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财经专家博客热议疯狂的民间高利贷“游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9 13:2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民间借贷顾名思义是公民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借贷,利率通常比银行要高得多。近些年来,在高利息的诱惑下,在多地掀起了一股股全民放贷狂潮。这种风险游戏让多少人在一夜之间暴富,又让多少人破产被逼上绝路。赌徒般的投机氛围充斥着整个社会,虚假的泡沫已到了崩溃的边缘,在此多名专家呼吁必须警惕民间融资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叶檀:全民高利贷-中国最可怕的金融风险

  目前的高利贷市场大致存在两种状况:一是风险较小的短期资金头寸调动,许多企业通过几天的高利贷资金搭桥,继续获得银行的信贷,这是较为安全的部分,但能够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少;二是风险较大的高利贷长期融资,借贷的企业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认为货币和财政政策将趋于宽松,或者政府将放松房地产调控,到时以房地产的溢价能够偿还高利贷利率。显然,这是极端不靠谱的赌徒心态,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缺乏预见。[全文]

  池墨:靠高利贷生存的房地产根基不稳

  如果房地产靠高利贷来维持,那么,这无疑是可怕的,因为高利贷必然导致开发成本的增加,也会导致地方房价的畸形攀升,这是一种典型的“泡沫现象”,因此,必须对高利贷行为进行遏制,否则一旦高利贷资金链出现断裂,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全文]

  倪金节:赚取“快钱”正成为上市公司、民间游资和部分银行的一致诉求

  现在最为值得监管层担忧的问题在于,高利贷极有可能短时间内取代房地产,成为最容易攫取高利润的行业,而风险却被掩盖。这势必会导致更多的资金进一步陷入其中,把本就赌性十足的行业,堆积成风险收益严重不匹配的超级资产泡沫。[全文]

  温建宁:推动民间利率形成机制走向合理化是当务之急

  民间借贷市场异化为高利贷市场,并非社会福音。恰好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利的是躺在资金上轻松获利的寄生者,亏的是使用资金、辛辛苦苦创造社会财富的建设者。出格的如此之高利率,虽然对盈利企业来说,是一笔不菲的飞来横财,可以改善和美化企业的财务报表,但对贷款企业而言,奇高的融资负担和成本支出,势必给企业经营行为套上高成本的资金枷锁,致使企业经营风险被异常放大,随时面临被风险摧毁、或被风险压垮的局面,对复苏中的经济和扩大就业产生不利影响。[全文]

  (以上观点仅供网友参考,不代表本网立场)

  更多内容请点击:网友热议

  (责任编辑:马丹)

  全民高利贷狂欢:中国最可怕的金融风险

  作者:叶檀

  中国的高利贷风险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8月20日至21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歧山在甘肃省考察时表示,“当前要严打非法金融活动,重点是社会非法集资和市场金融传销,切实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这番话的背景是,民间高利贷融资接近疯狂。

  据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报道,江苏北部的贫困县泗洪县石集乡被称为“宝马乡”,今年春节过后开始,石集乡几乎98%以上的村民都参与到了疯狂的高利贷游戏中。今年5月底,疯狂的高利贷之链一夜之间断裂,从石集乡迅速向其他乡镇蔓延,穷困群体上亿的血汗钱瞬间全都打了水漂。

  这并不是泗洪县一县盛况,高利率之风在全国各地尽吹。

  目前,有证据显示温州投资者从房地产撤资,投向高利贷市场。央行温州市中心支行今年上半年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规模约为1100亿元,而去年同期该行的数字显示为800亿元,这意味着过去1年间温州有300亿元资金涌入民间借贷领域。今年1-3月,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分别为23.01%、24.14%和24.81%,其中3月的利率水平创历史新高。5月利率达24.6%,6月则为24.4%,“利率水平处于阶段性高位”。另据该行调查显示,温州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

  让人看不懂的新兴城市鄂尔多斯,几乎全民放贷。自从2011年上半年因为资金链断裂出现多起金融案件,民间资本紧张无比,有报道称,鄂尔多斯每一个房地产项目都会找民间资本借钱,一般是40%-50%的资金来自民间资本,有些企业,甚至一个楼盘的所有资金都来自民间资本。在有些地方,连4分、5分的利都没法吸引借贷者把钱拿出来。利率越高,刀口舔血以求一逞的人越多。

