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专家余斌:劳动力涨价将引发产业改革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6 11:11 来源: 中国经济网中新网9月26日电(财经频道王珊珊)“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4次通货膨胀,每一次都源自食品价值升高。在前三次,非食品价格平稳,而最近这一次,非食品价格涨幅明显上升,这与目前劳动力成本提高有显著关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表示,劳动力成本提高将改变中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形式,中国企业将逐渐通过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来进行产业改革。
9月24日,余斌在2011中国CEO年会上表示,当前整个世界经济都处在调整的过程中,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一些劫难性的变化,中国企业发展战略需要适时作出调整。
基础建设完成后经济放缓可预见
“在经过了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之后,中国‘高速追赶’进程即将结束。”余斌说,在过去30多年中,中国的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因为我们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现在这种发展模式已近尾声。
“中国的经济发展符合‘压缩式经济’,我们把这个任务压缩在20年、30年时间内完成,我们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空间大幅度下降。北京在过去30年改造了很多四合院、胡同,我们又改造了四环、五环,接下来我们还要干什么呢?”余斌说,在基础建设完成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将放缓。
余斌表示,当前国内不同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差异,就可以看出‘压缩式经济’的影响。根据2011年上半年全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排名,除了因滨海新区发力而晋升至第一名的天津,其他的前几名都是西部省份。而排在倒数的无一例外是东部省区。经过高速发展阶段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动力逐步减弱,增长速度逐步下降,我国地区动力结构开始出现明显转换。
劳动力成本增加导致全产业通货膨胀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4次通货膨胀,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每一次通货膨胀都是源自食品价值升高。而非食品的价格,在过去的通胀过程中几乎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在最近的一次通胀中,非食品的价格涨幅明显上升。“这种情况由长三角、珠三角传导向全国,又由制造业向服务业、种植业、养殖业传导,由此带来劳动力成本的普遍上升。”余斌说。
余斌介绍说,在农产品生产中,中国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超过50%,而美国不到7%。中国长期以来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便宜。所以,无论是农产品的生产,还是其他产业生产都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伴随着劳动力转换,当劳动力呈现持续上升以后,无论是农产品生产,还是工业生产,在生产方式上都面临重大调整。
余斌还表示,过去中国一直依靠出口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但现在无论是国际环境,还是中国自身面临的调整,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都将明显下降。“十二五”规划提出要让消费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收入水平的增加;伴随着中国国内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立足于国内市场发展企业,我认为中企业将遇到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余斌说。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