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三大转型“围困”中国(专家视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8 00: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 本报记者 史燕君 实习生 李柯达

  “当一个人在光亮、鲜明的舞台上耍大刀,台下站的却是与它有利益冲突的看客时,不能不说该人处境堪忧。”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邱震海日前在新沪商联合会与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联合主办的高端讲座上,如此形容中国目前面临的巨大成绩与风险。

  他所谓光亮的舞台,指中国近年来迅速崛起的进程。“我国外汇储备从1999年到2009年翻了10倍,达到目前3.5万亿美元的水平。这些奠定了我们的国际话语权。但如果不注意,结果便是,‘看客’联合起来把你拖下台。”

  他认为,内部转型的成功是外部崛起的前提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中国来说,所有战略的基本前提必须是内部转型成功,否则只是空中楼阁。“然而目前内部转型非常艰难,已成为了一大疑难症。”

  “第一个是伴随城市化进程,工业领域发生的转型。”邱震海说。据介绍,中国现在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47%,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矛盾。所以现在要进行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的转型,未来二三十年,中国会一直处于这一大转换中,但从历史进程上看,这一转型将面临诸多难点。

  第二个转型发生在经济领域,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去20年我们非常迅速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带来很大成功。但转得并不彻底。”邱震海认为,这一转型不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职能转型不到位。”

  “我把这个称为‘非典型市场经济’。”邱震海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中国如此的“非典型性市场”,正是中国矛盾的源头。他认为,在健康的市场经济之下,尤其是在强调政府调控功能的经济体系下,政府应着力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监管,而非时刻把握其经济项目的审批能力。

  邱震海认为,第三个转型发生在社会领域,即封闭社会日渐地走向多元、开放、各种利益自由博弈。但他表示,中国尚缺一个利益博弈平台。“因此,中国只有向着典型市场经济发展,只有尊重私有财产,大力扶持民营企业,我们的外部崛起才有一个可持续的空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