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企业引进的发动机有多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30 18:52 来源: 中国网跨国公司与我们的企业一样,都不是慈善家,都要赚钱。不同的是,为了赚钱,他们比我们的一些企业更懂得如何讨好用户,而且是可持续地讨好用户,即便要为此加大投入。把屎盆子都扣在跨国公司头上简单易行,毫无政治风险,还能赢得廉价的掌声,而以平常心和正常的商业逻辑并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来看待跨国公司,准确地找出所谓“技术缩水”、“双重标准”、“歧视中国人”背后的真正原因,则需要费些功夫、动点脑子,但真正对我们的发展有利。
一个记者像某电视台主持人那样提出傻问题,自然不是件光彩的事情。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有的记者是在替别人问问题,他自己事先对答案早就一清二楚,只是需要当事人的直接回答。在上周开幕的法兰克福车展上,我就向大众汽车集团负责技术研发的董事哈肯贝格提出了一个傻问题:中国有专家认为,欧洲企业在欧洲生产的发动机排放是欧5标准,到中国后为降低成本就变成欧4了。您怎么看
这个问题源于某专家为证明“市场换技术彻底失败”而提出的一个论据:“国产的国际品牌汽车配备的都是西方淘汰的欧4或同级别发动机,成本远远低于西方市场上的欧5水平的发动机……估计等到2013年,欧美升级到欧6水平的发动机了,欧5的发动机技术就会很快进入中国。这是残酷的现实。”
发动机排放与“市场换技术彻底失败”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暂且不论,单说上述问题本身。
其实,几年前中国的石油巨头就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面对媒体关于是否准备为达到新的燃油排放标准而增加新技术设备投入,以提高燃油品质的问题,一位发言人铿锵有力地反问:提高燃油品质需要大笔投资,凭什么中国的民族企业要为满足西方跨国公司的油品标准买单
直到今天,原定于今年7月1日在全国执行的国3标准暂缓,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石油、中石化表示,在2011年12月31日前才能在全国范围内供应国3油品。这才是“残酷的现实”。
尽管如此,还是不妨听听哈肯贝格的回答:这是一种误解。每个国家或者市场的标准和要求都不一样,美国的标准和欧洲不同,日本、巴西的标准也不同,所以大众汽车的基本做法是遵循当地的标准,适合当地的情况。在中国,我们按照中国的标准生产汽车,现在中国正在对尾气排放的标准进行修订,在新的标准出来以后,我们肯定会满足新的要求。实际上我们在中国的工厂也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满足更高的尾气排放标准。
哈肯贝格显然不了解中国人的逻辑,对问题的回答不在点子上。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为降低成本的技术缩水”,潜台词是“双重标准”、“歧视中国人”。
采访结束后,我问《三联生活周刊》一位记者怎样看“成本”问题。他的回答是:这是瞎掰,跨国公司为满足中国标准而降低自己的标准,只能导致成本增加。
这与12年前丰田高层接受我采访时对同类问题的回答类似:“(出口车型的)规格确有不同。这决定于出口对象国的有关法律规定,如安全、环保等,还有气候和消费者的购买力等,总之决定于对象国的国情。从生产成本上看,如无绝对必要,根本不能想象非要把同样的车型按不同的规格和质量标准进行生产,那样成本上太不划算。”
那国产车呢奥迪为满足中国的排放标准并适应中国的燃油品质,不得不从中国采集不同地区的各种油品,不远万里运到德国做发动机的中国本土适应性测试调教,还要在中国境内进行N万公里的油品适应性路试,甚至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了燃油识别系统,使发动机能够根据不同的燃油品质采用不同的燃烧模式,燃烧效率和排放量自然不一样,更增加了成本。宝马精致高效的发动机本来只能吃细粮,到了中国只好吃粗粮,但与奥迪的做法不同,宝马通过改变细节零部件设计和调教,小幅降低发动机功率,来适应中国的粗粮,当然也要做足够的路试,结果同样是要增加成本。
那位《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对此的表述话糙理不糙:很简单,吃粗粮拉的屎多,吃细粮拉的少。
既然问题如此简单,为什么总有人拿这个问题说事原因恐怕有两个:一是难以摆脱受虐狂或被迫害狂的心病,二是缺乏经济学和汽车技术的常识。
类似的问题还反映在广为流传的所谓“大众TSI发动机技术缩水”的问题上。传说大众为降低成本,对引进的TSI发动机偷工减料,取消了“分层燃烧”技术。而实际上大众早已在全球的量产车上拿掉了这项技术,原因在于“分层燃烧”虽然可提高6、7马力的功率,但会可产生较高的NOx排放,要满足排放标准,就需额外加装一种催化器来处理尾气,由此导致成本增加, 与这项技术所节约的燃油相比并不划算。通用旗下的欧宝也早在2002年就取消了“分层燃烧”技术,据欧宝的专家讲:“原因与大众相同。”
对那些习惯于简单结论、按情感逻辑来判定是非的愤青来说,这类问题或许比较复杂、难于理解。而当他们听说国产大众1.4TSI发动机的最大功率比欧洲还要高出6千瓦时,恐怕怀疑,跨国公司如此“抬举”中国用户,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阴谋。
不妨听一下大众汽车中国投资公司负责技术的副总裁柯易安两年前接受《国际商报》采访时的回答:“大众汽车的TSI发动机拥有很大的潜力,换句话说,有很大的余地来调整动力性能和特性,同时保证使用寿命的一致性,在全球采取相同的质量标准。欧洲的1.4TSI发动机标定在90千瓦,主要是考虑到要与产品线上配有其它发动机的车型在动力性能上形成合理差异,便于需求不同的消费者进行选择。在中国,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用户的需要,大众汽车做出了提高发动机功率和扭矩的决定,1.4TSI发动机除了功率增加了6千瓦以外,扭矩也比欧洲的发动机提高了20牛米,驾驶者通过更高的功率和扭矩可以在日常行车中受益更多。在技术层面上,中国的1.4TSI发动机与欧洲的没有差别,功率和扭矩的提高主要是通过软件匹配、确定涡轮增压器的尺寸以及提高增压器的增压值来实现,当然,调整后的发动机还要严格按开发流程与变速箱和整车进行匹配,以及高强度实验,这都是是要支付额外成本的。”
当然,并不排除个别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在国产车上偷工减料、技术缩水,但这是一个竞争性行业,别人提供最好的产品,你要是坚持投机取巧,结果只能是自寻死路。(新华汽车特约评论员 何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