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近半数人难享发展成果 印度象另一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9 06:34 来源: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韩玮

  印度令人振奋的经济数据的背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依然怵目。

  “印度未曾创造经济神话。虽然经济改革带来了大量财富,但越发快速的GDP增长造就了越多的社会不公。”印度德里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斯里玛蒂·查克拉巴里(SreematiChakrabati)教授告诉时代周报,更值得关心的是强增长下的弱社会。

  9月15日,印工商部称“批发物价指数”(相当于中国的CPI)8月份上涨9.78%,远超5%—5.5%的通胀警戒线。次日,印度央行上调关键利率,这是去年3月以来印度央行第12次加息。

  “近几年,印度的通货膨胀非常严重,夸张时,通胀率甚至高达两位数,如果剔除这一因素,那么,真正的GDP涨幅又有多少?”多位印度学者如此问道。

  “若以美元购买力计算,日本GDP总量是印度4倍,人均GDP是印度的30多倍。所以,评论印度经济时应少一些‘花腔’,更多地考虑一个古老的超级人口大国如何完成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大转型。”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研究学院的斯瓦兰·辛格(SwaranSingh)教授告诉时代周报。

  受益于经济改革,印度的一些地区已发达如美国,而另一些却连黑非洲都不如。2008年,世界银行曾发布报告指出,全球14亿贫困人口,33%生活在印度,换言之,42%的印度人,即4.56亿,每日收入达不到1.25美元(约合人民币8元)的国际贫困标准。

  9月21日,印度计划委员会向最高法院上书,要求降低国内贫困线。新标准认为,日均收入不足32卢比(约合人民币4.2元)的城市居民以及25卢比以下的农村人口(约合人民币3.6元)才有资格享受政府援助。一纸修改建议引起轩然大波,印度人爱吃洋葱,32卢比只够买一斤多洋葱。

  “政府对穷人极度缺乏同情心,试图通过人为手段减少贫民数字,从而缩减福利补贴的支出。”印度社会福利及反腐败活动倡导者阿茹娜·罗伊分析。

  不久前,CNN记者寻访了拉贾斯坦邦巴拉特普尔地区的一个村落,当地人以种田、做短工谋生,最大一笔收入就是把家里的女孩卖给妓院。

  一场20年的经济改革,却有接近半数者无法享受发展成果,在斯里玛蒂看来,这是印度发展悲哀的一面。“政府治理不力,存在腐败、低效等问题。而且,一旦获得选举,执政者便认为可以高枕无忧5年。”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发布过一份教育监测报告,其中指出,印度成年人的受教育率为61.3%,远低于81.7%的世界平均水平。

  “印度有不少好法律、好政策,但执行起来就变了味。比如,孩子上学是免费的,但因为穷,很多人不愿饿着肚子上学。虽然所有公立学校都提供伙食,但由于腐败,食物常常出现质量问题,也有孩子因此生病。而且,印度是民主国家,政府不能强迫孩子上学。”斯里玛蒂透露。

  在医疗方面,斯里玛蒂进一步解释,私立医院太贵,穷人只能去公立医院,而若想免费治疗,先得证明自己属于政府核定的贫困人群,但这一纸认证很难拿到。当然,药还是买得起的,因受政府补贴,不少基础药物的价格非常便宜,只是,穷人仍然无法享受,因为,只有看过病,拿着处方的人才能买药。

  至今印度走不出贫困,重要原因在于羸弱的农业。

  “如果去新德里、孟买看看,或许你会觉得印度马上就要赶超中国了,但若是去乡村,差距就非常明显。”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研究中心印籍教授比诺德·辛格告诉记者,印度耕种方式至今非常落后,很多地区尚未实现机械化。印度一些故事里还有牛死后,主人跟着自杀的桥段。

  过去10年,印度粮食产量有所增长,但赶不上人口增速。印度人均粮食年占有量2000—2009年间为163公斤,相当于每人每顿只能吃上3两粮食。

  “印度象腾飞困难重重,这些困难并不是像印度总理辛格及一些印度高官所讲的那样,靠经济发展便能克服的。要解决问题,印度政治家要下真正的政治决心。但遗憾的是,印度政体决定了印度很难实现这一点。”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室研究员刘宗义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