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苏亦承:权力庇护不除,盗采稀土自然难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8 06: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尽管国家对稀土开采的管控正日益严格,稀土也已经被提至国家战略储备的地位,但私采、盗采从来没有真正被禁住过。在赣州,其辖区内8个稀土县(市)私采滥挖情况非常严重,赣州一年开采计划在1万吨左右,而私采滥挖的量在2万吨到3万吨左右。因为盗采稀土,上半年赣州增加了百位亿万富翁。(9月27日《东方早报》)

  非法开采稀土之所以泛滥成灾,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暴利的诱惑,二是监管的失守。由于国家提高稀土行业准入门槛,实行保护性限产,近两年来稀土出口价格一路暴涨。高价格之下,几乎不用付出任何成本的盗采,利润高得惊人——一吨可达30万元!巨大的利益诱惑让“一夜暴富”在稀土行业得到实现的可能,有人会铤而走险并不奇怪。

  但暴利引诱并不是稀土盗采蔚然成风的最主要原因。尽管暴利种下了罪恶的种子,但若监管能毫不放松,筑起坚固的长城,盗采稀土顶多是作为一个恶劣的想法存在于脑海之中,巨大的违法成本让人根本不敢去触碰法律的高压线。所以,盗采之所以屡禁不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监管失守上。监管缺失导致犯罪成本过低,而犯罪成本过低给等于是给暴利种下的罪恶种子浇上了营养液,最终让一些人走上了“盗采致富”的独木桥。

  从新闻来看,当地有上百位“因为盗采稀土”而成为亿万富翁的人。这一方面说明盗采稀土的确存在暴利,另一方面也让人产生了一个疑问,稀土盗采尽管存在暴利,但要积累大量财富却也需不少时日。积累大量财富却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到的事,存在如此久的盗采是如何做到人不知鬼不觉的呢?或许,当地某企业主的话可以回答人们的疑问:一般稀土私采老板与当地政府的关系都很“密切”,上面来查就像是“捉迷藏”一样。

  看来,盗采、私采稀土现象能长期存在,并不是盗采、私采者技术有多么高超,关键是“门路”对了——这同在广东潮汕地区发生的稀土盗采案一样。在潮汕,一些人疯狂盗采稀土长达半年之久无人问津,矿主自称非法采矿只需得到主管部门同意就能进行。言下之意不难理解,部分官员是“保护伞”甚至“老板”。正因为有监管方的加入,盗采实际上也就成了合法的事情了,除了在应付上级严打的时候避避风头,其它日子还不是“照常营业”?

  事实上,也不仅仅是在潮汕和赣州。近段时间以来,在广东、广西、内蒙古等国内主要的稀土矿区陆续曝光了非法开采的事件。在这些开采乱象频繁发生的背后,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权钱联手开发的痕迹。当监管成为“睁眼瞎”,“稀土保卫战”的铁拳难免落空,稀土盗采为何敢顶风作案也就不难理解了。

  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0年的5年间,我国稀土储量降幅达37%,而过去13年来,中国稀土资源储量占全球已探明稀土资源总储量的比重也从43%降至30%。在这种储量下,按照现在的配额开采速度,中国稀土资源仅能维持15至20年的需求。如果算上盗采、私采,能维持的时间还会更少。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继续放任这种对资源的毁灭性掠夺,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一个稀土贫国。稀土保卫,形势严峻,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更应明确责任,加强配合联动,形成监管合力。同时,规范稀土市场、生产常态监控、监控失职问责也要与打击腐败联系起来,如此多层面发力方可铲除“盗采风”赖以存在的社会土壤。(苏亦承)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新闻:

  

  盗采稀土矿 江西赣州上半年冒出上百亿万富翁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