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农业合作社资金使用存隐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3 01:2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张远
在银根紧缩的大幕下,8月份刚爆发“传销式”高利贷窝案的福建省南平地区,继续潜伏着一种高利贷形式——农业专业合作社放贷。
日前,《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南平市部分县市近年来农业专业合作社数量异常暴增,其中部分农业合作社以月息1.5分吸收存款,并以月息超3分发放高利贷,部分资金流向其他省份的担保公司,后者继续以更高月息放贷。
其中,农业大市建瓯市的农业合作社因部分涉及高利贷,已引起当地政府警觉。该市近期也出现主动注销农业合作社现象。
“只有大乱才能大治,现在还不够乱。”谈及农业合作社卷入高利贷漩涡,建瓯市一位金融人士的感叹令记者不安。
事实上,专家认为时下中国高利贷风险一触即发。如何在风险爆发前保护好农民来之不易的资金,是个严峻课题。
更隐蔽的高利贷
15日,南平市政和县南大街的繁华街面上,一家店内柜台装修与银行柜台相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起了本报记者的注意。
店内提供的一份“入社须知”显示,入社人员身份不限,现金入股最低金额为100元;合作社投资分红方式分为“投资固定分红”和“单个项目分红”两种。其中投资固定分红不足6个月的月分红率为3厘,而一年以上的月分红率为1.5分。此外,单个项目投资分红(不保证本和利),自负盈亏。
据一位店员介绍,这家5月30日才开门营业的农业合作社,至今已吸储200多万元,资金主要流向“老板”在上海市的担保公司。“放出去至少3分以上,上海更高”。
在建瓯市农业重镇东峰镇主街上,一家新开业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农业银行和农业信用合作社做了邻居,相距仅约20米。
当本报记者询问是否可以贷款时,前台的柜员表示没有贷款业务,仅吸收入股合作购买果林。但当记者表示确实有需求时,她示意记者直接进入里间与“老板”商谈。
在里间,记者见到了自称“老板”的中年男子。他声称入股月息1.5分,但目前暂时不放贷,理由是合作社8月刚开业,吸收的资金必须先投入他的一家木材加工厂。据透露,开业迄今,他已吸收资金70多万元。
在东峰镇的主干道上,记者只见到几家挂着招牌的合作社。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它们有的设在住宅的二楼,不设招牌,只有熟人才能贷到款,一般贷款月息为3分以上。
在建瓯市工商局,本报记者查询到,该市农业专业合作社数量达607户(东峰镇最高,77户),占南平全市(1727户)的35%,居南平市县市之首,而8月爆发高利贷窝案的建阳市为115家,小县政和亦达105户。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0月8日,建瓯市农业合作社登记注册160家,出资总额7090.5万元;至2010年底已增至462家,2010年新登记256家,增长124%,出资总额2.4亿元,比增110%。
谁来监管?
数量过多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已严重影响当地金融机构的存贷款业务,并引起当地政府的警觉。
东峰镇农村信用合作社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去年以来该社居民存款明显滑坡。
“他们消息灵通,村民杀一头猪、卖一车蔬菜,晚上就到村民家里动员入社。”这位负责人称,办合作社的都是有头有脸、有经济实力的村民。合作社之间异常团结,遇到巨额贷款客户时,还相互拆借。
在他看来,东峰镇主要产茶叶、柑橘和蔬菜,年收益率最高仅达8%~15%,农民无法承受农业合作社的贷款利率,而在上海的闽北和周宁商人则急需农业合作社的大量资金用于投机。
目前,农业合作社基本处于无监管状态。
建瓯市工商局有关人士表示,农业合作社无明确的监管部门,登记注册门槛低,免费注册,出资实行认缴制,不须验资,无需年检,税费减免,工商局无罚则依据,后期无法监管。
据其透露,该局已部署各工商所进行调查摸底,结果尚未上报。
而建瓯市经贸局一位副局长也表示,由于监管部门不明确,该局没有执法权,无法监管。
他认为,很多合作社放贷是鱼目混珠,但农民和中小企业均有季节性资金需求,银行贷款仅能解决约10%资金需求,希望国家尽快出台民间借贷的规范性规定。
建瓯市银监办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偏离经营范围的应是少数,由于农业合作社有针对性法规保护,且未明确监管部门,农业部门也只是指导职能,目前银监办无检查权限,对合作社仅关注而不定性或干预。
但另有知情人士透露,有关农业合作社涉及发放贷款一事,已引起福建银监局高度重视,该局一位副局长已到过南平开展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