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护航 小麦增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30 07:21 来源: 经济日报河南省是全国粮食生产大省,也是小麦生产大省,小麦总产量年均占全国的1/4强,多年来位居全国第一,但今年河南小麦的生产并非一帆风顺。从2010年底到2011年初,河南省遭遇了严重的持续干旱天气,全省的小麦增收形势异常严峻。面对如此严重的旱情,河南依然交出了夏粮总产量626.3亿斤,较去年增产8.2亿斤的优秀成绩单,实现了连续八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在这张沉甸甸的成绩单里,不仅浸满了全省广大农民和农业工作者的汗水,更蕴含着科技创新、科学种植的巨大力量。
从培育到推广 充分挖掘种子潜力
延津县司寨乡平陵村村民张文明家今年种了10亩地,6月份麦收之后,张家向国家交售了10980斤小麦,即便是正常年景这样的产量也不算低。张文明认为,干旱之年有这样的产量,“关键在于选对了种子。”
张文明家选用的小麦种子,正是近年来在河南省不断推广的良种“郑麦366”。
良种是农业丰产的基础。河南省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优势,启动了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推广等重大科技项目。统计显示,河南省小麦品种已经过10次更新换代,平均亩产已由1949年的不足100斤增加到目前的近800斤,最高亩产可达1512斤。
如今,一个由国家队、省级队、地方队和农民育种专家组成的农作物品种育种攻关队伍已在河南省形成。“郑麦9023”、“百农矮抗58”、“郑麦366”等一批优质高产品种,不仅成为河南小麦增产增收的“主力”,而且在全国许多省份“开花结果”。
科技推广 从实验室走进田间
小麦生长周期较长,可调控生长状况的节点较多。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田间管理和补救的措施得当,对灾年弥补损失增加产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入春后,河南省针对小麦遭遇持续旱情、多发病虫害等问题,及时组织农业专家,制订了《2011年抗旱浇麦春管技术意见》,提出坚持以浇为主、措施前移、分类指导、因苗管理,全面落实抗旱保墒、合理施肥、防控病虫、普遍中耕、“一喷三防”等五项抗旱和麦田管理关键技术措施。
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技术送到农民手中?这成为今年河南省农业主管部门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据了解,从小麦播种到收获,河南省组织9个省小麦生产专家指导组分包18个省辖市,对小麦生产开展全程督导。全省1.3万多名农业科技人员分包4.8万个行政村,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苗情、墒情、病虫情调查,把抗旱春管关键技术措施指导到户、落实到田。
在河南郏县,政府部门组织开展了“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行动”。县农业局78名农技人员与市派5名专家,分包全县374个行政村,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做到村村有农技人员指导、户户有抗旱促春管技术明白卡。
抢收抢种 现代化农机最给力
随着河南农业规模的迅速增长,迈向农业机械化的步伐也越来越快。河南小麦的机收率已经达到了94.5%。
今年,河南各级各有关部门早早就做好了“三夏”农机会战的各项准备工作,共组织400万台以上农业机械投入“三夏”生产,全省共完成机收小麦面积7950多万亩,机收率达到了97%以上。
机械化收割不仅大大提高了小麦收获速度,还有效地降低了收获环节的损失。农业机械化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粮食产量,还把农民从传统农业劳累而繁杂的耕作中彻底解脱了出来,为农业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了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