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业渴望公车“改买为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3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一夜春风,吹开梨花千树。汽车租赁业进入“膨胀时代”。
4年后的今天,在一幅幅色彩靓丽、笑容明媚的租车广告背后,行业决策者神经紧绷,市场气氛剑拔弩张。
对于2011年的中国租车企业而言,与其寄希望于分析机构预计的诱人前景,不如细细考量打破同质化困局的良策。
魄力和谋断,一个都不能少。在做大市场的混战里,二三线城市、跨行业合作、经济型路线等成为“租车兵法”的关键词。
中国的租车市场才刚刚苏醒。
二三线城市商机
到2010年底,中国已拥有5000至10000家汽车租赁公司,其中50%的企业位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
很快,治堵令带来了扩张难。各租车公司迅速转身,纷纷加大二三线城市网点建设力度。
2011年,一嗨租车在拥有近50个城市“据点”后,向二三线城市继续扩张的计划紧锣密鼓;6月,神州租车宣布在唐山、烟台、廊坊等十个城市新店正式开业。上海世友租车公司近期也选择了南京、无锡和昆山三地布阵,加紧“战备扩军”。
节假日“一车难求”的二三线城市,又因为与一线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成为租车市场扩张的香饽饽。
一嗨租车公司CEO章瑞平告诉《中华工商时报》,目前中国市场上租车用户多为商务人群和年轻人,还有更多的潜在用户对“租车”还不太了解,特别是二三线的城市里这一群体更加庞大。
“目前规模较大的企业重点还是在一线城市和重点二线城市,即便这样也还不能满足这些城市的实际需求,”章瑞平说,“在这个空档期内,一些规模较小、地方性较强的小汽车租赁公司有了较好的发展空间。”
经济型路线突破
在不断扩大的租车江湖上,决策者们还在找寻制胜玄机。
“有证无车”族!
据了解,目前国内拥有驾照的人数已超过1.6亿,其中近2/3有证无车,“本本族”队伍日益壮大。
一嗨最先在这个群体上花费心思。要争得这片沃土,破冰势在必行。
2008年,一嗨拿到第一轮融资后,一举购进千余辆车,其中10万元以下的车子占了大部分,坚挺的租车价格跌破百元大关,日租价格99元的雪佛兰乐驰剑指行业软肋。
价格优势使得一嗨很快获得了市场主动权。神州、至尊等企业也立即跟进。经此一役,租车企业开始大规模降价。2010年,神州租车在获得联想12亿的注资后,立即宣布“一降到底,数十款车劲降30%~50%”。而一嗨在拿到高盛领投的第三轮融资7000万美元后,一大动作就是将部分车辆进行战略性调价。
扩大融资、降低成本,租车企业扛起的价格战大旗正迎风招展,“中高端”的同质化模式就此华丽转身。“作为汽车租赁企业来说,如何高效率的让车辆运转起来是关键。”章瑞平告诉《中华工商时报》,而“重网络、轻门店”的发展模式使得一嗨能够有效控制成本,重大决策都将参考数据中心实时提供的真实数据作为重点参考依据之一。曾有媒体称,2007年,一嗨租车实现盈利,成为行业领跑者中第一个实现盈利的租车企业。
2009年,由7天连锁酒店创始人投资的瑞卡租车公司成立伊始,就定位于经济型租车市场。在瑞卡连锁租车集团CEO黄骥看来,并不是所有行业都是靠“抢地盘”来发展的。
“经济型市场,实际上拥有最广泛的消费人群”,黄骥告诉《中华工商时报》,“围绕‘经济型’这个终极目标,瑞卡从经济低价、不限里程、精选车型、4S店维护等四个方面确立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确定路线的瑞卡很快在“烽火连天”的租车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异业联动”利好
对于中国的租车企业来说,“异业联动”这个词并不陌生。
2008年,整个中国还在为奥运会紧张忙碌。神州租车CEO陆正耀第一个发现商机。“走出去”成为业内竞争出路的不二选择。首个卷入租车行业生态的是国航。2008年6月,神州租车与国航携手合作,双方分别对各自的用户实施里程积分互换活动。相似的用户群体使得租车企业尝到了甜头。2008年8月,神州租车联手如家快捷酒店。2008年12月,神州租车联手南航。
2009年4月,正与神州酣战的至尊紧随其后,加盟国航知音旅客计划;2009年6月,至尊联手南航明珠卡。
2011年3月,一嗨租车与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一嗨将通过国内最大的全球分销系统(GDS)向超过6500家航空旅游分销商销售租车服务。
先行者投石问路,追随者闻风而来。“合纵连横”一时间成为行业佳话。在“异业联动”中,目标客户高度重合的行业间相互衔接、互补,实现了多方共赢。
而酒店与航空业,无疑成为租车业的“左膀右臂”。
“公车租赁”机遇
2011年年中,“三公账本”在公众的热切期盼中羞羞答答露面。
截止到目前,在中央单位公开的2010年“三公账本”中,“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4.7亿元,其中公车支出61.69亿元,占到“三公”经费的六成以上。更有消息称,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粗略计算,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至少1500亿元。
巨额数字引发嘘声一片,公车改革呼之欲出。
正当此时,杭州范本引起关注。从2009年至今,杭州全市87家市级机关参加公车改革,所有的杭州市管干部不论级别高低、官职大小都不再配备公车,用车由杭州市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提供,用车情况都有记录。
由地方政府牵头成立官方的公车租赁公司,这也让中国租车企业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就在2010年广州筹备亚运会时,广州市政府采购部门就采用租赁的方式为亚运会提供了相关用车,2011年的深圳大运会同样离不开租车企业。
业内人士分析,公车“改买为租”优势明显,每月固定的租金可以避免政府预算出现大起大落,而车辆维修费、保险费也不必由政府埋单,不仅如此,还可以大大减少管车人员数量,为政府创造出无形价值。
面对公车租赁这扇虚掩着的门,中国租车企业早已摩拳擦掌。尽管不少分析人士倾向于由政府统一成立公车租赁公司,但近年来租车企业的公务用车订单有增无减。不少企业都亮出了对长期租车机构用户的优惠利好,随时准备抢接公车租赁抛出的“绣球”。
据罗兰贝格预测,中国乘用车租赁市场规模到2014年将达到约380亿元,车队规模预计将达到41万台,2009~201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
不断有人加入,不断有人退出。而当局者正在马不停蹄。
■牟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