  风险已经降临,高利贷冰山岌岌可危,庞氏骗局出现崩塌前兆。

  今年以来,温州发生多起企业主、公务员和银行人员等进行民间借贷后出逃的案例。4月以来,温州当地的江南皮革、波特曼、三旗集团、浙江天石电子等关门倒闭。最近的案例是,8月1日,温州巨邦鞋业公司老板王和霞失踪。闽北担保链已经崩溃,显示部分地区的高利贷冰山已在艳阳下融入水底。8月5日,福建建阳刘斌案爆发,此案显示,传销的多层次金字塔式高利贷集资链条,将民间资金与众多担保公司联结成一个金融链条。有消息称,仅建阳的担保公司损失就超过10亿,十多家担保公司老板外逃。

  目前的高利贷市场大致存在两种状况:一是风险较小的短期资金头寸调动,许多企业通过几天的高利贷资金搭桥,继续获得银行的信贷,这是较为安全的部分,但能够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少;二是风险较大的高利贷长期融资,借贷的企业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认为货币和财政政策将趋于宽松,或者政府将放松房地产调控,到时以房地产的溢价能够偿还高利贷利率。显然,这是极端不靠谱的赌徒心态,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缺乏预见。

  可笑的是,有人将资金从房地产市场撤出转入房地产金融,视作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标志,当房地产投资都成为高危行业,房地产金融高收益必定是一枕黄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高利贷盛行是中国实体经济与金融结构恶化的象征。

  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可以轻易得出结论,没有一个传统制造产业可以支撑30%以上的利率,更不必说百分之百的年化利率,即使贩毒也不行。一些实体企业或者房地产企业不惜饮鸩止渴,原因在于病急乱投医。这些企业并非不懂常识,而是在进行一场豪赌。在经济扩张周期的投资,由于资金链断裂而成为烂尾工程,一些企业主不甘束手就擒,通过高利贷打通资金链。当笔者到浙江东部的某个县城,看到企业艰难挣扎,而本地的一些从事放贷的年轻人在宾馆中挥金如土,感觉不寒而栗。

  高利贷盛行说明资金链出现断绝,在高速增长期所作有实体投资,已经无法获得金融支撑,宏观调控时紧时松让企业在无所适从之下,走上高利贷绝路。高利贷盛行同样说明社会资金在通胀背景下,不愿意进入实体投资领域,转向通过“玩钱”的方式,赚取暴利;高利贷如此盛行,更说明目前的管理体制出现极大的失衡,有关方面只关注正规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对于近在眼前的民间金融火山漠不关己、视而不见。

  一方面是高利贷狂欢陷入集体疯狂,另一方面是正常的民间金融被刻意忽视,民间资金在歧视之下走上不归路。

  曾经的投行经济学家、现在的广州万穗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张化桥,近期一直致力于为民间金融正名,为高利贷正名。他认为,政府歧视小额贷款公司,官办信用社效率低下官气十足,根本无法解决民间融资难题,解决之道是“多批小贷公司,让小贷公司多杠杆,让任何想进来的人都进来,让我们能借钱,这样我们才有真正的能力去扶持微小企业和三农。”

  考虑到中国财富生成之地50%以上的人从事高利贷,风险不容忽视,中国的高利贷是影响金融稳定的可怕堰塞湖。

  堵不如疏。

  中国的民间金融从来没有因为围追堵截而消失,相反,在野蛮生长中无序壮大。目前提出的由大型金融机构保证“‘三农’和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根本是榫枘不合,善用民间金融,首先要把民间金融纳入监管体系,监管机构必须负起监管之责,而后允许民间金融机构发展,放开利率上下限区间,使小型金融机构获得合理的利润。

  福建泉州农商行董事长黄斌先生告诉笔者,只有放开,才能治理高利贷乱像;只要纳入管理,才能为民间金融正名。一味的打压,即便用吴英血祭,中国的民间金融堰塞湖只能越来越高,为了应对政策风险,所要求的利率也会越来越高。这是悖论。

  民间金融兴,则中小企业兴;民间金融衰,则中小企业衰。一旦民间金融崩溃,中小企业将遭遇一场浩劫。我们已经看到了危险的先兆。

  叶檀博客:http://blog.ce.cn/html/51/110651.html

  (责任编辑:马丹)

  靠高利贷生存的房地产根基不稳

  作者:池墨

  前段时间,在高息诱惑下,江苏泗洪县出现"全民放高利贷"的状况,甚至一些公职人员参与其中。高息高收入,一时间,泗洪街头宝马、奔驰车云集。数月后,借贷大户"失踪",停止付息,高利贷市场随即崩盘。事件发生后,泗洪县成立突发应急处置小组试图化解风波。放贷者们则惶惶然等待或以自己的方式追讨贷款。7月20日,泗洪县政法委书记徐宜军则说,应该看到泗洪85%以上的民间借贷是正常的,并且他们为泗洪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做出了贡献。(《新京报》8月1日)

