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福建安溪生态治理区被指违规建高尔夫球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3 19:46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雷士武报道

  今年上半年,一份标有“特急”的有关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的通知发往各省,地方对高尔夫球场的整治风暴瞬即刮起。然而,福建省安溪县龙门镇的天湖高尔夫球场却“巧立名目”,以“生态治理”为名兴建了占地面积1000多亩的高尔夫球场。

  9月17日,记者从安溪县城出发前往龙门镇,就在接近镇政府的206省道以东,一副标有“福建天湖生态旅游休闲中心入口广场”的广告牌映入眼帘。入口处一块巨石格外引人注目,上书“福建省安溪县蓝溪流域崩岗侵蚀综合治理龙门天湖项目实验区”。

  “这一片是崩岗治理区,要建成生态旅游区,后面还有高尔夫球场。”几名正在现场施工的人员告诉记者。

  顺着上述人员的指引,步行约10分钟,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放眼望去,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坪间点缀着几处人工湖与稀疏的树木,白哗哗的水通过自动喷灌系统洒向草坪,滚草机与施工车辆来回穿梭着。

  据现场负责培草的一名工人介绍:“这是由香港一家公司投资建设的高尔夫球场,大概占地面积有1000多亩,2009年动工建设,今年年初开始植草,现在看到是前9洞,已经基本建成。后9洞翻过那道山梁才能看见,正在植草。”

  就在记者走访过程中,数位山头村村民表达了对该球场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我们这属于山区,本来耕地就少,前几年政府说要生态治理,需要征地,没想到却建起了高尔夫球场。球场所占的大部分是我们的耕地,原来种稻子、果树、茶叶,收成都不错。”

  记者来到龙门镇政府,据刘镇长介绍:“包括球场在内的区域是崩岗治理区,国家要求治理,将崩岗区治理成工业用地,项目上报审批后,县里做了治理方案。当时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开始进行招商,将崩岗治理与生态旅游相结合。2005年开始征地,涉及到山头村、龙门村、龙山村等村组共1.3万多亩,其中大部分是山地。耕地很少,大概100亩左右。”

  记者了解到,经过招商后,香港理源(远东)集团(下称理源集团)被引进,开始了崩岗治理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尝试,“天湖生态旅游休闲中心”项目动工建设。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理源集团打着崩岗治理的旗号,却建起了高尔夫球场。

  据相关资料显示,天湖生态旅游休闲中心由理源集团投资建设,项目总用地5400亩,计划总投资30亿元,规划有8大项目,天湖高尔夫球场便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从2004年至今,国家就下发了数道禁令,对高尔夫球场项目予以严控。以此判断,天湖高尔夫项目根本就不会得到相关部门的审批。

  为此,记者数次前往安溪县有关部门,了解该项目的建设审批情况,遗憾的是,各个部门仅强调已经上报国家相关部门。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对于“高尔夫”这个字眼,安溪县相关部门似乎显得相当敏感。“这个态度其实很正常,实际上各个部门对于天湖高尔夫球场的建设早已心知肚明,又惧于国家政策;而当地政府出于政绩及经济利益的考量,长期以来对该项目都是积极支持的。”当地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同时,上述知情人提供的一份资料也印证了这种说法,2010年3月,时任安溪县副县长、南翼新城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许锦青曾向媒体表示:“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生态健康旅游新城’,届时,游客可以在‘海西温泉第一镇’泡温泉,到‘茶叶庄园’品茗,然后再到‘天湖生态旅游休闲中心’打高尔夫球。”

  随后,记者辗转联系到了安溪县国土资源局监察股周姓股长,该股长介绍:“天湖高尔夫球场所在区域是崩岗治理项目,当时是以崩岗治理的名义上报的,在执法检查中发现该球场有占用耕地的现象,今年4月底,我们对业主单位下发了‘责令停止违法占用土地行为通知书’。”

  而这一纸“停工通知书”似乎来得迟了些,球场2009年就开始动工建设,对于这个不折不扣的违规项目,在长达两年时间里,安溪县国土局采取的监管措施实际成效如何呢?据记者的调查了解,“停工通知书”下发的前后,该球场从未停止建设的步伐。

  实际上,高尔夫球场的监管不但涉及到国土部门,还涉及到发改委、规划、环保、水土保持等十几个部门。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分析称:“由于国家对高尔夫球场控制得非常严格,目前一些开发商为了规避政策,往往采取各种名义上报审批,打着旅游休闲、体育项目、生态治理等名头,披上合法的外衣试图打政策擦边球;而地方政府出于利益的考虑,不但监管缺位,甚至暗中支持,这就为高尔夫球场的疯狂生长提供了温床,治理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对此,本报将继续给予关注。

分享更多
字体:

财经要闻其它文章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