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创新,强力助推文化“走出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0 07:01 来源: 经济日报

  海外观众渴望了解今天的中国,对中国文化产品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如何抓住这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空间?如何赢得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的喜爱?在“走出去”的探索和实践中,我国文化企业给出的答案是:创新。通过创新产品适应海外观众的需求,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参与国际文化产业运营,让文化产品的“走出去”更加顺畅,天地也更宽广。

  原创精品打造竞争力

  在国际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借助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原创产品的水平,推出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水准的精品力作,是我国文化产品赢得国际市场的法宝。

  从传统中华艺术中汲取营养,让走向世界的中华文化产品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如融合了昆曲艺术的芭蕾舞剧《牡丹亭》,是中央芭蕾舞团在新时期探索民族芭蕾舞剧的创新之举,在海外市场的演出中大获成功;国家京剧院与德国艺术家合作演出了京剧歌剧《界碑亭》,中外艺术家同台献艺,在德国和瑞士演出6场,成为京剧艺术“走出去”的一次成功探索。

  杂技是我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重头戏,产品创新成为吸引观众的关键。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公司不满足于单纯的技艺展示,而是在表演形式上有意识地引入文化符号,将中国的文化元素包容其中。如杂技剧《天幻》用古老的杂技语言诠释中国人对历史的思索和领悟,《木兰》则演绎了一个众所周知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有看头、有回味的演出,令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公司获益匪浅:近五年,集团公司共派出24个演出团队,赴欧洲、美国、南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商业演出2600场,观众超过300万人次。2010年,企业资产总额达到3540万元,职工年人均收入达到6.3万元。重庆演艺集团公司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对节目编排提供专业意见,致力于打造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文艺作品。2010年,集团公司与美国恒创娱乐有限公司合作,共同运作大型杂技剧《花木兰》,在恒创公司运营的宫殿剧场进行驻场演出,深受当地市民和游客的欢迎。

  机制创新催生新活力

  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文化市场立足,就必须建立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改变和创新生产经营方式,从而释放产业发展的活力,打造国际竞争力。

  制订与国际接轨的机制和流程,使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化之路更加顺畅。中国交响乐团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艺术行政办公室,制订了与国际接轨的艺术生产流程,这种机制、机构和流程大幅提高了乐团在国内外演出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中国交响乐团组建了乐团董事会,建立现代化的筹融资管理机构,建立董事会和乐团发展基金,拓宽发展渠道,扩大乐团影响,提高乐团表演水平。如今,中国交响乐团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今年10月,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将赴意大利演出,年底将赴欧洲巡演,2012年将进行以法国为中心的第二轮欧洲巡演,2013年将赴美国进行为期2个月、连续36场的国际巡演。

  创新“走出去”模式,为文化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浙江出版联合集团通过农业、旅游方面图书的版权贸易开发了非洲市场,今年5月该集团与内罗毕大学合建的非洲首个中国文化出版中心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揭牌。中国文化出版中心成立后,将为集团和非洲出版社的版权贸易和合作出版服务,也将有助于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以肯尼亚为基地,逐步向东非地区扩展业务。

  想要吸引少年儿童的眼球,演出更要充满创意。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和日本、韩国联合创作的动漫舞台剧《想变成龙的金鱼》,在中国儿童剧演出史上首次让三国语言同台对话并且到日本、韩国巡演。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还请来导演过悉尼奥运会和多哈亚运会的澳大利亚著名导演彼得,与剧院共同创作了既有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又有世界环保理念的全新视觉舞台剧《十二生肖》,不仅在国内演出大获成功,还到澳大利亚和越南进行演出,2012年将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巡演。

  入乡随俗提高适应力

  产品讲究适销对路,成功的产品必须符合当地用户的期望、适合当地用户的需求,文化产品也是如此。入乡随俗,了解当地市场的需求特点,对文化产品进行重新定位和包装整合,增强产品的海外适应性,就成为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首要任务。

  占据全国电视节目出口量80%以上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每年都要投入1亿至1.5亿元购买或合拍适合海外市场的影视节目,投入350万至480万元用于改编包装和译制配音。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优秀影视节目顺利进入国际市场,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正在进行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国际化译制交易平台的建设。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总裁助理马润生告诉记者,“平台建成后,将以先进的高新技术和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运营服务,大力提升中国影视节目的海外适应能力,为中国影视节目走出去构建技术先进、专业高效的现代化支撑平台。”据悉,目前这一项目已经进行试运行,计划今后每年译制1000小时以上的影视节目。

  出版“走出去”,不仅要尊重当地读者的阅读习惯,更要实施本土化战略,使境外主体形成自我造血机能,这已经成为众多出版企业“走出去”的成功实践。安徽出版集团新时代印刷公司是我国在俄罗斯建立的第一家印刷企业,近年来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业务遍及俄罗斯10多个州和东欧一些国家,已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实力的综合性印刷企业和受欢迎的中资企业,影响力日趋显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