  如果房地产靠高利贷来维持,那么,这无疑是可怕的,因为高利贷必然导致开发成本的增加,也会导致地方房价的畸形攀升,这是一种典型的"泡沫现象",因此,必须对高利贷行为进行遏制,否则一旦高利贷资金链出现断裂,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事实上,泗洪高利贷的风险已经显现,其造成的后果,也是十分可怕的。据报道,泗洪民间追讨高利贷的恶性事件已有发生,有人甚至为此丧命。如果高利贷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和疏导,那么,那些卷入放高利贷风潮的人们,必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然而,当地官方却矢口否认高利贷的风险以及已经造成的恶果。泗洪县政法委书记徐宜军称,民间借贷85%是正常的,为泗洪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做出了贡献。原来,泗洪的房地产市场,是靠高利贷撑起来的,这正常吗?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吗?

  应该说,泗洪民间出现"全民放高利贷潮",是不正常的,因为当地的高利贷并没有为地方创造出真正的财富,而只是中间人通过层层盘剥的方式,从中攫取了不正当利益,最终损害的,只能是那些处于最底层的放贷者的利益。而因为高利贷并没有创造出真正财富,所以,要想维持这种利益链,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资金作支撑,但事实上,泗洪经济并不强大,群众并不富裕,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源来满足高利贷无底洞式的"吸金",因此,资金后续出现困难,高利贷资金链出现断裂只是迟早的事。

  泗洪全民出现"全民放高利贷",缘于巨大利益的诱惑,那些参与放贷的二线和三线人员几乎都买了豪车。一时间,泗洪县城豪车云集,到处是宝马、奔驰,成为泗洪一景。然而,好景不长,随着高利贷资金链供应端资金出现紧张,加上媒体的曝光,就像当地村民形容的那样,高利贷"就像一个胀满气的气球,针一扎就破了。"泗洪高利贷一夜暴富的传说也随之破灭。

  俗话说天上不可能掉馅饼,不劳而获是不正常的。没有创造出真正财富的高利贷风潮,虽然给泗洪官方及民间带来了豪车云集的满足,但是,也带来了很多现实的烦恼。最直接的后果有两个:一个是高利贷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这种后果具有延时性、隐蔽性。另一个就是借贷矛盾导致社会纠纷,造成当地社会的不稳定,这是显见的后果。

  全民放高利贷,这是不正常的,官方及金融机构应该对这种行为进行遏制,然而,泗洪官方却对这种饮鸩止渴式的民间借贷行为大加赞赏,称这是正常现象,甚至认为高利贷为地方房地产也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认识显然是可怕的,因为高利贷虽然也可以盘活资金,但是,一旦超过了度,就会干扰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靠无序的高利贷来发展经济,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而违反经济规律办事,能给地方经济带来好处么?那些靠高利贷生存的房地产,根基能稳固么?这些,是值得泗洪官方思量的问题,也是泗洪官方即将面临的最现实、最棘手的问题,请泗洪官方千万不要麻痹大意!

  池墨博客:http://blog.ce.cn/html/05/109405.html

  (责任编辑:马丹)

  高利贷癫狂背后的经济悲情

  作者:倪金节

  高利贷正成为中国经济新一轮的饕餮盛宴,虽然过往高利贷就是暴富的大好领域,近期这一迹象愈发明显。现如今,高利贷大繁荣正成为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内蒙古等地甚为普遍的“绚丽”风景线。暴利诱惑之下,各路资金争相涌入其中,以分享快速的高额利润,赚取“快钱”正成为上市公司、民间游资和部分银行的一致诉求。

  近期,上半年的上市公司财报相继发布。数据显示,含有“委托贷款”字样的公告较去年同期增加32.3%,这与中小企业普遍遭遇融资难形成鲜明对照。诸多上市公司却纷纷涉足高利贷业务,有的公司来自委托贷款的收益甚至超过了主营业务,“高利贷倒爷”成为潮流。动辄两位数的年利率,让这些资金富余而又无优质项目的企业,绝难抗拒高利贷的吸引。

  央行温州支行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也显示,温州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且年息处于24%左右的阶段性高位。同时,有机构估算,像鄂尔多斯这样的城市,当地民间金融系统规模则已远远超过当地银行存款总量规模。

