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五年翻番(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2 14:2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五年翻番(图)

  

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五年翻番(图)

  2011,“十二五”昂扬开局,这一年,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亦有十个年头。

  回望过去十年,广东中小企业紧紧抓住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在市场中不断推陈出新,层层突围,在转型升级中迎来自身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新时代赋予的新要求。面对新的经济形势,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建立了一个倒逼机制,使得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提高产品技术的含量,如何提高我们产品竞争力的问题。怀着壮士断腕的决心,一批落后产能被残酷淘汰,关停并转中,广东多数中小企业经受住了大浪淘沙的考验。

  这一切,更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十年来持续出台的助推中小企业成长转型的一系列政策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着微妙的化学变化。

  正是这样一个“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相得益彰的市场经济,孕育了一批成长性高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一大批具有高学历、高技能、专业化的新生代企业家,正凭借本身已拥有核心技术与社会资金结合进行创业;一批从出生起就处在生产链有利位置,走创立自主品牌、高科技发展道路的创新型中小企业逐步崛起。

  这类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省内源性经济中最具创新性、成长性的力量,呈现出爆发性增长态势。

  【成果】私营企业总量稳居全国前列

  先从一组来自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数据说起:

  截至2011年8月底,广东省民营经济单位451.04万户,比2005年增长62.07%。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104.77万户和346.27万户,分别居全国第二位和第一位,特别是私营企业,比2005年增长133.24%。

  数据表明,广东省中小企业实力日益雄厚,已成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一骄人成绩还可再往前追溯。据了解,2010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9620.96亿元,比2005年增长122.3%。2011年1-8月,全省规模以上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分别为5286.93亿元、4770.78亿元,分别增长10.8%和18.3%,其中小型企业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119.73亿元,增长24.4%,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出口额占全国民营企业出口总额20%,贸易规模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

  财富的积累导致民间投资活力增势强劲。今年前8个月,广东民营经济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完成投资3635.35亿元,同比增长43.4%,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8个百分点。

  当然,这一组组引人自豪的量化指标背后,广东中小企业的“素质”也同样为人称道。

  美的、华为这些响当当的品牌,如今年销售收入已超过千亿元,而广东省内超过百亿元的企业也达218家,这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民营经济龙头骨干企业正成为引领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记者从省经信委了解到,目前,广东省已形成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135个产业集群和296个专业镇,主要集中在电气机械、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金属制品等优势特色产业,其中年产值在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有33个,年产值在50亿元以上的有45个,以佛山顺德家电产业集群为例,其产值就达到1433亿元,约占全国的20%。

  值得注意的是,产业层次明显提升。在广东,民营经济三次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16.6:36.8:46.6调整为2010年的11.1:42.8:46。

  漂亮的数据理性诉说着广东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取得的飞跃发展,而正是由于中小企业发展得如日中天,广东省内8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才得以在此被完全消化。

  另一方面,由于得风气之先,一批以中小企业为主、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的民营科技企业正迅速崛起。据介绍,广东省国家级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企业和试点企业中一半以上是中小企业。而在全省的发明专利中,75%左右的发明专利是由中小企业申请的。

  【探源】持续关怀数年政策见成效

  95%的中小企业是民企,95%的民企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其实互为主体。广东对中小企业一直“偏爱”有加,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任广东省委书记时曾说过:“民营经济一有阳光就灿烂,一有雨露就茁壮。”

  2003年2月,省委主要领导深入佛山等地考察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广东省第一次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旋即召开,会上通过了广东省第一个《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并随之出台了13项配套措施,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各项政策框架初定。

  自此,广东对民营经济的关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有关民营经济发展总的思路和做法被正式提出,可以归纳为广东民营经济工作的“一二三四五”:即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推进担保和服务两个体系的建设,促进体制、技术、管理三个创新,重点扶持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工人再就业型、农产品加工型四类企业,致力改善政策、政务、法制、市场和舆论五个环境。

  这一思路,在此后数年的民营经济工作中被不断沿用并完善。

  由总理温家宝亲自定名、国家几大部委联合广东发起举办的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也是在亲“民”、重“民”的氛围下诞生,到今天已是第八届。

  2010年7月7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省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全省各地各部门及百强民营企业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后,《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水平的意见》出台,掀起发展民营经济的新热潮。

  “省委省政府召开的这两次高规格的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是广东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所做的具标志性意义的工作之一。”广东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此之外,2008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广东颁布实施《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及相关扶持政策,从法规层面加强对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扶持,也是民营经济工作中一件具标志意义的工作。

