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货币:从满街袁大头到人民币出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7 15:43 来源: 深圳新闻网-晶报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继续沿用银本位的货币制度,只不过用“袁大头”取代了银锭、银圆和铜钱。随后,国民政府发行了现代货币“法币”,法币诞生只有十几年,就因为通货膨胀变成了一堆废纸。
解放后,在相对封闭的中国,人民币稳定地流通着。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在20世纪80年代的深圳经济特区,“港币”和“外汇券”一度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内地经济的崛起最终让这种现象成为过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逐渐走出内地、走出国门,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货币……
现代货币“法币”取代银圆
清朝,同时在市面上流通的,有银锭、银圆、铜钱、纸币等多种货币。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南京临时政府随后发行了陆军部“军事用票”和中华民国南京军用钞票。
民国初年,“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仍沿用旧名,两行被定为国家银行。
北洋政府于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颁布了《国币条例》十三条,实行银本位制度。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先后由天津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铸造袁世凯头像银币(俗称袁大头)。1917年,北洋政府财政部下文,“一切税项均应以国币计算税率,即以袁币为税收的本位币”,袁币地位得以巩固。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在反帝爱国热潮中,上海钱业公会宣布抵制外国银元,自此,袁币取得了唯一主币的地位。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设立“中央银行”,代理国库,发行货币,履行国家银行的职能。
1928年,国民政府北伐胜利,统一中国,开始逐步施行货币改革,主要由宋子文及孔祥熙负责推行。初步措施是以官股入股中国银行及交通银行,将其改为完全国有,加上原有之中央银行,基本控制了银行业。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1934年美国通过“购银法案”,中国出现白银外流通货收缩,利率上升,银行钱庄纷纷倒闭。
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决定发行法币,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圆,同时禁止白银流通。
通货膨胀致法币崩溃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通货膨胀高企,法币急剧贬值。
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法币发行额已达5000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
最后,印刷的钞票还未出厂,已不及自身纸张和印刷成本的价格了。物价上涨3492万倍,战前全家辛辛苦苦用10年时间存下的40万元可以买个房子,但到了1948年底,40万只相当于战前1分钱,币值化为乌有。
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在于物资缺乏,市场上出现了畸形的热销,药店新开门营业,所有药品短短半小时内就被抢购一空。
蒋经国到上海试图扭转危局,首先做的就是迫使富商们抛出手上的货物。但上海富商都不执行蒋经国的命令,直到他把杜月笙的儿子抓起来,才有好转。小蒋限制物价,商人就把货物藏到外地去。最后有人“咬”出了孔家有存货的事情,小蒋刚对孔家有所动作就被老蒋叫了回去,据说小蒋因此哭了一个晚上。
1948年8月,政府试图发行金圆券来挽救法币,推出以1元金圆券兑换300万法币重新调整物价。可经济更为恶化,1949年6月金圆券发行量突增至130万亿,比初发行时增加24万倍。南京被解放前后,老百姓开始了以物易物。
人民币“一统天下”沿用至今
抗日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被敌人分割封锁,分别发行了自己的货币。抗战胜利后,各解放区开展了统一货币的工作。随后,全面内战爆发,统一货币工作暂时停止。
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解放军反攻阶段,华北、西北、华东解放区逐步连成一片,各地货币不统一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1947年3月15日,华北财经会议在河南省武安县(1949年划归河北)冶陶镇召开,中央派遣董必武前往指导。董必武带着夫人和孩子走到山西五台县东山区大槐庄,干粮吃光了。警卫员到小店买烧饼,店家不收陕甘宁边币。孩子饿急了,董必武的夫人只好用一块新布料换了两个烧饼……
