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种上双季稻 一亩顶两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8 08:06 来源: 经济日报

  “我20亩田全种双季稻了,你看长得多好!”66岁的胡先明老汉蹲在田埂上,右手扶着一大棵秧苗,喜上眉梢。他身旁是一片绿野,都栽了晚稻。

  胡先明是湖北省监利县周老镇鲁桥村农民,如今像他这样“单改双”的越来越多。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焦泰文告诉记者,今年全省双季稻有1164万亩,比2003年增长54万亩。

  湖北光热条件较好,大部分地区适宜种双季稻。以前农民种早、晚两季水稻,晚稻收割后还要种小麦或油菜,实际上是一年三熟。然而,打工潮兴起后,农民越来越不爱种双季稻了。

  “一亩田,种中稻收1200斤,种早、晚两季总计能收2100斤,忙一年就多收1000多元,顶不上外出打工一个月。农民会算账,不愿种两季。早些年,种子没现在好,单产低,粮价也低,农民更不肯种了。”省农业厅种植业处调研员周开平告诉记者。

  种双季稻,一是辛苦,二是费功夫。蕲春县农业局局长乐有才说:“早稻不插五一秧,晚稻不插八一秧,由于要种早、晚两季,农时一天都不能耽误。”清明前浸种育秧,小麦、油菜收割后,立即整田插秧,7月20日前后收割,这是早稻。早稻收割后立即种晚稻。10月晚稻成熟,抓紧收割,整田种小麦、油菜。如果种双季稻,每年7月下旬是“双抢”——抢割早稻,抢插晚稻。收割、挑把、耕田、整田、插秧,10天之内必须全部完成,否则晚稻没法成熟。除了拉犁,所有工作都靠人力,劳动强度可想而知。

  “以前在家里,早稻、晚稻一起种了,辛苦就辛苦点。现在都在外面打工,家里就只剩80多岁老娘,回家一趟搞双抢,晚稻收成还不够我和媳妇来回路费,划不来,不如种一季中稻算了。”农民工龚正求在电话中对记者说。龚正求是蕲春县刘河镇黄金寨村人,现在广东汕头务工。

  由于辛苦、费功夫、“划不来”,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在我国南方各省份双季稻播种面积持续下滑。以湖北为例,1990年全省双季稻2458万亩,到2003年只剩1110万亩。

  恢复双季稻是粮食增产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最近几年,湖北省农业部门把恢复双季稻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

  “种不种双季稻,农民自己定,我们不能强迫,只能做好服务,引导他们种。”对促进双季稻的难度,监利县农业局副局长李诗信深有体会。

  措施很得力,重点有八项:政策扶持、信息引导、推广良种、简化栽培、改善灌排、发展大户、技术服务、加强领导。

  在这里,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粮食大县奖励资金、优质稻专项资金优先用于推进双季稻。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种子工程、测土配方施肥、植保工程等项目,向双季稻重点县市倾斜。水稻生产保险对双季稻实行保费优惠。为鼓励种早稻,湖北省财政今年安排1000万元,建设早稻集中育秧大棚。“中稻每亩补贴84元,双季稻能补127元。”鲁桥村党支部书记段德圣说。

  鉴于农民不肯种双季稻,一因收入,二因人手,湖北省重点推广水稻直播、抛秧和免耕栽培等轻简化技术,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发展植保机防,主攻水稻机械化插秧,逐步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简化农事操作程序。

  上下齐心,效果明显。仙桃甚至出现旱地改水田。仙桃市农业局局长赵映春告诉记者,湖场镇潭湖村有1000多亩旱地被农民改作水稻田。“别人爱出去打工,我就爱在家种田。现在政策好,又有机械化,我种双季稻,轻轻松松,一年纯收入3万元。”潭湖村农民冯金平说。

  已经10多年只种中稻的龚正求也动心了。“明年我也种两季。”他在电话里对记者说。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9%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