分享更多
字体:

“做空中国”的投资者将很快笑不出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2 10:0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未来走势会如何?国内国际专家各有一套说法。

  国际范围来看,对中国整体经济后市看法分歧巨大,也由此,近期围绕中国经济前景的押宝行动又一次甚嚣尘上。

  押宝中国的主角依然是看起来精于此道的对冲基金。

  比如,伦敦对冲基金经理休·亨德利,其管理的一只旨在从中国经济放缓中获利的对冲基金的价值在过去两个月里大幅飙升。这和安东尼·波顿等重量级投资者看多中国持完全不同的看法。

  他们的操作并不复杂,以亨德利的基金为例,通过建立了一系列空头头寸,做空高度依赖中国需求而周期性很强的日本企业信贷。

  通过和中国经济紧密相关的金融产品来建立空头头寸,这是一种典型做法,还有一些则是通过沽空某种“中国指数”来实现操作,当然,最直接的就是在美国或香港市场沽空中国公司的股票。

  联想到近期中国海外上市公司集体被沽空,尤其是20日以几大门户网站为代表中国公司被大力度抛售,这种看空中国的市场力量有迅速集结的趋势。

  然而,某种趋势并不是市场的全部,理性投资者还是会根据实情来进行决策。

  的确,市场赋予国际投资者看多或看空的权利,但是尝到短暂甜头的做空者对中国经济结构了解显然有限,他们迟早会为这种有限和片面的理解付出沉重代价。

  这并不是强烈民族主义式的非理性辩护,而是有根有据的警告。

  在笔者看来,中国经济特有的结构及其治理模式使然,任何贸然看多尤其是看空的行为都会付出代价。

  许多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认识有限,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将放缓速度这没有错,此外,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通货膨胀和财政债务的压力,这也没有错。不过,就此为依据,认为经济增长将从此放缓速度却是十分错误的。

  事实上,以中国宏观经济前景来看,政策制定者更担心的是如何控制不要过热而不是相反。这就是所谓“主动型”调控题中之义。

  外国投资者可以看到当下房地产销售业绩惨淡,可以看到今年汽车销售业绩有所下滑。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两大经济增长的支柱型产业之所以热度下降,是政府通过一系列大力度遏制政策的结果,并非实际需求使然。

  此外,以PMI数据为例,8月份新的出口订单显著下降,但国内订单弥补了缺口,使当月新订单分类指数达到51.1,与7月份持平。高于50的市场意义自不必多说。

  换句话说,现在、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出口行业所面临的情况难道还会比2008年更严重吗?退一步讲,即便如此,经过两三年的再平衡以及调整结构,现在中国对出口行业的依赖度一定是下降而不是相反。

  另外,此前中国CPI到达过6.5%的三年高位。但是,由于美国特别是欧洲近来所遭遇的一系列麻烦,全球的需求下降一定会压低大宗商品价格,这对于中国意义重大,也由此,决策层将有空暇去关注真正需要帮助的部分,特别是那些中小民营企业,引导他们更多转向国内市场,这种增长将更有助于夯实经济的基础,有助于就业而不是相反。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那些外国投资者依据中国各省GDP目标的下调来进行决策则更是一个愚蠢的选择,要知道这些数字是和严厉打压房地产市场投机有着紧密的关联,一旦政策松动,市场的反弹也会呈现同样的幅度。

  根据统计数据和表面现象来做空中国是危险的市场行为,那是西方的逻辑,当下的中国并不适用。(本报评论员张立栋)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