随后,华北财经办事处开始酝酿筹建中央银行,董必武致电中共中央:“银行的名称,拟定为中国人民银行。”中央回电表示同意。
1947年冬天,在河北平山县夹峪村一座农家小院门前,挂出了“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的牌子。第一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6个字,是董必武题写的,他特地沐浴更衣,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这6个字。毛泽东得知票样上印有他的像后,致电董必武,不同意印他的像。理由是,钞票是政府发行的,他是党主席。
经过一番思考,董必武要求人民币的票面设计,应尽量体现人民性质,反映工农业生产。于是,由王益久和沈乃镛设计的第一套人民币,10元券正面图案为车水灌溉和矿山;20元券正面图案为矿山采煤和工人推动煤车;50元券正面图案为毛驴车水和矿山工厂。
1948年12月1日,在石家庄中华北街11号原华北银行旧址,举行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挂牌仪式。人民币最初的发行范围是华北、西北、华东三区。
随后,各大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人民银行相继成立。
建国之后,我国陆续发行了几套人民币,其中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10月1日发行并沿用至今。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币开始与世界接轨,从1988年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开始,钞票上出现了领袖人物的肖像。
深圳出现货币“三国演义”
深港两地货币相互流动久已有之,改革开放后,港币流入逐渐增多。
1980年4月,可以在“友谊商店”、免税店等处购买货物的外汇券发行后,深圳进口商品多用港币标价,有些商品虽用三种货币同时标价,但港币价格比外汇券低,外汇券比人民币低。一件尼龙裤,人民币售价8.5元,外汇券5.8元,港币8元(按外汇牌价折人民币2.43元)。人民币地位低下,港币备受青睐。外汇黑市开始活跃,100元港币最高可兑55元人民币,高出外汇牌价19.6元,用人民币买外汇券要加价30%。
1981年,据推算,当年港币流通量800多万元,约占货币流通总量10%。
1984年7月至12月,黑市倒买倒卖外汇登峰造极,港币与人民币黑市兑换价从一季度100元港币兑换40元人民币上升到三季度兑换63元人民币,高出国家牌价30多元。外汇券与人民币兑换率也上升到1:1.6。港币和外汇券在深圳商品购销总额的占比超过50%。1至9月,港币和兑换券在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占比达70.5%。
1985年,港币流通量2.17亿元,占货币流通总量22.3%,外汇券流通量2711万元,占7.5%,时人戏称为“三国演义”。
进入20世纪90年代,深圳现代化城市已具规模,国内商品丰富,港币流通范围逐步缩小。
今天,深圳大大小小的经营场所已经不乐意接受港币。而随着内地大量游客涌入香港、深圳居民可以不限次数往来香港,香港的很多店铺都挂出了欢迎使用人民币的招牌。人民币在香港的大量流通成为新的问题,人民币业务如何进入香港、香港金融机构如何在内地开展人民币业务成为最热的话题。
2011年1月,《大公报》报道,中国银行北美分行宣布可向客户提供人民币现钞兑换服务,企业客户则没有限额。2011年2月14日,韩国《中央日报》报道,韩国外换银行推出个人人民币储蓄业务……
人民币的影响力和流通范围持续扩大,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货币。
□年轮
1914年
2月,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先后由天津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铸造袁世凯头像银币(俗称袁大头)。
1935年
11月4日,国民政府决定发行“法币”。
1948年
法币崩溃。8月,国民政府试图发行金圆券挽救法币,随后也崩溃。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挂牌,随后开始发行人民币。
1980年
4月,外汇券发行。
1995年
1月1日,外汇券停止使用。
1999年
10月1日,第五套人民币发行。
2005—2011年
人民币业务陆续登陆美国、韩国等。
□细节
邓小平丹阳吃馄饨
小贩连夸人民币好
1949年2月,中共中央华东局指示北海银行抽调人员组成南下支队,代号“青州纵队”,接收南京、上海等城市的国民党金融机构。
1949年4月的一天,邓小平和负责接管上海财经工作的骆耕漠乘吉普车从南京到丹阳,直至深夜才到。邓小平和骆耕漠饿急了,到街上找吃的。餐馆早就打烊,只看到一个馄饨担子。吃完馄饨,骆耕漠将一张崭新的人民币递给小贩,问:“钞票你愿意收吗?”小贩高兴地说:“这个票子值钱,能买好多东西,大家都愿意要。不像国民党的票子,只能当草纸擦屁股。”邓小平听后对骆耕漠说:“这就是人民的心声!”
跨版撰文:王恒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