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于民 问需于民 问计于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3 06:55 来源: 经济日报本报日前推出“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专题调研,首篇刊发了山西晋城一位市委副书记撰写的《偏桥底村调查》,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有网友留言说,领导干部走村进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当年的好作风又回来了。还有人认为,执政为民,就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实实在在听民意、实实在在解难题、实实在在办实事。这些声音,也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热情愿望和迫切要求。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都是通过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取得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更是要以鲜明的群众观点、坚定的群众立场、务实的工作方法,进一步维护群众利益,密切党群关系,从人民群众中不断获得执政兴国的力量源泉。这就要求我们在把握群众所思、解决群众所忧、满足群众所盼上,有更大的决心、更多的智慧。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就是一个重要途径。
问政于民,求的是发展之道。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都曾与网友在线交谈,认真倾听呼声,了解民意,这是问政于民的具体体现,也给各级领导干部发出了明确的信号。人民群众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力量,是破解各种难题的根本依靠。只有通过问政于民,才能知得失,找准影响改革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才能正举止,对已有的发展思路不断纠偏、完善、深化;才能得民心,取得群众的认同,凝心聚力形成推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
问需于民,求的是和谐之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需于民,实实在在地解决困难,就能得到群众真心拥护,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这些年来,一些地方搞了不少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花了不少钱,下了很大气力,却得不到群众认可,甚至遭到群众反感,就是因为在决策过程中没有从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去考虑问题。一定要看到,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而不是站在个人、少数人立场上说话办事,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某一个人、某一部分人利益,是决定人心向背、事业成败的关键。只有站稳人民立场,从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出发,才能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问计于民,求的是创新之力。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从抗日战争中地雷战、地道战等独特战法,到小岗村“大包干”的探索,从创办乡镇企业,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革命、建设实践中的好多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系列突破性的政策方针措施,都来源于基层和群众的创造。当前,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四种考验”复杂严峻,“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开拓创新的任务更加艰巨,广大共产党员、各级领导干部更要问计于民,拜人民为师,真正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就要做到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服务群众的本领。那种只是坐在机关大楼里看材料、听汇报、开大会、发文件的工作作风,既不能了解群众情况、明白群众意愿、理解群众态度,也锻炼不出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导致许多工作部署有阻力,许多政策效果打折扣,许多实际矛盾不能及时解决,长此以往,就有可能失去群众信任和支持。最近,一些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蹲点调研后,心灵受到很大震动,工作方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事实证明,只有在基层,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才能摸到群众脉搏,贴近群众心窝;越是到艰苦偏远的地方去,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展不开的地方去,越能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越能体验群众的酸甜苦辣,越能知道自己工作的利弊得失。
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重要的还在于心系群众的真诚。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入基层中必须端正态度,放下架子,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多想群众冷暖、少想个人“政绩”,多搞“雪中送炭”、少搞“锦上添花”,多办具体实事、少讲空话套话。同时,善于“问”,还要善于回应,所谓“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倘若问得兴师动众,回应寂静无声,问得头头是道,回应敷衍了事,也就失去了“问”的本意。为政贵以诚,信为人之本,有问必有回,尤其是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定要让群众看到工作进展,吃到“定心丸”。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应该是我们在未来发展中交出更精彩答卷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