  是的,中国经济正在一步步滑入豪赌的深渊。从06年和07年的全民炒股,到近两年的全民炒房,再到现如今的几乎全民放贷,赌徒般的投机氛围成为社会主流,再也难看到潜心打造实业的企业家、追逐勤劳致富的劳动者。中国经济整体形势,愈发的变得鼓励寻租和投机,要想获取高丽人,就必须尽可能与权力、资本等有机结合。整体的经济社会浮躁氛围,正把中国经济带向愈发难以收拾的边缘。

  应该说,眼下这一轮高利贷欣欣向荣,与宏观经济形势、金融政策一刀切等密切相关。近一年多来,紧缩银根成为货币政策重心,银行放贷更加倾向于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中小企业不得不更多地依赖民间借贷形式获取资金,以保证资金链的顺畅。同时,由于过往的暴利行业房地产正在遭遇严苛的限购,而且金融管制依旧,投融资体系改革止步不前。于是,在高通胀和行政打压之下,过剩的流动性不得不寻找新的投资标的。而高利贷就成为各路资金自发推高的新一轮超高额利润行业。

  现在最为值得监管层担忧的问题在于,高利贷极有可能短时间内取代房地产,成为最容易攫取高利润的行业,而风险却被掩盖。这势必会导致更多的资金进一步陷入其中,把本就赌性十足的行业,堆积成风险收益严重不匹配的超级资产泡沫。

  理论上说,民间借贷本非洪水猛兽。在当前金融体系不够健全、银行改革迟缓之际,规范化的民间借贷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不失为很好的融资渠道。

  但当这一行业渐渐沦为资本豪赌的领地,而且没有全国适用的法律法规规范,且血腥味道更浓的民间热钱大面积参与之际,再不加以规范和疏导,最终的后果就会十分严重。《民间信贷法》我们已经呼吁了十几年,却迟迟难以问世,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耐人寻味。

  之所以大家对放开民间资本涉足银行运营忧心忡忡,迷恋行政管控式的金融牌照模式,不过是为了所谓的金融安全和公众利益。但是这么多年的自身经济实践和国际经验早已经说明,民营资本涉足金融行业,甚至允许私人资本开办银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风险。只要监管得力,更不会危及到金融系统的安全。关键是政府愿意不愿意给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以平等的身份认定。躲躲藏藏的地下运行模式,不过是提升了交易成本,于国于民都不是什么好事。

  当此高利贷市场乱象丛生、民间借贷灰色生存之际,只有加速推动金融体系改革,给民间资本以更多的投融资模式,规范地下金融,才能化解今后的高利贷崩塌风险。否则,传销式高利贷最后不过是击鼓传花,定将让大量资金血本无归。这样的结局,本就贫瘠的民间是难以承受之重。

  倪金节博客:http://blog.ce.cn/html/68/102768.html

  (责任编辑:马丹)

  警惕民间信贷市场“高利贷化”风险

  作者:温建宁

  据《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披露,温州借贷市场规模已有1100亿元,年综合利率水平为24.4%,民间借贷市场利率之高由此可见一斑。民间借贷市场本来应该是“资金互助、调剂余缺”的功能,现有演变为巧取豪夺的高利贷市场的可能性。转手从事赚取高额息差收益的资金供给者,实际上有些成了名副其实的“资金掮客”。地上金融系统和地下民间借贷本来是两条平行的轨道,但如今比历史上大多数时候都结合更加紧密,正是它们不择手段谋取非正常利润的冲动,在很大程度上加速酝酿着市场风险,干扰了转型期金融业正常秩序,影响了国家重大产业扶持政策的进展。

  通过温州样本观察和推断,参与高利贷市场的资金规模不会少,来源和资金构成都很复杂。对这部分资金流向和规模的关注,已经引起银监会的高度重视。有人匡算这部分资金高达3万亿,这一数字的真实性尚未得到确证,但也说明高利贷市场的渗透能力和影响面。温州市大约有9成的家庭和6成的企业都深度卷入其中,一旦发生借贷链条断裂,就会引起社会各个层面的震动。

  资金选择不劳而获囤积高利贷市场,资本市场因为缺钱“失血”而跌跌不休就是最正常不过的现象了。上半年资本市场受制于资金缺乏的影响,股指上行乏力不说,8月份还不断跌破重要支撑位置,一度创出2437点年内新低。

  从资金逐利的角度来观察,企业拿富余的自有资金去追求高收益,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资金或资本的天然属性,也是企业投资行为的最大追求,本无可厚非。商业银行对落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贷款新规进行检查时,发现有些商业银行贷后管理上存在忽视受托支付要求的现象,受托支付的比重远低于银监会80%的基本要求,导致贷款资金流向民间借贷市场疯狂套利而无法监管,给银行本身和监管带来潜在风险。借贷盛行的东部沿海地区,资金借贷利率可以达到月息3%至5%,要是乘以12个月折算成通常的年利率,则是36%至60%,超过一般企业主业利润率,套利空间十分巨大。

