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制造"誉满全球_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09 06:5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长期以来,农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小农经济是我国的主要经济特征,因此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化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主导地位显著加强。201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达40.1%,比1952年的17.6%增加22.5个百分点。

  同时,制造业产品成为出口商品的主体,为国家换取了大量的外汇;我国财政收入的近一半来自于工业;2010年,仅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就业人数就超过9000万,解决了大量的城镇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大大缓解了我国沉重的就业压力。

  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60多年来,工业生产基本行驶在快车道上。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19.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60867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540倍左右,年均增长11%左右。

  当前,我国工业行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煤炭、石油加工、化工、机械、建材、轻纺、食品、医药等工业部门逐步发展壮大,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航空航天工业、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等也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起来。目前我国已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

  工业大国地位确立

  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生活的工业品短缺局面,市场供应由萧条、匮乏走向繁荣和充裕。同时,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2010年中国制造业有2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业生产大国。

  与1949年相比,2010年粗钢、原煤、发电量由15.8万吨、0.32亿吨、43亿千瓦时分别增加到63723万吨、32.4亿吨、42072亿千瓦时,分别增长4000倍左右、100倍、977倍。汽车由1955年的0.01万辆增加到2008年的931万辆,2010年更是迅速增加到1827万辆。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微型计算机和手机等一大批新兴电子产品产量也呈迅猛扩张之势。

  目前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20种,粗钢、煤、水泥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水泥产量2009年已占世界总产量的60%。2010年粗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44.3%,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5%。

  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资料,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如今在22个大类中,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在15个大类名列前三。

  工业产品出口竞争力增强

  

  旧中国的出口,实际上是西方列强对我国资源、能源的掠夺。即使到1978年,初级产品出口所占比重还略高于工业制成品。但是到2010年,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已下降到个位数,工业制成品已上升到94.8%,尤其是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主导地位日益明显。在工业制成品出口中,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超过一半;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占近三分之一。

  目前,家电、皮革、家具、自行车、五金制品、电池、羽绒等行业已成为中国在全球具有比较优势、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行业。轻工产品已出口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贸易量中占有极大的比重,为世界人民享受到物美价廉的日用消费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能源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之一,孙中山先生曾经提出,我国要大力发展包括石油、煤炭等在内的矿业。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建设,能源的“瓶颈”制约不复存在,能源工业的发展,更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保障。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由1949年的185万千瓦,发展到2010年的9.6亿多千瓦,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连续十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位。原油年产量由1949年的12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2亿吨,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油气生产国。原煤产量从1949年的0.32亿吨,增长到2010年的32.4亿吨,供给由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生产方式由手工作业和半机械化为主转变为机械化、现代化为主。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取得显著进展。风电装机容量连续翻番增长,已跃居世界前列;水电、核电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我国已成为水电装机容量第一大国和在建核电机组最多的国家。

  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

  

  曾经的闭关锁国使旧中国被排斥在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外,如今,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新中国牢牢抓住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高新技术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并开始向研发制造基地转型。

  近几年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航空航天、医药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技术工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成为带动我国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9%左右。重点电子通信产品中,手机、计算机、彩电、数码相机、激光视盘机2009年产量分别占全球的49.9%、60.9%、48.3%、80%和85%,电子通信产品贸易额占全球15%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为我国未来向高技术产业强国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装备制造日益强大

  装备制造业被称为工业的基础产业,在推动我国工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201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0%左右,装备制造业总量规模位居世界前列。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等重大技术装备实现自主制造,大型露天矿及大型施工机械基本实现自主化,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设计制造技术,自主化率达到85%以上。部分领域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编者的话

  

  1917年至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了宏伟的《实业计划》,详尽地列出了开发交通、开辟商港、大兴水利、发展工业、发展矿业、发展灌溉等一系列宏伟的构想。

  “此后中国存亡之关键,则在此实业发展之一事也。”孙中山先生指出,当时欧美各国已经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而中国尚处在手工生产阶段,因此“中国正需机器,以营其巨大之农业,以出产其丰富之矿产,以建其无数之工厂,以扩张其运输,以发展其公用事业”。

  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这一切看起来都像是天方夜谭。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工业部门依然残缺不全,只有采矿业、纺织业和简单的加工业,许多工业产品不能自己生产,完全依赖进口。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集中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向工业部门,一大批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拉开了中国工业化的序幕。如今,新中国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已经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有相当规模和较高技术水平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由工业化起步阶段到工业化初级阶段、再到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历史大跨越,推动我国从一个物资极度匮乏、产业百废待兴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引擎、全球的制造基地。

  (责任编辑:邵希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