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仅仅自查不足以树立公信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30 08:5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9月28日,邵阳市官方公布了邵氏“弃儿”事件调查结果,否认存在买卖婴儿行为,但称因有关人员“工作不实、方法简单,严重违规违纪”,分别对12名相关责任人员给予开除党籍、撤职等处分。此前,有媒体以详尽的证据与事实报道了该地福利院与人贩子互相勾结,买卖婴幼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查是由当地的邵阳市纪委监察部门、隆回县纪委监察及审计部门等主导的,这使得调查结果刚一公布,其客观性就遭到质疑。因为这是属于地方自查,地方政府有否认买卖婴儿行为的动机与可能。其次,如果不存在媒体报道的情况,为何有12名政府工作人员被处分,而他们“严重违规违纪”的内容也未公布。

  今年以来,发生的多起涉及公共部门的事件,最终不了了之,其处理方式与结果加深了公众对公共部门的不信任感。比如故宫会所与文物损失案、红十字会商会等最终没有给出确凿的解释以及合理的处罚。因为,这些事件的调查几乎都属于内部自查或者“老子查儿子”,作为直接上级的“老子”也怕被株连,因此有天然的共同掩盖真相的动力。这些广为人知的事件最终的处理让人更加不明真相,这是比事件本身都要糟糕的灾难。

  这种现象源于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政府是正确的,不能犯错而且也不会犯错,承认犯错是给政府的形象抹黑。因此,大部分公共事件,政府部门都希望通过减少信息的泄露、冷藏等方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减轻负面影响与上级的处罚。因为缺乏较为独立的调查机构,所有调查均由内部自查,这种制度方便了一些部门掩盖错误。

  应当说,在此前市场经济并不发达的单位社会,通过严密的组织系统,可以尽可能的减少事件的传播,以内部处理的方式,解决出现的问题。而现在是信息社会,任何人都有可能通过手机、PC以及其他终端,以隐匿的方式,快速在网络上传播,甚至通过集体的“人肉搜索”,将事件与细节公布于众。公众这种获取真相的能力挑战了政府试图掌握事件公布进程的处理模式。

  在这种新形势下,如果仍然由这种自查的方式,给很多地方政府或部门掩盖自身错误的机会,就可能会给政府形象抹黑。这样的现象越多,越会制造一种政府不可信任的印象,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不利于社会管理。尽管这样的例子很少出现,由于目前公共传播的效率极高,也会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在一个信息自由流动的社会,赢得公众信任和支持的做法是提高透明度和公正性。首先,公共事件发生后,在不影响调查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及时向公众提供真实的信息。其次,依据法律做出公正处理,相关责任人必须受到惩罚。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负责任的政府形象,从而被公众所信任与拥戴。

  政府从来不是万能的,要消除政府必须正确的信念,政府有时候也会犯错,比如疏于监管或纯属意外等等。所以,政府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掩盖错误,它会让政府信用流失。为了防止可能的掩盖行为发生,必须创设一种新的制度,比如赋予公众监督的权力防止暗箱操作;比如改革事件调查的程序与方式,杜绝内部自查以及相关利益人调查等等。让公众从不明真相与猜疑的状态,转变到了解、接受和支持的轨道。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