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关怀不形同虚设 员工投票挽救_企业危急时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7 01:0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郑爽

  企业社会责任需要与所有的利益相关方维系良好的关系。员工既是企业经济责任的创造者,又是企业对社会和生态环境等责任的传递者,因此他们理应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承受者。

  但在高速运转的今天,从血汗工厂里流水线上的劳动者到看似光鲜的智库型公司白领却都普遍感受不到真正的体面和关怀。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形同虚设的人文关怀、时有耳闻的跳楼和过劳死……

  也许从经济效益上来看,这些企业与那些真切地关怀员工的企业差别不大,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志学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却提醒说:“一旦危机的时候,这些企业无法引发员工和公众的认同,可能无法存活。”

  领导者内心意识不足

  一看到富士康很多人的第一联想也许就是那触目惊心的“12跳”,而一谈到“四大”,人们也不再是往日般的艳羡,而是对“过劳死”、“高强度、无休止加班”的忧虑。作为第一生产要素的员工为何在社会进步的今天依然普遍被漠视?

  在张学志看来,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如何,与企业的最高领导者几乎是最有关系的,如果最高领导者能够从内心想到员工、想到社会,那么这个企业会非常自然地在组织运营、提供服务产品等各个环节体现社会责任。而那些跨国公司凭借其在行业中丰富的资源和垄断的地位,在进入中国这个有着充足劳动力供给和尚处于发展中的市场后,也抱着“占便宜”的心态对待中国的员工。

  “中国企业过去三十年产生的领导中,有一些人的沉淀不够。我总是主张EMBA的同学不要都纷纷效仿捐款、建希望小学,如果能够在自己的企业里做到最起码的产品安全和对员工的关怀,替员工的职业生涯多考虑一些,这些基本的企业责任能做好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张志学说。

  危急时刻见胜负

  管理层内心意识的不足与占便宜的心态最终导致了企业出现错位,没有从当代中国年轻劳动力的特点和生长环境来考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但尽管如此,还是有一批批年轻人因为不得不解决的生存问题以及这些企业能够提供的机遇与平台,对这些公司趋之若鹜,这一定程度上也导致这些企业意识不到改变的迫切性或者也仅仅只是表面的改变而已。

  但如果长此以往,对企业在市场上的口碑和品牌都会带来冲击。而更危险的是,企业长期不履行基本的社会责任,遵循商业道德,将会被市场抛弃。

  张志学强调,在短期经济效益关怀员工和不关怀员工的企业没有太大差别,但员工对企业的精神认同会很有差别。

  这才是企业真正“拼”竞争力的时刻。“危急时刻引发员工认同的企业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