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里话转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04 07: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隧道工地度佳节
小雨淅淅沥沥,10月的贵州已略显寒意,但在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贵广快速铁路平寨隧道工地上,却是一片火热景象。为了工程早日竣工,国庆长假期间,200多名工人和技术人员全都放弃了休息。
10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贵州省龙里县的平寨隧道,只见工程车来回穿梭。作业面上,3台风钻机开足马力同时作业,机声隆隆。隧道外,混凝土搅拌机转个不停。技术员董英涛告诉记者,“混凝土搅拌是全自动的,只需要在电脑上输入总量,需配制水泥、粉煤灰、液剂等原料各多少,以及拌和时间参数即可,大大提高了效率。”
虽然不能休假,但工人们却很开心。“为国家建设多出力,既是一种奉献,也是一种收获。”董英涛说,这两年的国庆节他都是在工地上度过的。
贵广快速铁路长857公里,起于贵阳,止于广州。全长7093米的平寨隧道是贵州境内最长的铁路隧道之一。目前,隧道开掘进度已经超过三分之二。
与时俱进地“转”
华西村是一个村,处在中国农村的最基层;华西村又不像一个村,328米的大厦高耸入云,直升机不时在空中盘旋,道路上车水马龙,像一个旅游景点,像一个工业园区,像一个居住小区,更像一座小城市。
采访华西村是一个很愉快的过程,这里不仅有丰富的新闻素材,还有老书记吴仁宝的妙语连珠、句句经典,让人在笑过之后又多了几分深思;落笔华西村是一个很苦恼的过程,50年的老典型,总结的经验多,有故事的人物多,如何表现华西村最精髓的经验,华西村模式哪些方面可以复制,这些问题一直萦绕记者心头。
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学习华西村新经验的《决定》指出,华西村新经验核心的一条,就是与时俱进。纵观华西村50年的实践,贯穿始终的就是“一个目标,一种路径”。一个目标,即始终坚持实现共同富裕;一种路径,即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华西村一直在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与时俱进地转型,这样的工作经验是可以学习的,这样的发展模式也是可以学习的。
(责任编辑:符仲明)
我们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的采访是从寻找一张笑脸开始的。
9月10日,在有“世界的十字路口”之称的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一张中国妇女的灿烂笑脸定格在巨幅电子显示屏上。她笑得那么质朴、那么纯净、那么自信,笑脸下是一行英文“Huaxi,New Village,New China(华西村,新农村,新中国)”。
这张代表中国新农村形象的大姐为什么笑得如此开心?她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9月19日下午,冒着濛濛细雨,我们在村民的指点下走进了朱全珍大姐的家。朱大姐本人看着比宣传片上更年轻,也更清瘦。“我刚从张家界旅游回来,玩了好几天,好像是瘦了一些。”朱大姐一边笑着说,一边忙着招呼我们进屋坐。
今年62岁的朱全珍如今已经退休在家,平时就是忙忙家务,或是在屋外的一小块地里种些家常吃的蔬菜。几个月前拍摄宣传片时,朱大姐正好和几位老姐妹在华西农业科技示范园里摘枇杷。没想到自己的笑脸不经意地被摄影师捕捉到了,更没想到这个片子竟然播到了国外。谈及此,朱大姐有些不好意思。
作为华西村一名土生土长的村民,朱全珍是华西村造田、造厂、造城的亲历者。上世纪60年代,华西村组成了一支由64人组成的“铁姑娘战斗队”,她们积肥、耕地,样样争先。朱大姐曾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如今,朱大姐的老伴和儿子都在村办企业里上班,一家人住在400多平方米的别墅里,看病、养老都不愁,还能有机会国内外旅游。
走出朱大姐的家,回头望去,整齐的欧式别墅群在半山腰错落有致。偶尔有小轿车从我们身边开过,或拐个弯开进自家的车库里,或继续向前驶去。再向远处望,工业区厂房林立、绿色原野生机勃勃。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50岁的华西村富了,华西人富了。
接受我们采访时,老书记吴仁宝操着他那浓郁的江阴口音说,华西村建村50年来,最令他感到欣慰的事就是集体个人共同富裕。
富裕的背后是强大经济实力的支撑。2009年,华西村销售收入就超过了500亿元,村级可用财力超过30亿元。吴仁宝把经济的快速发展归结于“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早在几年前,他就提出“早转早主动,早转早得益,快转多得益”。
华西村要转型,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新书记吴协恩的答案很明确:多业发展,旅游业是转型的先行军。
“我在这里工作10年了,除了有一年因为春节期间发生冰冻灾害,旅游停了4天,其余日子华西村都是游客不断。”华西旅游服务公司副总经理何苇告诉我们,“华西村旅游最大的看点就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况。”
在何苇看来,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获得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村民的素质。“华西人富了,但是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而旅游业就是这样一个突破口,在服务游客的同时,村民会自觉地改变一些不良习惯。如今,华西村游客日接待能力可达3000人,即将投入使用的集餐饮、住宿、展览等于一身的龙希国际大酒店以及坐直升机空中看华西等项目,都将成为华西旅游业的新亮点。”
华西村谋转型,力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三次产业互动发展,那作为华西村的骨干力量——传统工业该怎么转?
在华西特种化纤厂,我们见到了该厂副厂长瞿建忠。“我们不追求产能最大,但要求产品质量过硬。”瞿建忠说,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工厂投入4亿多元从德国引进新设备,产品从原来的“间隙纺”改为“连续纺”,减少了工序,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能节约30%的能源。他告诉记者,化纤厂坚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在科技投入和产品开发上不断创新,目前已拥有多个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高新技术产品。
在传统产业领域的转型中,华西村不仅要求“转好”,对虽有效益但技术落后、造成污染的项目更是“舍得转”。
记者来华西村采访之前听说,华西钢铁厂排出的粉尘使华西村周边公路一侧的广告牌总是沾满了灰,看上去黑乎乎的。真的是这样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请教了钢铁厂总调度室科长詹小平。他指着不远处看上去整洁干净的广告牌笑着告诉我们,“如果真的是连远处公路边的路牌都会被粉尘熏黑,那厂子里的这些牌子不早就应该是更黑的了。”据华西钢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先敏介绍,近年来华西村已经陆续关掉能耗高、污染重的4家化工厂和1家小钢厂,公司近年来投入的资金都集中在技术改造和环保方面,如今也正积极开发附加值高的新产品。
“再过几年,钢铁厂就会搬走,这里将被改造成一个全新的生活区,到时这里天会更蓝,草会更绿!”詹小平说。
结束在华西村3天的采访,离开时已是夜色沉沉,华西金塔的五彩灯已经亮了起来,与之相呼应的是正在后期装修的华西新地标328米高的龙希国际大酒店。楼顶部的金色圆球在夜色中格外显眼,一幅富裕新农村、幸福新农民的画卷似乎正在这金色中铺展开来……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