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发改委研究员张燕生:欧美经济解困受制"三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4 09:1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燕生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美实现“恢复增长、减少失业”的目标面临“三缺”,即缺有效需求、缺信心、缺办法。虽然美国并未宣布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但美债发行大部分靠美联储接盘,就是变相的量化宽松。中国面临的是输入型通胀,当前形势有利于结构调整。

  “三缺”困扰发达经济体

  中国证券报:如何评价当前的欧美经济形势?

  张燕生:欧美实现“恢复增长、减少失业”的目标面临“三缺”:第一,缺有效需求。欧美无论是私人消费需求,还是私人投资需求,以及公共开支,均严重不足。1929年至1933年大萧条的情况与现在相仿,当时恢复有效需求的方式是依靠罗斯福新政、凯恩斯革命。但上述方式告诉我们,当私人消费、私人投资严重不足时,需要用政府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来创造有效需求。但当我们发现不仅私人不消费,政府也不能消费时,全球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有效需求。

  第二,缺信心。当前全球经济可谓草木皆兵,任何负面消息都会让全球股市急跌,这表明全球投资者缺乏信心,对前景悲观。

  第三,缺办法。凯恩斯革命和罗斯福新政的经验告诉我们,缺乏需求的一个解决办法就是赤字财政,但美日欧继续扩大赤字的难度很大。另一个办法是“通胀无害论”,具体到伯南克的做法就是“通过直升飞机撒钱”。这些都是用通胀和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但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实践看,最终结果并未推动有效需求,而是滞胀。

  中国证券报:美联储使用“扭转操作”,而非QE3的原因是什么?

  张燕生:美债规模如此之大却可以不崩盘,是因为美国用货币贬值的方式逃债。美国财政政策已由扩张变为收缩,有效需求更加不足。现在美国利率已接近0,仍创造不了需求。这种情况下,美国搞不搞第三轮量化宽松不是需不需要的问题,而是政治上如何让他国接受,从而不在全球陷入孤立的问题。此前推出QE2时,美国在首尔峰会上受到他国抵制。QE3迟迟未推,也是出于遭他国反对的担忧。虽然美国并未宣布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但美国财政部发债80%以上靠美联储接盘,这就是国债的货币化发行,也就是变相的量化宽松。变相量化宽松的工具有很多,“扭转操作”也是选项之一。

  此外,内需不行靠外需,因此奥巴马提出美国未来五年出口翻番目标,要为美国创造20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发达国家此时将通过贸易摩擦和对新兴经济体施压,迫使他们扩大进口、开放市场,即出现贸易摩擦、贸易争端、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保持调控政策独立性

  中国证券报:美联储变相量化宽松会带来什么后果?

  张燕生:美联储前两轮量化宽松的实施,已经造成全球流动性严重过剩,新兴经济体的通胀与之密切相关。不管货币宽松还是贸易摩擦,美国解决国内问题摆脱不了对外转嫁危机。全球经济正在进入第三波全球失衡、全球泡沫经济、全球高通胀的发展阶段。当全球性大宗商品价格快速飙升,就会带来输入型通胀。

  中国证券报: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政策应注意什么?

  张燕生:美欧主要面对的是债务、就业和经济复苏问题,但是新兴经济体关心的是金融、大宗商品价格以及国际秩序的稳定。

  应该说,中国的通胀主要是国外过剩流动性进入国内增加外汇占款造成的。问题是国际上的宽松流动性有办法对冲吗?当前形势有利于结构调整,不应把物价稳定看成我们首要的调控问题。美国与发展中经济体面临的问题不同,中国要做好内外协调,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我们真正要重视和解决的是中长期问题,调结构、惠民生、促转型才应是我们最关注的。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