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访全国质量工作先进个人、东方电机主任操作师彭谢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3 08:19 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

  可敬的“蓝精灵”

  ——访全国质量工作先进个人、东方电机主任操作师彭谢宜

  □李劲松冯 婷

  本报记者龚志伟/文

  蓝领,是世界各国对技术工人的通用称谓。在我国重装设备基地、有“西部鲁尔”之称的四川省德阳市数十万技术工人中,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电)的工人们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有一个雅号——“蓝精灵”。而该公司的主任操作师彭谢宜,又是他们当中“精英中的精英”。

  他23年如一日,在三峡、溪洛渡、锦屏等世界最大型的发电设备上“挥斥方遒”,用已臻化境的焊接技术,创造了质量与效益完美结合的奇迹。

  记者找到彭谢宜的时候,他正带着自己的兵,冒着超过50℃的高温,在焊接车间挥汗如雨。而他的“传奇”故事,要从10年前与三峡工程“结缘”说起——

  三峡工程,举世瞩目。国际顶尖发电设备制造“巨头”纷至沓来。在一场刀光剑影的“华山论剑”中,东电从左岸参与分包制造到右岸、地下电站自主成套研制,实现了中国巨型水电自主开发的强国梦。转轮,作为水轮发电机组的核心部件,是整个三峡的“心脏”。2002年5月,在转轮的“整体装焊”工序,巨大考验出现了——

  作为当时尺寸、重量均为世界之最的水轮机转轮,尺寸硕大且流道非常狭窄,其直径达10米,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施焊难度堪称“世界之最”,同时焊接过程不能有丝毫瑕疵,必须一次成功,否则将影响整个三峡工程的工期。

  彭谢宜带领近40位东电焊工临危受命。东电的荣誉、民族工业的尊严、世纪工程的进度,全扛在了刚过“而立之年”老彭肩上。巨大的压力、空前的挑战,让所有人都为老彭他们“捏了把汗”。

  彭谢宜的焊工团队开启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用技术超越的三峡“大会战”。在长达一个月时间里,他们每天蜷缩在叶片间的狭小空间内,身披两层厚重的防护服,在局部最高温度达到150℃的“炼丹炉”里,经历高温和烟雾的双重折磨,至少工作10小时。

  “身体再好的人,也最多只能扛十多分钟,必须不断轮换。医疗队进驻到施工现场,每天都有兄弟虚脱、中暑,甚至昏厥。但没人退出哪怕是抱怨,为了东电的声誉、三峡的进度,每一个兄弟都咬牙坚持着。”老彭对那场“鏖战”记忆犹新。

  一个月夜以继日的奋战,焊接工作如期完工,验收工程也如约而至,老彭就像等待大考的孩子,在等待结果的3天里,都是彻夜未眠。

  功夫不负有心人,焊缝一次超声波探伤合格率高达98%,远超出产品标准要求。得知结果后,铮铮铁汉的眼眶湿润了,成就感油然而生。一个蓝领工人,凭借过人的技艺和勇气,撑起了东电乃至三峡工程的一方质量“蓝天”。

  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信誉,让东电先后获得了三峡32个转轮中1/4的制造权,其中每一个都是老彭和他的班子焊接完成的。如今,他们的汗水通过三峡机组汇成了一股股“暖流”,点亮万家灯火,转起千企万厂。

  “老彭是公司最肯钻、最硬、最耐用、最有思想的一颗‘钉子’,是每一个东电人的标杆和旗帜。”领导和工友们这样评价他。

  “这辈子最离不开的两件‘法宝’,就是焊枪和书本。”老彭这样说。工作一有空闲,他便一头钻进书的海洋,就是到外地出差,他逛得最多的地方也是书店。丰富理论和深厚技艺“珠联璧合”,老彭先后参与制定了公司质量控制措施、焊工作业指导书、焊工工艺操作流程等企业标准。

  如钉子般永不懈怠的“钻”劲,让老彭书写了东电焊工史上无数个第一次:第一个掌握和使用“窄间隙自动埋弧焊”成套焊接技术;第一个将“窄间隙自动埋弧焊”和“窄间隙氩弧自动焊”完美结合使用;率先对设备传感系统的盲区进行改进,提高生产效率近三倍;他的产品被评为企业唯一“焊缝外观质量免检产品”。

  2009年,东电“史诗级”出口项目、世界最大贯流式机组出口巴西,18台机组单机容量为75兆瓦,再一次抒写了民族工业的骄傲。

  然而,这一不容有失的“里程碑”项目,再一次将巨大的考验抛给了彭谢宜坐镇的东电“焊接”团队。

  作为当时世界上长度最长、直径最小、坡口深度最深的同类产品,由于内孔直径太小,导致无法从内孔施焊,同时焊接必须一次成功,否则主轴报废损失动辄上千万元,同类产品焊接在国际上又尚无先例,这在当时堪称“世界级”的焊接难度。

  老彭再次勇挑重担,为了保证一次成功,他牵头成立了“焊接质量QC攻关小组”,力争每一个节点处于可控状态。

  经过无数次论证和试验,老彭创新运用了世界少有的“窄间隙自动埋弧焊”和“窄间隙氩弧自动焊”联合焊接模式,最终产品探伤一次合格达100%,攻克了小直径分段主轴复合焊接的“世界难题”。仅该批次产品就为企业节约成本2000万元。截至目前,该项技术至少为企业节约成本上亿元。

  彭谢宜的焊接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一次和外国企业的合作项目中,老彭焊接的产品一次探伤合格率高达99.6%,如此高的合格率让外企不敢相信,还专门请来世界顶级的韩国探伤技术专家再次检测,结果依旧如故。但老彭对创新领域的攀登并未止步,如今他的团队正投入了一场新“战斗”——焊接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现在已初具雏形,将改写国内又一技术空白。

  难能可贵的是,老彭不但自己技术精湛,也将过硬的技艺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弟子们。强将手下无弱兵,目前,他的30多个弟子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独当一面,其中荣获企业劳模、技术能手、质量标兵的不胜枚举,有几个也像他一样成了蓝领中的精英。

  采访期间,正值炎夏,烈日炙烤着大地。但彭谢宜说他并不感到热,平时也从不吹电扇开空调,因为比起电焊车间,再热的天气也算是凉爽。果然,当记者到电焊现场采访时,立即感到热浪袭人,只短短几分钟就汗湿衣衫,而工人们更是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采访结束时,记者要与他们握手告别,但他们都将手藏到背后,连声说:“太脏了,太脏了!”记者心头一热,一把紧紧握住了他们那满是油污和汗水的双手,因为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创造者,不仅是令人可亲可敬的“蓝精灵”,更是中国的脊梁!《中国质量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