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改善可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30 01:01 来源: 经济参考报刘振冬
民企老板排队跑路、地方自主发债传言、重启资产证券化,财经媒体这几天描述的三桩新闻,勾勒出一幅市场流动性匮乏的场景,但也给市场带来了流动性改善的预期。
“老板跑路”凸显民企资金的恶化,“自主发债”是地方政府财务压力的折射,“重启证券化”则反映了政策叠加下银行体系的困境。但是,这些困境也可能是流动性筑底的信号。
流动性改善的基础在于;在“积极财政、稳健货币、定向宽松”的宏观基调下,“定向宽松”将引导信贷的结构调整更倾向民营企业,更倾向新兴产业,更倾向保障房等民生领域。改善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还有一点大家闭口不谈,那就是必须改善整体流动性。财政的乐观之处在于,在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压力和决心之下,未来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水利建设、民生和消费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而在全球陷入二次探底的恐慌之时,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至少不会再紧。而且,虽然国内通胀压力仍高,甚至不排除9月份反弹的可能,但货币政策工具无疑将转向利率。这有助于改善通胀预期,也有助于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将宝贵的资金向民营企业引导。
考虑到股市、债市等直接融资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宏观部门的政策调控对市场的考虑也会越来越多。在未来一段时间政策抑通胀的同时,央行将越来越注重维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和金融市场的相对平稳,避免出现大的波动。考虑到今年市场的波动多是资金面陡紧引起,所以与以往的“政策不变流动性不变”不同的是,这一次在宏观政策基调不变的情况下流动性将有所改善。也就是说,前期的政策是“重数量而轻价格”,而未来的政策将会偏重利率,准备金率再次调整的概率极低,而在公开市场上央行也会有意识地适度“放水”。
实际上,近期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意图。截至本周,央行已连续第11周在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合计净投放量达到4540亿元。再考量未来的流动性条件,未来几个月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基本可以覆盖扩大基数后的准备金缴款。而且,今年前几次准备金率调整反映出只要数量政策不加码,银行间市场的资金压力就不会提高。
另一个流动性改善的预期在于乐观的财政。1-8月财政收入增长31%,预算盈余近1.5万亿,均处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如果严格执行7000亿的预算赤字,剩余4个月财政净支出应达2.2万亿。当然,政府不会为了赤字而赤字,但市场预期年内剩余月份的财政支出将在1.5万亿左右。
综合外汇占款的变动情况、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取向、法定准备金缴纳以及财政存款投放等多个因素,有机构预期,四季度银行的超储资金将增加1万亿左右,流动性将逐步改善。
此外,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旧不足,在房地产和出口的引擎冷却之后,新兴产业和内需等新的增长点依旧没有形成,以保障房、水利建设等为主的政府投资仍是过渡期的必然选择,这都需要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