  广东省委汪洋书记多年来一直推动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鼓励民企增强市场竞争力。今年在德国、意大利访问时专门考察了中小企业发展,汪洋回到广州后告诉企业主们:在国际金融危机对这些国家冲击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他们有许多中小企业仍然过得很好,其中一个重要的武器就是中小企业也有创新,所以可以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不仅如此,几年来,广东省又持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2008年底,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为中小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也先后出台了贯彻意见和实施细则,齐心协力扶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2010年3月,省政府又出台了《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尤其在当年9月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水平的意见》,对广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民营经济发展进行全面谋划和部署,提出了“三优化四提升两加强”的主要任务,即“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投资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环境”,“提升民营经济的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提升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水平”,“加强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加强对民营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

  2011年2月,在广东省中小企业局挂牌的整8年后,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正式挂牌成立。

  【措施】服务型政府角色转变

  尽管借着一系列政策法规的春风,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可以被扶上马,送一程。然而,针对资金、人才、技术等长期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广东亦出台专项政策措施对症下药,为广东中小企业的发展开拓尽可能广阔的空间。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杨建初介绍,近年来,广东相继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等七个行动方案》、《广东省小企业创业基地确认管理试行办法》、《广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实施民营企业上市梯度培育工程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推广日活动的指导意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8项税收优惠政策及办税指引》等文件,以帮助中小企业破解资金、人才、技术等各方面遭遇的种种瓶颈。

  “通过打造服务型政府,我们从各个层面多管齐下来助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张文献说,为了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广东从2004年起就搭建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国际平台——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专属于中小企业的国际综合展会品牌,中博会从创立之初就担负着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排忧解难的使命。

  “至今,中博会参展企业累计达26043家,其中境内参展企业21318家,境外参展企业4725家,参会客商共157.06万人。”

  政府政策的服务性当然不仅限于中博会。据了解,2011年初,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年中与全国工商联联合面向国内龙头民企招商,以进一步提升广东工业投资增速、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决定”。

  一个具有广东特色的民营经济成长环境正在不断优化,也吸引了国内其他地区民企。在广东今年重点推进的大型招商活动中,着力引进和建设100项以上龙头民企项目和200项以上关键突破项目。6月28—29日,省政府联合全国工商联举办了广东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共促转型升级大会。会间一举签下809个项目,吸引民企投资总额11975.56亿元。据悉,还有1000多个优质项目正在洽谈和对接当中。

  “比如在民营文化企业方面,目前我省文化领域的民营企业超过2万家,涌现出一批明星企业,打造了原创动力的喜羊羊等系列名牌产品,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省中小企业局表示,除文化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民营投资也正不断扩大。“目前我省已成为全国民办教育规模最大的省份,民营医疗机构约占全省医疗市场的1/5。”

  另一方面,通过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认定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基地,并组织实施一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项目等措施,广东致力于支持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引进再创新,利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化发展。

  【出路】加快推动中小企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近年来,广东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广东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弱势群体的中小企业,在全球要素成本上升、汇率风险及转型发展等多重压力下也遇到一些新困难和新问题。

  然而,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的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面临诸多内外部环境影响的百万中小企业如何才能走得更好?政府还将在哪些方面下力气?

  对此,省中小企业局介绍,接下来将继续按照国家关于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总体部署,认真实施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水平的意见》、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毫不动摇地发展民营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开拓发展、提升发展。

  具体来说,会从营造发展环境、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来推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工作。我们将会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落实和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推动中小企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比如,在发展环境方面,我省将现行法规进行全面清理,修订或废止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规定,制定出台民营企业投资指导目录和编制民间投资项目指引,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

  说到财政扶持,那么在金融方面将积极落实国家支持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引导和推动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实施培训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报审一批、上市一批的民营企业上市梯度培育工程,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走到现在,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关口,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怎样引导中小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的一次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鼓励中小企业进园区创业,支持在现有工业园区内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充分利用现有园区的产业集聚优势和服务功能,强化产业衔接,完善协作配套,计划5年内在全省重点培育100个小企业创业基地。同时,广东下一步还将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实施“百校千人万企”科技特派员创新工程,研究制定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定期认定和扶持一批中小企业信息查询、管理、咨询、人才培训、信息化应用、投资融资等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广东将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完善治理结构,推进管理创新,推动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立足打造“百年老店”,不断做强做大、做精做专。同时,积极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省、市共同开展民营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力争在5年内轮训一遍。

  (责任编辑:单晓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