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梦想起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30 07:21 来源: 经济日报“40分钟准备!”“30分钟准备!”……零号指挥员王军的口令在空旷的大漠发射场响起时,所有人都真切地感到那个令人期待的时刻到了。
这是42岁的王军第8次担任零号指挥员,20年前进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王军,参与了从神一到神七的发射,而作为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的零号指挥员这是头一回。
远处,在强烈光束的照射下,105米高的发射塔架通体湛蓝,与环抱着的长剑一起散发着晶莹的光芒,此时此刻它是戈壁中最辉煌的建筑。
大漠风清,繁星满天。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夜晚。酒泉卫星中心发射场将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为我国航天史续写一项新的第一。
雷达、光电望远镜、高速摄像机……发射中心分布各点号的数十台光测、遥感、雷测设备,一齐对准了发射塔架。
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国研制的载人飞行器天宫一号,一个8.5吨重的小型空间实验室,带着中国航天人的梦想即将踏上征程,实现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为我国空间站的建设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发射中心指挥控制大厅里,火箭总体网系统指挥徐艳强双眼紧盯着显示屏幕,从发射倒计时40分钟起,他就坐在火箭席的第一排,每一秒传到他面前的有四组数据,每一帧里包含着100多个数值,几十万、上百万闪烁着的数据,时时牵动着他的神经。此时此刻,发射场690多位技术人员全神贯注,大考即将来临——
倒计时1分钟,发射塔架中部摆杆向一侧打开。火箭系统转电,各系统与地面的连接已经断开,52米的器箭组合体稳稳地矗立在105米的发射塔架上。
倒数第6秒,发射平台下方18米深的导流槽里,水流从密布槽壁的607个喷头里喷涌而出,将在30秒里汇成200立方米的巨大水面。火箭点火时,火焰和热气流如果直接上升会对火箭造成损害,而导流槽的作用就是通过水流的压力把火焰和热气流导向发射台两侧的出口。
21时16分,“点火!”橘红色的火焰喷薄而出,左右两团巨大的水蒸气雾瞬间呈现,隆隆的声浪推搡着千米之外的观众,天地间唯有震撼。
火箭仿佛在静止中积蓄着力量,1秒,2秒,3秒……493吨重的长征二号FT1型火箭托举着天宫一号离开了发射台。52米长的身影映照在空中,数十米的烈焰将夜晚照亮。
这时,天链一号卫星、16个国内外陆基测控站、3艘“远望”号测量船和地面通信网,以及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组成的陆、海、天基测控通信网全部启动,图像、数字不停闪烁,开始了一场捕捉天宫一号信息的接力长跑。
数据流,图像流,源源不断地传至酒泉指控中心:“助推器分离”,“一二级分离”,“整流罩脱离”……
400秒,天宫一号飞临太原上空,那灿烂星河中掠过天宫一号的“身影”,在台湾海峡,普通人用肉眼也能望见飞行的它。
583秒,火箭二级发动机游机关机;天宫一号与火箭在高度约200公里处成功分离,天宫一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火箭使命完成。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荆木春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620秒,天宫一号从青岛夜空出海。智利测控站报告:天宫一号展开太阳电池翼。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控大厅一片沸腾。天宫一号发射成功了!
“大幕已经拉开!”天宫一号研制的技术负责人杨宏说,作为我国首个低轨长寿命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将会在未来两年中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进行交会对接试验。
浓浓的夜色中,带着喜悦的王军和同事们再次进入发射区,他们开始检查发射塔架设备的完整情况,为发射神舟八号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