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引发乘数效应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3 06:55 来源: 经济日报新闻背景
农业综合开发的任务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十一五”期间,广西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29.94亿元,共实施土地治理项目351个,改造中低产田276.08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1.98万亩,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16.04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60.28万亩,新增耕地面积53.16万亩,改良土壤140.53万亩,共扶持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160个。近日,记者深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进行深入采访,了解国家农业开发项目在地方的运行情况及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作用。
在富川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上,发生了一场农业生产大变革:“小田”变成“大田”,“面朝黄土背朝天”成为“育苗和产品加工两头工厂化,中间耕作机械化”,而农民自己则有的成为农业产业工人,有的当上了老板。
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正朝着现代农业的方向发展。“以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契机,我们统一规划、整合项目,整合土地资源,整合各部门资金,使项目产生了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土地整合、推进特色产业连片开发,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等系列乘数效应,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富川县委书记迟威说。
项目整合
“现在我们粮有了,钱也有了”
怎样利用土地才能既吃饱饭,又能挣钱过上好日子?这个问题困扰了福利镇水头屯村村民朱齐恒很久。他家原有的3亩地都是“望天田”,只能种植一季水稻。“一年就只能种那么一次,种了粮能吃饱肚子,可没钱花;种其他经济作物能卖点钱,可还得花钱买粮吃。”朱齐恒说。
随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朱齐恒的田实现了涝能排,旱能灌,从“望天田”变成了“万元田”。“现在我除了种一季水稻,还能种上一季烟叶和一季秋冬菜,每亩地收入由原来的1500元增加到1.1万元。”朱齐恒说,“现在我们粮有了,钱也有了。”
富川财政局党组书记古广清告诉记者,富川于2001年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来,先后在9个镇实施了土地治理项目,累计完成项目投资9284万元,共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0.72万亩,形成了“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上规模、出品牌”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如何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呢?富川的做法是整体科学规划,整合项目,统筹推进。
首先是统一规划,划定项目区。富川确定7个村共8万亩土地作为首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并在区内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引领整合项目实施。
“划区实施项目实现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特定区域的整合,能最大程度发挥项目集中的效益。”富川县人大副主任林桂新说。
为说明统一规划和实施项目的成效,林桂新向记者说,富川通过在示范区成片科学规划建设水系,充分提高了水利用率,使得园区恢复、新增灌溉面积1.5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89万亩,新增改善排涝面积0.61万亩,年节水量2334.6万立方米。园区内每年可实现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706.2万公斤,增加水果种植面积1885亩,年增产水果300万公斤。
富川县将农业综合开发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引领作用,促进土地合理流转、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发展、产业链延伸。
目前,富川在项目区内规划了优质粮食、脐橙、蔬菜、南方梨、油茶林等6个种植示范区和一个立体养殖示范区的建设。同时,富川积极拓展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核心的辐射示范带,先后建成了新华、麦岭、柳家3个万亩生态种养长廊和富川特色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2010年,示范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23元,比全县平均水平超出560元。
“农业综合开发的根本任务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做到钱粮双增。富川整体规划,将农业综合开发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做法,充分地发挥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引领者、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唐际明说。
土地整合
“干不干、怎么干由农民自己拿主意”
“现在我有20亩脐橙,年收入十几万元没问题,行情好的时候还能超20万元。”葛坡镇白牛村村民唐明辉很坦然地告诉记者自己的收入。
以前唐明辉的20亩土地分散在10个不同的地方。孩子都外出打工了,唐明辉老两口就靠种点玉米、黄豆解决吃饭问题。
“以前一亩地只有五六百元的收入,有的田地太远、太旱,我们两个人照看不过来,干脆丢荒了。”唐明辉说。
后来,白牛村争取到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实施项目得修路、修渠,这都得占用到农民的土地。路和渠从哪过,占谁家地,怎么补偿都成为制约项目实施的难题。
“我们的办法是由村水果合作社统一整合全村的3000多亩地,经过统一规划,再按原先比例进行分配。”白牛村党支书唐旺旗说,“这种做法既解决了占地没有补偿的问题,又做到了公开公平,得到村民的拥护和支持。”
“现在我的20亩地就分布在三个地方,而且方方正正,农业机械能开进去,收获的果实也能拉出来,浇灌全都自动化,我们老两口种这20亩地觉得很轻松。”唐明辉说。
和白牛村的实践一样,对于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流转,富川县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由农民自主决定是否参与土地流转和选择流转方式,从“要我们转”变成“我们要转”。
“干不干、怎么干由农民自己拿主意,这就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让我们的工作从被动变为主动。许多村民纷纷到财政局办公室,要求参与到项目中去。”古广清说。富川土地资源的整合,保证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推动着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修路、通渠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每亩地的成本降低了500元。而规模化生产,又使运输物流和销售成本大幅降低。同时,专业化、品牌化经营也得到了发展,这都是竞争力啊。”富兴果蔬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林波对记者说。
林波在福利镇罗丰村种了20多年蔬菜。随着当地的蔬菜种植规模的扩大,林波从2006年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如今,林波建立了出口蔬菜基地8000多亩,成为广西第一家蔬菜出口备案企业,产品出口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从事果蔬种植、收购流通、直销配送、科研开发、冷藏保鲜、出口销售等综合业务的现代农业企业。“要是没有农业综合开发,没有土地流转,规模种植发展不起来,就没有我的企业。”林波说。
富川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还吸引了杨氏、富隆、中泓润、绿庄园、华盛、金山等农业加工企业入驻,实现每小时100吨果蔬加工包装能力。而这些企业的进驻,又进一步提升了富川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了良性循环。
资金整合
“带动各项支农资金跟进,同备一桌菜”
尽管搞农业综合开发有专项资金,但富川县仍旧觉得“不解渴”。“我们希望整合各部门的支农资金,从而带动全社会投资,形成持续、良性的投入机制。”富川县长陈华说。
据了解,支农资金还有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国土土地整理项目、扶贫开发项目、交通村村通达工程、水库移民项目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等资金。过去,这些资金分由各部门掌握,项目也由各部门从自身需要出发进行申报,要将这些资金统筹起来必然会涉及到各部门之间的利益。
古广清告诉记者,为了整合各部门的支农资金,县委、县政府在制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体规划时,就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让各部门围绕园区规划来申报项目。
“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落在了园区,资金就不得不跟着进来。”古广清说。
自2009年以来,富川县整合财政支农资金1.2亿元投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共引导社会投入5.73亿元,起到财政每投入1元,带动社会投入4.72元的效果。
“我们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全力支持县政府提供了一个资金整合的平台,带动各项支农资金跟进,共备一桌菜。这样,就有效突破了部门利益观念和支农资金分散投入的管理使用方式,充分发挥了农业综合开发引领作用和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唐际明说。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为我们积累了经验,也让我们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从今年起,富川农业综合开发将在原来示范区的基础上,往外围拓展,计划每3年推进一个项目区建设,用5个3年即15年时间,实现全县土地的连片经营。”迟威说。
“充分发挥了农业综合开发的作用,突出了农民的主体地位,让项目、土地和资金通过统一规划实现了整合,不仅有效解决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土地占用与补偿和农民筹资投劳问题,降低了项目建设成本;而且提高了农机使用率,缓解了农村因外出打工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是富川县给我们的启示。”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吴云说。
图1:富川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推动着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童 政摄
图2:育苗厂的工人正在试种区种植蔬菜。 孙卢震摄
图3:富川县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引领作用,促进产业链延伸。图为富川县育苗场。童 政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