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死不悔改 的货币主义苏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30 08:5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死不悔改的货币主义苏安

  苏安

  尽管货币主义思想的幽灵在全球泛滥,但主流舆论依然把世界经济面临的困境一股脑地归咎于凯恩斯主义,认为雷曼危机后美国带头搞宽松政策,不仅效果不佳还直接造成了这次美债危机。然而纵观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政策,无一例外地体现出货币主义在现实中屡战屡败,特别是在货币主义思想的大本营——美国,这一点更是淋漓尽致。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2002年11月初为弗里德曼90岁生日作的祝辞中说道:“在结束演讲之前,我想小小的滥用一下自己作为联储代表的立场,对米尔顿和安娜说几句话。关于大恐慌,你们是正确的!我们非常遗憾地引发了大恐慌,但因为你们,我们将不会再次犯错。”

  众所周知弗里德曼等人把大恐慌发生归咎于联储的紧缩政策,作为联储代表的伯南克公开对其主张表示了最大的敬意。而弗里德曼是凯恩斯主义的死对头,也是货币主义的总帅,极端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的泰山。

  一度被舆论赞誉为神,现在又被认定为金融危机罪魁的格林斯潘,不仅是弗里德曼自由经济思想的信徒,也是其货币主义思想的信奉者。在其声誉全盛时被问到如果遭遇日本型通缩时如何应对,以含糊其词闻名的格林斯潘清楚地回答:“印钞票”。可见美联储里连续两任掌门人的基本思想受货币主义影响至深。为了不重蹈大恐慌的覆辙,美联储从流动性救市到两次QE直至扭曲操作都在身体力行当年伯南克为货币主义大师庆生时的祝辞。

  但2008年发生了那场被称作百年不遇的危机,当时身为联储主席的伯南克实际上已经食言。如果非要把责任归咎于格林斯潘,那么放任自由,缺乏监管的责任依然来自于弗里德曼推动的巨大思潮而不是凯恩斯。战后世界金融监管体系的框架反而有着很强的凯恩斯思想背景,反而是这个框架不断地在美国自由化浪潮中被弱化,直到美联储成为现在的超级监管者。

  虽然凯恩斯本人主张通过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唤起有效需求可以刺激经济复苏,但对于货币政策的局限性是有很清醒地认识的,目前流行的所谓“流动性陷阱”所指情形正是由当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一个推论而来。如果我们再看看美国的金融数据,美国经济目前的困境实在很难让货币主义独善其身。

  图表是美国各类银行持有的现金动向,QE2的6000亿美元的基本可以被解释为以外国银行接单滞留银行体系。而诡异的是8月以来银行准备金头寸有所下降,同时M2突然大幅增加,这造成一种错觉,认为是量化宽松的效果。然而遗憾的是,目前的M2增加不过是美债危机引发避险情绪导致MMF赎回等非常要素的叠加,并非银行贷款增加的结果。

  毕竟美国在2012年前,存款保险对象没有范围限制,金融市场动荡期间,现金反而成了相对安全的资产。这种M2的变化方式实在跟中国的银行理财产品和存款的替代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

  就目前美国的现实而言,由于危机后对商业银行过度的制度约束,加上经济形势不好,好企业不愿负债,差企业又难以借款。巨额的超额准备金和储户不断存入银行的资金带给银行巨大的经营压力,ROA以及杠杆率等指标恶化不说,还要增加不少存款保险费负担。

  伯南克即便从直升飞机上撒钱,也只是给美国商业银行添麻烦。有些银行甚至开始对大额存款增收手续费,这不仅是一种负利率现象而且有可能进一步压迫银行减少证券投资和贷款。这种情形在过去10年的日本已经得到印证,现在最该反省的不应该缺了死不悔改的货币主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