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走转改]特色商街找“特色”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06 11:0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走转改]特色商街找“特色”

  图为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 韩叙摄

  

[走转改]特色商街找“特色”

  图为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一角 韩叙摄

  一座城市,因风景而迷人,因商业而繁华,亦因文化而传承。

  翻开杭州地图,热闹非凡的特色商业街已经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贯穿了整个杭州。

  十年,弹指一挥间。在刚刚过去的十年里,遍布杭城各方的商业特色街区“邻家有女初长成”,成为杭城“生活品质之城”的又一个展示窗口。

   汽车街”的“文化味”

  秋日的晚上,来到百井坊巷或是胜利河街,大大小小的餐馆饭店里,一幕幕饕餮盛宴正在上演着。周末,带上一家人驱车来到梅家坞、茅家埠,坐在茶园里晒晒太阳,品尝一下正宗的西湖龙井,听茶农们侃侃茶叶的故事。女孩子们最喜欢的是武林路女装街,店面无论大小,总有几件衣服能吸引住你的目光;电子发烧友,言必称文三路;秋涛路则是爱家一族的天堂,无论是装修、装潢还是简单布置一下温馨的小家,这里总能为你带来惊喜。就连汽车,杭州如今也有了两条特色商业街,一条是以规模取胜的石祥路汽车贸易街区,一条是主打文化和精品的绍兴路汽车文化精品街区……

  来到绍兴路汽车文化精品街区,放眼望去,除了众多4S店,最显眼的就要数汽车旅馆了。

  有人说,汽车旅馆是诠释汽车文化的最好的方式之一。绍兴路汽车文化精品街区内的爱家汽车风尚旅舍就是一家主打汽车文化的汽车旅馆。作为杭州城里惟一一家汽车旅馆,“爱家”自2007年开张以来就一直受到爱车一族的青睐。它由一家工厂的厂房改建而成,在装潢方面充分体现了与汽车有关的元素——大堂里摆放了各种车模,一面背景墙全是用轮胎装饰而成,前台接待处布满了各种车标,楼梯和客房里有各种名车的图片,墙壁上布满各式各样的涂鸦,处处透出股汽车文化的味道。

  “汽车街”也能有“文化味”?

  街区的工作人员为记者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建成“汽车文化主题公园”,里面将会有用废弃旧汽车改造的艺术咖啡吧、茶馆、名车品牌景观墙等。在未来的城北体育公园,将集中举办与汽车有关的车模、新车上市、车展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活动。休闲区里,还将建设前卫汽车装饰、车友会所、汽车动漫等区块,并配套建设酒店、咖啡馆、休闲吧等休闲设施。也许用不了多久,当消费者再去绍兴路买车看车时,可以坐在上塘河宁静的河岸边,喝上一杯香浓的咖啡,和车友们一起聊聊爱车的故事……

  作为“生活品质之城”,多年来,杭州市一直致力于结合城市定位,提升城市内涵,尤其是在打造特色商业街这件事上,更是不遗余力。目前,杭州已经拥有了包括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湖滨旅游商贸特色街区、南山路艺术休闲特色街、武林路时尚女装街区、丝绸特色街区、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信义坊商业步行街、绍兴路汽车文化精品街区、石祥路汽车贸易街区、胜利河大兜路美食街、梅家坞茶文化村特色街在内的12条市级商业特色街区。

  十年间,这12条商业特色街区从稚嫩迈向成熟。12条街中有8条为国字号商业街,有2条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街,有3条为浙江省特色商业示范街。其中,清河坊独揽“中国著名商业街”、“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民间文化街”三桂。

  (责任编辑:韩茜)

  

[走转改]特色商街找“特色”

  图为位于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的西溪数码港 韩叙摄

  

[走转改]特色商街找“特色”

  图为位于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的西溪数码港 韩叙摄

  商业街的“成长史”

  所谓商业特色街区,特指那些市场、服务、游憩或文化功能突出,商业网点密集,具有一定面积,主导业态比例高于40%,可满足城市居民与游客购物、休闲、餐饮与交流等多样化需求,具有鲜明个性主题的城市特色街区。

  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体,这样的特色街区从形成到发展繁荣、形成气候,往往需要相当的时间、人力、物力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的培育、扶持。

  2000年3月14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了《关于成立杭州市商业特色街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这也意味着杭州市商业特色街区的发展告别自发阶段,正式进入到政府有序管理、合理规划的发展阶段。

  2002年,杭州市委召开第九次党代会,明确将商业特色街区的建设列入杭州新世纪初城市建设“十大工程”,由此,杭州的商业特色街区也进入大发展阶段。

  以《杭州市商业特色街区管理暂行办法》为指导,从特色街区的规划、节庆活动的组织、对商户的服务与管理、街区建设和改造,到其如何与杭州市的旅游业发展相融合,如何传承杭州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如何保护历史建筑、发展现代艺术和文化等,杭州的商业特色街区在此后几年间进入到更为规范有序的发展阶段。

  进入2007年,杭州的商业特色街区也加紧提升。当年,杭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商业特色街要向品质化全面提升,创建“生活品质之城示范街区”的目标和任务,并提出,到2010年前杭州的商业特色街不仅要有专业化的特色商品,更要有优良的产品品质,舒适的购物环境和休闲设施,优美的景观和历史文化。

