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线上线下演绎抢钱大战部分网购长假销售额同比激增近10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0 01:2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乐琰

  作为一家网店的经营者的朱先生,在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几乎整个假期都在上班。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十一”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00%,这让他累并快乐着。

  上海市商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一”期间,上海市456家大中型商业企业5000多家网点,实现营业收入70.93亿元,同比增长17.6%。值得注意的是,电视、网络等虚拟购物增长奇快,部分网购企业假日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0倍。

  “假日宅文化”促网购疯涨

  “我们是经营网购服装的,以往一到假期就会使得销售额下跌40%甚至50%,但今年‘十一’期间,我们的销售额比平日还略高,相当于同比增长了100%。”朱先生认为,“假日宅文化”的影响和CPI的升高使他能在假期大赚一票。

  实体零售业的增长比较稳健,但增幅并不大。在上海百货业中,30家购物中心、85家百货商厦分别实现销售12.57亿元、23.95亿元,同比增长20.5%、18.1%。超市和便利店、大卖场销售分别增长16.6%、5.4%。相比之下,“十一”长假中的电视、网络购物业的销售增速奇高,居各业态之冠。东方电视购物7天销售突破一亿元,同比增长34.4%,为为网、京东商城等网络购物公司节日销售分别同比增长近10倍和84.8%,而号码百事购、百联E城等也有明显增长。

  以客单价来看,网购消费者的单笔消费已不再停留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了,网购企业玛萨玛索透露,在国庆促销期间,有一位“网购帝”,下了总金额近3万元的订单。

  实体零售需转型

  “以模式来说,网购不需要门店,低成本使得同类产品的网购价格要比实体零售店低起码20%~30%。”雅仕铂(亚洲)有限公司总裁杨咏诗指出,尽管如此,但实体零售业并非没有机会,既然比拼价格已不是网购的对手,那么线下实体商场就得在服务、一站式体验中抓住机会。

  “人是需要交流和沟通的,虚拟购物满足不了真实世界中人与人的交往需求,因此实体商业必须在动线设计、附加服务上突出线下独有的功能,增加人与人的交往性,比如在餐饮、电影院等设施上下工夫,或者在货品上给予消费者更多现场体验感。与网购差异化发展。”杨咏诗分析。

  根据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监测,刚刚举行完的主打实体零售和体验的购物节29天内,469家商业企业6250个商业网点实现营业收入232.85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零售商业实现销售220亿元,同比增长18.5%;拉动餐饮企业实现营业额12.85亿元,同比增长9.3%。

  网购的挑战

  网购急速上位的同时也并非全无挑战。部分网购企业反映,假日期间,淘宝、京东商城等都会要求商户参加低价促销,这让原本就低价的商户减少了一定的利润空间。

  “不仅如此,人力成本控制也是网购企业一大难题。”从事网络女装生意的林小姐坦言,虽然网购并不需要场地租金,但却需要大量在线客服人员以及后台仓库的理货员,以他们一个月7万~10万元营业额规模的网购企业来说,至少要30多个理货员、20多个在线客服。由于工作时间长、体力支出大,因此理货员的月薪已水涨船高到了3000元,客服月薪甚至高达5000多元,这无疑给了网购商不小的成本压力。

  更让网购商头痛的是物流问题,当然这同时也是实体零售商难以开拓网购业务的症结。“一般来说,我们都是让第三方快递负责,现在快递成本上涨猛烈,就在‘十一’期间,与我们合作的快递公司居然在没有通知我们的情况下加价20%,令人难以接受。”朱先生愤愤不平地说。

  “网购现在还处于急速上升期,尤其一些难以在偏远城市开店的品牌商更会选择网购模式,但他们必须把目光放远一些,今天的业绩上涨不代表永远,网购也要考虑是否增加客户实体体验、控制物流成本等,不然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网购企业也要面临危机。”杨咏诗指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