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银行票据戏法避规模监管 天量信贷凭空消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7 07:38 来源: 新华08

  

  本月央行下发通知,将商业银行的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保函保证金存款以及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等三类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证券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银行信贷在此规定之下将进一步缩紧,但银行在具体操作当中,通过承兑汇票和信用证的贴现将表内贷款表外化,隐藏了天量的信贷规模。

  虽然今年6月银监会给各地银监局下发《关于切实加强票据业务监管的通知》(下称”通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违规办理票据贴现及转贴现从而逃避信贷规模的行为进行了严查,但票据业务市场资金量和需求都很巨大,企业在银行系统票据贴现受阻之后,转而投向了贴现公司的怀抱,目前贴现公司成为了疯狂的”全民借贷“的另一个渠道。

  ”卖断“”回购“混为一谈

  信贷凭空消失

  今年,央行推出了一个社会融资总量的数据,从公布的2010年数据来看,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共1.42万亿,仅占融资总量的10.6%,除银行贷款外的融资方式中占比最大的反而是银行承兑汇票——2.33万亿,占比16.3%。本报记者注意到,此次社会融资总量统计中,将承兑票据的口径定义为已开票但未贴现的票据金额,那么这2.33万亿承兑票据其实只算是银行的担保,并不是融资。

  而今年上市银行的中报也显示中间业务收入暴涨,其中的承兑手续费增长可观,银行大量开具承兑汇票当然不是单纯的为赚取区区万分之五的手续费。况且当前银根收紧贷款紧张的大环境下,却存在2.33万亿的未贴现票据,不免让人生疑。

  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银行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承兑汇票可以将表内资产表外化,逃避了信贷规模限制,在当前信贷收紧的形势下被大量使用。“

  在该人士的详细介绍下,这种复杂的操作手法才逐渐清晰起来。举例来说,企业A资金紧张却因授信额度限制无法获取银行贷款,这时信贷员便会推荐推荐承兑汇票业务,当然由于出票人无法作为贴现申请人,这时可拉入企业B作为票据出票人,企业A拿到汇票到银行办理贴现成功拿到资金。在这个资金链条里,企业B获取好处费,银行获得手续费和保证金存款,而企业A拿到急需的贷款,一石三鸟。

  事情到此当然还没有结束,接下来就是银行独自完成的表内变表外的戏法了。银行做完贴现之后为了不占用信贷规模,会将票据转让给别的银行,转出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完全的”票据卖断“,该笔票据就从”票据融资“科目中扣除,完成了”出表“,与此同时买入银行在该科目下”入表“;另一种叫做”票据回购“,也就是暂时卖出票据,在约定时间再买回,这种方式下该笔票据仍然留在卖出行的表内科目下。在实际操作中,银行会将”卖断“和”回购“的票据放在一起,全都做成”卖断“的票据,这些票据便从信贷规模里凭空消失了。也有一些银行利用农村信用社的会计漏洞,将票据融资转移到本地区以外农信社,也能达到相同目的,因为部分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在会计处理上对”卖断“和”回购“票据不做区分。

  为此,银监会在6月下发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对于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不允许签发汇票,对于未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金融机构停办其票据业务等等。有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整顿或许遏制住银行利用票据逃避信贷规模的行为,但现在都改做信用证了,而且信用证是贸易项下的数额更大,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监管下一步迟早也要发文对信用证进行整治。“

  ”贴现公司“涌现

  分得票据贴现蛋糕

  虽然银监会的《通知》是今年6月份下发的,但本报记者浏览2010年年报发现,其实各家上市银行票据贴现余额从去年已经开始下滑,下滑幅度也是相当之大。这其中原因除了上述票据蒸发戏法之外,还有贴现公司卷入其中。

  ”有一些‘票贩子’会专门收购票据,而他们的上家就是贴现公司。“一位银行信贷员告诉本报记者,”银行贴现手续复杂,贴现利率也高,还要缴纳增值税,所以很多手握票据的客户都被贴现公司拉走了。“

  本报记者进一步了解发现,所谓的”贴现公司“大多并不会以”贴现“二字冠名,经常是以某某投资有限公司或者服务公司为名,”贴现公司“只是个俗称。这类公司找到握有未到期票据又急需用钱的企业,从他们手上收购到票据,等到票据到期全额兑现。由于到银行贴现要付出票据金额10%左右的成本,而”贴现公司“仅扣取5%左右的费用,这对想要贴现融资的企业吸引力很大。因为贴现票据大多距离到期日很近,”贴现公司“也可不费力气的获得5%的利润。

  业内人士称,”贴现公司“与”人人贷“公司一样,都是在信贷收紧的大背景下涌现出来的,这类公司目前来看还影响不到整个金融环境的稳定,所以监管方也一直未予重视,况且对于民间借贷本来就要给一定的灵活性,今后如何还是要看进一步的发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