  如今,经过10年的发展,特色商业街已经成为杭州的一张新名片,而文化则成了特色商业街的新“特色”。

  作为城市商业的一种新型业态,杭州的特色商业街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商业集群模式,而是在此基础上集合了餐饮、休闲、娱乐、健身、文化、消费等多种功能,既专业又多元,兼顾文化享受已经成为杭州特色商业街的重要内涵。

  十年间,杭州的商业特色街在推动整个城市商业繁荣的同时,也为这座城市中的市民带来了更具品质感的生活和更多的惊喜。统计显示,2010年,12条特色街年交易额达749.5亿元。随着街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商业特色街区的创建促成了其周边多个社区环境的提升,盘活了社区经济发展大棋。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化节庆活动走入商业特色街区,社区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如今,杭州的商业特色街区已经成为城市品质生活与和谐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助推力。

  “初长成”后的反思

  

  放眼全国,杭州并不是特色商街起步最早的城市。然而,经过了10年的发展,杭州已经拥有了8条国字号的商业特色街,数量位于全国首位。

  为什么杭州能够后来居上,在全国商业特色街区建设中独领风骚?除了从“特”字上入手,独具特色的“文化味”是杭州商街后来居上的关键所在。

  一条成功的商业街一定是特色鲜明的。有了明确的定位,才能有目的的招商。对于已经适应商街购物的杭州消费者而言,更多的人会带着兴趣、带着目标前往相对应的商业街进行选购。在这样的商业街里,无数同类型的商家要同台竞技,除了拼质量、拼品牌,更重要的是拼特色、拼创意。

  正所谓“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杭州的商业特色街区亦是如此。依托于较强的专业性,杭州的每个商业特色街区都特征显著,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定位与功能定位,街区的各主导业态、配套业态以及经营业态也均实行了错位化、立体化的发展格局。

  一条成功的商业街同样应当是功能齐备的。譬如在女装街,女孩子们逛了一整天,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终归是需要个地方吃饭休息的。满足年轻女孩这个特定消费群体的需求,配套引进环境优雅、价格适中的餐饮休闲商户,让女孩子们买得开心,歇得舒心是女装街主体经营外的关键。与这样目标明确的消费相比,游客们的购物则带有很明显的随意性。他们的购物目的地主要集中在酒店和景区附近,多是参观、休闲后随便逛逛而已。对于这个消费群体,方便才是关键。就此,杭州提出了旅游综合体的概念,即在一定区域内,打包满足消费者住宿、餐饮、参观、购物、休闲等一系列需求。西溪湿地旅游综合体就是一个典型,它毗邻湿地,景观优美;酒店众多,服务到位;商业发达,功能齐全。无论是什么需求,游客们只需下楼即可。

  一条成功的商业街更应当是文化氛围浓厚的。无论是坐拥百余处古迹的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还是有着深厚人文历史遗存的南山路、武林路,每一条商业特色街区都在反映各自文化片段的同时,将千百年来杭州的文化再融合、再升级,成为多元文化的综合载体,并最终形成“以文兴商,以商促荣”的良性互动。

  作为一种逐步成熟的商业形态,杭州的商业街已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集群式发展,转而在细分市场上做文章。当然,大力支持商业街建设并不意味着大面积建设商业街。对于逐步完善的商业街体系而言,做强特色,做好服务,做精文化,通过准确的定位细分市场,满足特定客户群的特殊需求,当是商业街避免同质竞争,实现蓬勃有序发展的根本。

  

  (责任编辑:韩茜)

  记者感言:一箭与簇箭

  

  国庆假期,闲来无事,于是逛街。

  说起来,全国各地的商街也去了不少,总的感觉,有意思的少,大杂烩居多。

  首先是环境。摊点林立,货堆满地,吵吵闹闹,人挨人挤,这便是不少商街的真实写照。一眼望去,顿时让人失去了“淘宝”的兴趣。

  其次是品质。与大商场相比,商街通常入门门槛较低。这也意味着在此消费的人群需要有一双火眼金睛,方能在一众“石坯”中寻找璞玉。

  再次是同质。在商街经常能见到这样一幕。在一个摊点看到一件货品,可顾客因为发现了瑕疵要求更换一件新品。转眼,摊主便从其他熟悉的摊点,拿了一件一模一样的货品回来。如此同质,可见一斑。

  这便是笔者对于绝大多数商街的印象。

  而杭州商街则不然。入商街,第一印象是井然有序。同样是人流密集,然,店铺多干净整洁,其中不乏精致特色的风情小店。而后,才会惊叹于货品的质量与创意。一路走走看看,累了还有足够多的选择小憩一下。一天下来,满载而归,痛苦的只有荷包,心情却是愉悦而满足的。

  可见,就商街而言,门槛不是关键,管理才是根本。确定目标,规划先行;细分市场,精准定位;稳抓落实,规范管理;品质为本,特色兴业。要做到这些,仅仅依靠商街与商户自身的能力是不够的。

  就象寓言所示,一箭易折,簇箭坚。只有政府、商街、商户三方合力,方才有商街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韩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