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辛亥一本账·文化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8 20:09 来源: 上海侨报“欧风美雨驰而东”——当辛亥革命砸碎了封建专制的枷锁,中国迎来了空前的思想解放,在学术思想、家族制度、社会伦理、妇女解放、风尚习俗各方面都表现出全面而彻底的思想解放要求。同时,各种主义、各种思潮奔涌不息,使中华民族有了全方位思考前途命运的视角。那些民国初年涌动的思潮,正是打开中国文化进步的“闸门”;那些满载着西式服饰、自然科学以及现代社交方式的“欧风美雨”悄然改造了老大帝国民众的日常生活。
报刊
数说百年
报刊
经历晚清的发展,至民初时,对报刊的定位已不可同日而语。新建政权的各级机关报取代前清官报大量出版,名称由清末之“官报”而改称“公报”。1899——1919年间所出版的各种
“公报” 113 种,其中辛亥以前出版的49种,辛亥以后出版的64种。辛亥前后各地发行的教育期刊达到118种,其中1911年以前出版有27种,1912——1919年间创刊97种。1897——1918年所出白话报刊达到170余种,1897——1911年约111种,1912——1918年约59种。1902-1911年间,小说创作和小说杂志都呈现出惊人的增长态势,1910至约1930年这一时期,仅宣称为了
“消闲”的鸳蝴派小说就多达约 2215 部,杂志113 种,报纸49种。
学校
民国时期的国立学校数量稀少,就读人数也很有限。但军校却很多,例如武备军事学堂、黄埔军校等。中国近代史上,大部分名人都出自这两所军事院校。
体育
20年代是英美竞赛性运动、游戏在中国逐渐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田径、球类等运动进一步开展、学校体育得以更新的时期。民国以后,地区性的体育运动会逐渐出现,但仍仅限于学校等受过西方教育的新知群体。
500.2
至2010年,报纸出版总印数 亿
份,期刊出版总印数 35.4亿册,图书出版品种数
32.8
万种,图书出版总印数 71.7亿册。
盛会
2008年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
再访辛亥后人
本报记者/李宇萍
教育造就时代
第一声枪响只能宣告旧日帝国的终结,要锻造一个新世界,根本上要靠新的教育塑造新的人。本报记者再一次采访了两位辛亥元勋的后人,光复会创立者及领袖之一陶成章幺孙陶亚成(1944年出生)和清末广西太平司顺兵备道兼龙州边防督办、同盟会成员、故宫博物院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庄蕴宽的孙女庄研(1961年出生)。从他们的亲身经历与祖辈的对照中,寻找百年来,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前进的足迹。
侨报:二位的先辈在辛亥时期,不仅忠诚于革命,更热心于国民教育,请谈谈新式教育对他们的影响。
陶亚成:祖父求知欲强,他小时候因为买不起书,每天都要从家里步行赶往15公里外市区的一家书店看书,天还没亮就要出发,一直要到天黑才能回家,中午就啃从家里带去的2个麦饼。这些经历也锻炼了他百折不挠的品格。祖父曾于1900年和1901年两次赴京刺杀慈禧太后。从绍兴到北京,1600多公里的路程,当时没有飞机,亦没有铁路,往返2次祖父都是靠徒步行走。
庄研:祖父特别注重培养新式人才。他力主开办的广西陆军干部学堂、广西陆军测绘学堂等11所学堂,培养了一代名将李济深等人,聘请留日归来的蔡锷、纽永建、李书城等做教员,李宗仁、白崇禧等都是祖父亲招的学生。足见其对于教育、对于革新的投入和重视。
1905年是不寻常的一年,中国留学生赴日本达到了最高峰,1905年到1906年,在祖父的倡导和支持下,落后闭塞的边疆地区也出现了留学热潮。广西赴日本留学生共168人,达到了顶峰。这些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的新式人才为辛亥革命做了人才准备。
侨报:从你们的亲身经历来看,先辈这种渴望知识、追求真理的现代教育思想对你们的人生有什么影响?
陶亚成:也许是受祖父影响,祖父以后到我们孙辈五代人都是大学生,有好几个还是清华大学的学生,而且每代人都有人当老师。祖父是教育家,我们也要为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退休前在药厂工作,从小练习小提琴,教我的老师常说我拉小提琴很有天赋。可惜父母的反对,我没有将此作为职业选择,但依然爱好西洋古典音乐。每天听贝多芬、巴赫等人的音乐,革命时期的作品总是特别吸引我,可能是我骨子里还是流着祖父的血液吧。
润物细无声的“欧风美雨”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黄明同
辛亥革命之后,在新的民主政治制度建立与捍卫的进程中,中国同时发生了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变化,渐渐走向现代文明。有经济上的实业建设、农业近代化,也有教育体制的改革,更有民俗方面的涤荡陋习。移风易俗需要长时期的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这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显示了“欧风美雨”的持久渗透力。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社会的急速转型,是辛亥革命深维度的、长远的历史意义所在,即在于把传统的中国社会推向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