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周英: 险资投保障房 盈利模式不清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30 02:2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赵萍 李振华 李媛

  《21世纪》:三地上市后,中国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但随着业务不断发展及资本市场的变化,上半年偿付能力下降,对此风险应如何处理?

  周英:随着业务快速发展,近年来我们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有所下降,但目前依然满足偿付能力监管要求。从长期来看,我认为监管机构应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促进保险公司通过优化业务结构,提高资金运用水平等措施,保持偿付能力充足率在合理的水平。

  公司也要适当考虑融资方式及内生的资本补充机制。例如拟发行300亿元的次级债,适当控制业务规模,把股东分红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产品设计上更多考虑一些价值贡献较高、资本占用较低的产品。

  另外,在资本管理和资产账户的管理中,我们也在研究例如债券的分类方式等。因为持有至到期、可供出售以及交易类的不同资产,在确认贬值和认可资产时的方法不一样,都会影响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所以偿付能力管理是一个需要全面综合思考的问题。

  《21世纪》:资产和负债不匹配的风险始终围绕着我国保险业,你们有没有具体的措施化解这一风险?

  周英:我们已经获得了PE投资的机会,目前还在积极申请不动产的投资资格。

  此外,公司要求投资部门在拟定投资计划和投资指引时,应充分考虑资产负债管理报告中有关资产配置方面的建议并尽可能满足公司负债要求;在制定公司业务规划时,需要考虑资产、负债的综合影响。

  《21世纪》:投资是寿险公司的天然属性,但资本市场不完善又使保险公司的投资充满风险。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周英:关于投资风险管理,中国人寿的投资理念一直是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审慎进行保险资金运用,为此,我们建立了覆盖投资全流程的风险管理框架和体系。

  首先从负债出发,通过战略资产配置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在一定的风险限额内管理资产错配风险,并定期进行资产配置风险压力测试;二是建立投资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分析评估利率、汇率、市场风险。

  此外,我们还有风险检查制度,定期对本外币受托方投资管理人就投资决策、合规审查、投资操作、管理运营、资产估值、财务分析、风险监测等关键环节进行检查。同时,针对股权、不动产等另类投资,审慎考虑偿付能力和流动性要求,根据保险产品特点、资金结构、负债匹配管理需要,履行项目评估、投资决策、投资实施流程,并通过外聘中介机构提供专业建议等方式,防范操作风险。

  《21世纪》:对于投资保障房,中国人寿目前有何盘算?

  周英:要参与保障房投资目前只能通过债权计划,而且要特别小心,因为我们认为现在投资保障房的盈利模式不清晰。如果要做,第一是看运作载体的背景如何,资金实力是否雄厚;第二个要看建保障房的地方政府财力如何。

  另外在风险控制上,还要看是否有兜底机制,政府兜底,还是银行兜底?能不能有这个实力兜底?如果银行兜底作保函的话,我认为就可以干。

  《21世纪》:那你认为养老产业的盈利模式清晰吗?

  周英:养老产业的盈利模式也不是很清晰,不是硬件的问题,房子很容易盖起来,是软件上的服务(问题)。美国、日本的养老社区能提供的服务水平非常高,不同老人的床都是个性化的,而且提供服务的都是专业医护人员,这个高昂的服务费将来谁出?保险公司如何才能支撑这块服务费?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目前的几种方式,一是寄希望于附属设施的商业化,二是先卖房或会员卡,卡可以流通,投资者用这个资金去投资运用实现收益,然后再从本人手里收一部分钱,三块收入合在一起来支撑这个费用还有可能,所以现在养老社区没有谁真正做起来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