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逃离班加罗尔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9 06:34 来源: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韩玮

  班加罗尔的傍晚,凉风习习。这一天,拉胡尔(RahulMalhotra)不加班,可以早些回家。坐在“摩的”后座,细细地打量着这个“乱七八糟”的城市。印度独立运动的圣雄甘地曾说,印度是一个乱七八糟的国家。

  “班加罗尔的街道有些窄,私家车、公交车、摩托车都往上挤,没来由地就堵了。”拉胡尔租的“窝儿”离公司不足10分钟车程,但一堵,久则个把钟头。更无章法的是这个城市的规划,现代化的楼房四处散布,与破旧不堪的棚屋比邻而居。

  尽管如此,这里是传说中的世界IT之都,已聚集起几千家IT企业,10多万外包技工。不过,身为其中一员,拉胡尔想要离开,去真正的硅谷,或者,生活质量更好的其他地方。

  班加罗本是一种豆子,传说当年,一位国王打猎时迷了路,跌跌撞撞中看到森林里的一处小屋,屋里的老人给了饥肠辘辘的他很多豆子,于是,这儿便被唤作“班加罗尔”,意为豆子的地方。而今,班加罗尔闻名于世,也与一种豆子分不开:爪哇咖啡豆(Javabeans),这是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

  2006年,弗里德曼的大作《世界是平的》出版。其中写道,20年前,印度还以驯蛇人、穷人、特丽莎修女著称,而今这种形象被扭转,印度已是一个充斥着聪明头脑和电脑天才的国度。托马斯称,写书时,最初给他灵感的是班加罗尔知名软件企业Infosys(印孚瑟斯)的前任CEO南丹·奈利卡尼。

  拉胡尔曾向印孚瑟斯投过简历,但被激烈的竞争筛去。印孚瑟斯成立于1981年,初创团队7人,启动资金是奈利卡尼向妻子借来的1万卢比,以向全球客户提供咨询与软件等IT服务为主营业务。1993年,印孚瑟斯在纳斯达克上市,而等到拉胡尔求职时,这已是一个拥有5.2万余名员工,在全球17个国家设有分公司的跨国巨头。

  2005年末,拉胡尔如愿去了一家中等规模的IT公司,一毕业就拿到了上万卢布月薪。那时,印度的IT外包业务如日中天,员工的工资每年以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印度软件产业产值总计只有1.9亿美元,到2008年已迅速增长至521亿美元,其中,班加罗尔的产业规模占比36%。

  过去10余年里,班加罗尔这个印度南部城市的IT公司,就如中国长三角、珠三角的工厂一样,被视为一个大国崛起的象征。尽管如此,生活在班加罗尔却不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

  2003年,班加罗尔的人口是300万,如今已是900万,破旧狭窄的道路变得拥挤不堪。

  遭遇反复抨击后,班加罗尔终于开始修建地铁,但拉胡尔依然想逃走。他买不起房,至2011年3月,班加罗尔平均房价已涨至980美元/平方米,约合2.7万卢比。他的月薪近3万卢比,但除去房租、日常开销,所剩无几。“或许可以把房子租到更偏远的地方去,那么,一同下降的还有生活质量。”

  “在班加罗尔等城市,一些炫耀性的消费,比如,大操大办婚礼,增加了家庭的负担,进而导致离婚率上升以及社会价值观的瓦解。人们越来越没有耐心,使用暴力的几率更加频繁,这些都与经济发展后出现的社会内部价值观分化直接相关。”印度尼赫鲁大学的辛格教授告诉时代周报。

  拉胡尔渐渐觉得,生活没有了“奔头”。次贷危机后,受美国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印度劳动力成本上升、卢比升值等因素影响,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增速明显放缓。

  “如果有机会,一定会考虑出国,第一,语言没有问题;第二,生活质量必定更高。”拉胡尔想逃走,他说,这也是班加罗尔不少中产的想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