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把根深扎在国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03 06:41 来源: 经济日报

  一间仅能容下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的简易房,一棵不知从何时起就生长在此的大树,这就是中国西北边境最大公路口岸——霍尔果斯口岸前哨边检战士常年工作的场所。

  9月29日上午10点半,4位年轻的边检战士阔步走出长城样式的朱红色国门,在离国门20米处的一间简易房停住,站在大树下。往前30米处就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界河霍尔果斯河。他们要在此对入关车辆进行车体检查,这是入境的第一关。

  第一辆从霍尔果斯河对面哈萨克斯坦检查站驶来的是辆厢式货车。一位边检战士麻利地进入驾驶室,仔细检查驾驶室内部,另外两位边检战士手持仪器,环绕车辆进行检测,还有一名战士在旁边警戒。

  边检战士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随着中哈两国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霍尔果斯口岸从今年4月1日起实行“7天12小时”通关模式,即每天从早上10点半到晚上10点半连续工作12小时,一周无休息。驻扎在此的霍尔果斯口岸边防检查站担负着出入境边防检查和监护任务,通关时间的延长意味着边检官兵的工作量大增。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刮风下雨、冰霜雪冻、烈日当头,边检官兵都坚守在岗位上,仅前哨每个班次就得平均检查70辆车以上,连吃饭都是轮换着。

  4位边检战士中略显年长的李超是位入伍大学生,来到霍尔果斯口岸两年了。他告诉记者,在这个前哨上,无论是领导还是刚入伍的士兵都要轮流值班。边检站里大部分是年轻人,75%是大学本科生。为了保证边检的顺利进行,边检官兵要进行多项业务培训,如仪器操作、检查流程以及礼仪方面的行为规范、语言规范等,还要学一些常用的哈萨克语和俄语。

  过了前哨进入国门,第一眼就会看到联检大厅外墙上方的几个大字:中华人民共和国霍尔果斯口岸。出入境人员就是在这里办理手续。临近节日,出入境人员增多,联检大厅人头攒动。广播里用中、哈、英、俄语循环播放着旅客出入境流程及温馨提示,“中国欢迎您,祝您旅途愉快!”等字样在电子显示屏上不断滚动。在入境检查区,6名检查员在验证台上工作,这里是入境的最后一关。

  接护照、验护照、查看入境卡、盖章、递出护照……整个过程不到40秒,验证台上的检查员始终面带微笑,态度谦和。“边检服务要成为优质服务、精品服务,检查员就要从微笑服务做起,让旅客感受到‘我微笑,是为了您的微笑’。我们的言行对外代表的是国门卫士的形象,对内体现的是边检工作的效率,对群众展示的是当代军人的风采。”边检站政委袁斌的一番话说得很实在。袁斌等站党委成员轮流到联检现场带班,他们的手机号就贴在联检大厅里,随时受理旅客的投诉。

  联检大厅外是车辆检验处。执勤业务一科科长闫春手持对讲机巡视着。由于人手紧,两班倒不过来,他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妻子带着孩子在300公里以外的阿拉山口口岸生活,闫春已经有3个多月没回家了。

  跟着闫春在烈日下转了大半天,记者又累又渴。闫春的对讲机又响了,看着他走进联检大厅的身影,敬意油然而生。

  在祖国西北边境上,有这样一群充满活力的官兵,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青春捍卫着百年口岸,展示着中国边防武警的风采。他们就像那棵不知名的大树,深深地扎根在国门,不管经历多少风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