  通过分析温州样本中资金流向,可以发现4点值得警惕的问题:

  第一,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资金380亿,占比35%,可见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之高,企业面对直接贷款的困难之大。

  民间高息信贷市场火爆,中小企业,特别是资金密集型的加工企业是主要的资金需求方。当前商业银行信贷“傍国企”现象突出,贷款重点过分投向国有企业或地方融资平台,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满足问题,一直是个“阳光照不到的角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在经济活动中适应性强,对市场信号反应敏捷,是最具有创新活力的成分之一。但却因为体制和机制的约束,难以在商业银行信贷额度竞争中占有优势,通过正常银行渠道获取生产经营必要的贷款,去满足企业正常运转的资金需求。当信贷偏紧、资金匮乏的时候,企业因为没有其他有效途径,得到充裕流动性的必要支持,为了维持生产的连续性,迫不得已只能选择高利贷,结果滋生出畸形繁荣的民间高利贷市场,以及寄生在这个市场数量众多的放贷者。

  第二,用于房地产项目投资或集资炒房220亿,占比20%,宝贵的资金流向房地产领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房产商都敢承接高利贷提供的资金,能承受得起24.4%以上的资金使用成本,房地产市场无疑是当前社会的暴利之源。

  民间高息信贷市场红火,资金的供给方并非简单的居民“散户”,银行信贷资金扮演了重要角色。据担保行业知情人士披露,这个民间借贷市场需求和规模都很大,资金的供给者不仅包括担保和典当公司,还包括大量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都在“浑水摸鱼”。在巨量投资聚集拉动效应下,国有经济成分具有更加便利的条件,能够轻易获取社会金融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比如刺激政策创造大量货币供给的时候,创业板大规模推出的时候,信贷资金集中投放给了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致使这些企业低成本获取了大量富余资金,成为稳健货币条件下的“有钱一族”。一时间虽然“富得流油”手头资金宽裕,却苦于经济转型投资机会偏少,短时间没有好的投资项目,让资金无效率闲置更是无法忍受,不排除这些企业出于资金利用率的考虑,委托或变相操作促使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

  第三,用于还贷垫款、票据保证金垫款和验资垫款等的短期周转220亿,占20%,这正好说明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处于中间环节的资金数量过多,而且效率低下。

  整个社会货币紧缩下普遍资金短缺的现状,造就了高息使用资金的实际需求。这样,很多有闲钱的个人和企业蜂拥而入抢占先机,某种程度上就造成了数万亿资金规模的市场。这些资金都是变相或转手财务公司,直接间接参与了高利贷复杂的资金流通渠道,人为抬高实体经济使用资金的成本,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根本效率。

  同时,直接“炒钱”带来的超额收益,也深深刺激了生产和制造领域的资金神经,它们选择抽取实体经济领域留存的资金,疯狂进入了追逐高利润的行列,不断推高了民间借贷市场的风险和泡沫。这些资金,既脱离生产领域客观规律束缚,也脱离金融监管体系监控的资金流,就囤积在蚕食高利润的投机领域,并呈现无规律的逐利漂移的形式。结果,迫切渴求资金的制造业,则因利润率低而缺乏吸引力,成为资金不断流出的领域,生产规模的降低和生产能力的收缩,就变成了无奈的现实。

  第四,民间借贷市场异化为高利贷市场,并非社会福音。恰好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利的是躺在资金上轻松获利的寄生者,亏的是使用资金、辛辛苦苦创造社会财富的建设者。出格的如此之高利率,虽然对盈利企业来说,是一笔不菲的飞来横财,可以改善和美化企业的财务报表,但对贷款企业而言,奇高的融资负担和成本支出,势必给企业经营行为套上高成本的资金枷锁,致使企业经营风险被异常放大,随时面临被风险摧毁、或被风险压垮的局面,对复苏中的经济和扩大就业产生不利影响。这种现象,对当前金融秩序造成直接危害,也直接影响金融资源良性配置的总体效率,将导致经济不平衡性加剧,金融运行风险最终聚集和放大。

  笔者以为,逐步放松利率管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消除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差距,推动民间利率形成机制走向合理化,引导企业专注本业生产、培养受人尊重的市场主体,将是当务之急。

  温建宁博客:http://blog.ce.cn/html/05/84805.html

  更多内容请点击:网友热议

  (责任编辑:马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