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叶银灿:追逐海洋世纪的蓝色梦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3 14:19 来源: 中国科技财富

  追逐“海洋世纪”的蓝色梦想

  ——记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总工程师叶银灿

  林瑞青

  海洋是生命之源,孕育了多姿多彩生物形式。海洋是资源的宝库,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和良好的开发前景。在我们享受着海洋的恩赐,现代生活的便利时,我们更应该铭记那些真正站在风口浪尖上,为我们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科学战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叶银灿教授就是这样的人,他长期工作在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第一线,数十年如一日,倾心为之努力,无怨无悔。

  栖身大漠高山   奉献热血青春

  浙江省宁波余姚历史悠久,自古能人辈出,孕育着绚丽多彩的文化和艺术,1943年出生在这个山清水秀的福地的叶银灿,从小就对大自然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学业上成绩显著的叶银灿一直是家里的骄傲,在父母的鼓励和哥哥姐姐的支持下,1961年成功考进南京大学地质系。

  南京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园里良师益友深深影响着叶银灿,从校园开始,他就将“实践”二字深深铭记在心。注重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成了后来他工作中的重要原则,直至今日,他受到恩师的影响,对待工作仍然一丝不苟。

  1968年,位于西北高原青海省的中科院盐湖研究所,来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面对着所里老一辈的科学家,他稍显稚嫩的外表却洋溢着一股坚毅的表情,这就是当时被分配到这里工作的叶银灿。其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兴起,叶银灿毅然做出了这项奔赴祖国大西北的决定,从此,他与祖国的山山水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环境的艰苦依然阻挡不住叶银灿科研的脚步,在那里,叶银灿参加了他人生第一个科研项目——“察尔汉盐湖地下晶间卤水开采方法研究”。察尔汉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中部,察尔汉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中部,“地上不长草,天上无飞鸟”,那时候的试验工地完全可以用一句“万境人踪灭”来形容。吃的食物要从上千公里外的西宁运来,运一趟需要三天三夜;喝的水则是从六十公里外的格尔木去拉,可谓“水贵如油”。这样艰苦的环境,他在试验工地最长一次连续待了半年,坚守在研究岗位上,几年的心血,卤水开采研究成功结题。这项研究成果促使当地原钾肥厂扩建到年产20万吨的规模成为现实。这之后,叶银灿又参加了另一项艰巨任务-“青藏铁路察尔汉盐湖地区路基基底稳定性预测研究”,这项研究成果后来获得了1978年的全国科技大会奖。

  转战蓝色海洋 书写恢宏人生

  1977年,已经34岁的叶银灿来到杭州西子湖畔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开始全新的海洋研究,也开启了自己科研事业的新篇章。

  1980到1982年期间,叶银灿曾两次来到美国著名的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参加中美海洋联合研究,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次重大国际间海洋合作研究。他接触到了J.D。米里曼、G. H. 凯勒等众多著名的海洋学家,了解到发达国家的海洋开发利用技术,他深感国内外相关前沿研究领域的差距,更下决心要加快我国海洋开发利用的步伐。

  作为我国海底通信和海上油气工程勘察技术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1993年12月,叶银灿主持了工程选址和勘察的我国第一条国际海底光缆系统,即中日间海底光缆系统投入运行。在其后的十余年中,他又相继主持完成了中国海域的环球、中美、亚太2号、中美2号等一系列国际间海底光缆系统的选址和勘察;主持了东海迄今规模最大的“春晓气田群海底管道工程”的选址与勘察;负责完成了我国首次海底光缆工程安全性的专项研究;组织了西北太平洋地区海底电缆管道信息管理系统的创建工作;主持编制了国家标准“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勘察规范”和“海上平台场址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填补了国内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这一系列海洋工程的实施和重大举措,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海洋基础工程和工程海洋学的实践和理论,为我国的海底通信与海上油气工程勘察技术迅速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做出重要贡献。

  叶银灿是国内最早开展海洋土工学和海洋灾害地质领域研究的专家之一。他主持完成的“南沙美济礁工程地质勘察”项目,不仅为维护我国南海的国土权益做出了贡献,还针对珊瑚礁地区的特点,首次编制了大比例尺的珊瑚礁工程地质分区图,填补了国内空白。他还结合海洋基础工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提高了海洋工程选址和基础工程稳定性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他为主撰写的专著《中国海洋灾害地质学》已交付出版。

  谈起1997年启动的中美海底光缆工程,这是叶银灿生平最难忘的经历。当时在进行海上工程选址和勘察作业期间,来自美、英、法的外方专家开始对他并不信任,甚至故意刁难他。作为首席科学家,叶银灿凭着过人的技术和自信,克服冬季恶劣海况给作业带来的困难,带领大家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点,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工程结束时,外方专家无不竖起了大拇指。一次,国内有同行到英国参加培训,在讲到海底光缆系统路由调查的成功案例时,英国专家建议大家参阅中美海底光缆工程资料。听到这件事后叶银灿感慨地说:“总算没给中国人丢脸。”

  我国第一条国际间海底光缆系统、中美间第一条海底光缆通信主干线、我国首次海底光缆工程安全性专项研究、国内第一个西北太平洋地区海底电缆管道信息管理系统……无数的第一都闪耀着他的名字,他追求真理、创新开拓,却又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多年来,叶银灿用实际行动诠释对祖国的热爱与责任,为我国编织蓝色产业链,向新兴领域进军,抢占科技制高点而努力。

  世界的未来在海洋,中国成为海洋强国之时,也就是中华民族真正复兴之时。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将海洋开发列到了首要地位,海洋已成为我国获得新资源、扩大生存空间的战略重点。风正时济、任重道远,更加需要像叶银灿这样的科学家,不断增强海洋工作对海洋开发利用的支撑力和贡献力,为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