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海工装备中长期规划锁定五大重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3 19:35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毕淑娟 北京报道

  9月16日,《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和能源局4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未来10年我国将大力发展主力海洋工程装备、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前瞻性海洋工程装备、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关键共性技术五大战略重点,并且支持符合条件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

  锁定五大战略重点

  一是主力海洋工程装备。指量大面广、占市场总量80%以上的海洋工程装备。主要包括:物探船、工程勘察船、自升式钻井平台、自升式修井作业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半潜式生产平台、半潜式支持平台、钻井船、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半潜运输船、起重铺管船、风车安装船、多用途工作船、平台供应船等。重点突破自主开发设计的关键核心技术,具备概念设计、基本设计和详细设计能力。

  二是新型海洋工程装备。指近年来国际上新发展起来的、我国目前尚处于空白状态的、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海洋工程装备。主要包括:液化天然气浮式生产储卸装置(LNG-FPSO)、深吃水立柱式平台(SPAR)、张力腿平台(TLP)、浮式钻井生产储卸装置(FDPSO)、自升式生产储卸油平台、深海水下应急作业装备及系统,以及其他新型装备。重点突破总装建造技术,逐步提升集成设计能力,填补国内空白。

  三是前瞻性海洋工程装备。指代表当今国际海洋工程装备新兴技术,可能改变当前海洋资源开发模式的新装备。主要包括:多金属结核、天然气水合物等开采装备,波浪能、潮流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海水提锂等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装备,以及其他新型装备。重点开展概念性技术研究,提高前瞻性技术开发能力,为未来装备发展做好技术储备。

  四是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指海洋工程平台和作业船的配套系统和设备,以及水下采油、施工、检测、维修等设备,主要包括: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深海锚泊系统、动力定位系统、FPSO单点系泊系统、大型海洋平台电站、燃气动力模块、自动化控制系统、大型海洋平台吊机、水下生产设备和系统、安全防护及监测检测系统,以及其他重大配套设备。重点突破系统集成设计技术、系统成套试验和检测技术、关键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技术等。

  五是关键共性技术。指制约我国海洋工程装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主要包括:设计建造标准体系研究、海工工程管理技术、深海设施运动性能及载荷分析预报技术、深海设施动力响应及强度分析技术、深海锚索/立管等柔性构件的动力特性分析技术、深海海洋工程装备风险控制技术、深海设施长效防腐及防护技术、深水浮式结构物恶劣海况下安全性评估技术、海上构筑物寿命评估及弃置技术等。

  《通知》指出,到2015年,我国要基本形成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设计制造体系,初步掌握主力海洋工程装备的自主设计和总包建造技术、部分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的制造技术、以及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的核心技术,基本满足国家海洋资源开发的战略需要。到2020年,形成完整的科研开发、总装制造、设备供应、技术服务产业体系,打造若干知名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基本掌握主力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制造技术,具备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能力,产业创新体系完备,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为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通知》从加大支持力度、鼓励研究开发和创新、改善金融服务等方面给出了明确表述。

  《通知》提出,要加大国家投入力度,推动要素整合和技术集成,努力实现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核心技术重大突破。此外,要鼓励研究开发和创新,要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对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进行联合攻关;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并落实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鼓励国内企业开展海外并购;推动国际海洋工程装备技术转移。

  在金融支持方面,《通知》提出,要有效拓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灵活运用票据贴现、押汇贷款、保函等多种方式,支持信誉良好、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加快发展;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进一步探索改进适合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特点的信贷担保方式,拓宽抵押担保物范围;积极开展海洋工程装备的融资租赁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

  “从长远来看,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包张静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说,从目前来看,国家对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支持将长期持续下去。

  中国海洋工程网首席分析师易海文则预测,随着国家对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支持政策的颁布和落实,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中心将向中国转移,未来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全球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预计到2015年有望达到20%。

分享更多
字体:

滚动新闻其它文章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