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金融引导珠三角再升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0 18:28 来源: 《首席财务官》

  作为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先头兵,珠三角经济面临着迫切的产业转型再升级。在这一变革过程中,为企业保驾护航的金融力量不容忽视。

  文/方洁铃

  从“桑基鱼塘”到“世界工厂”

  改革开放30年来,珠三角凭借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经历了从“桑基鱼塘”到“世界工厂”的崛起,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珠三角奇迹”!

  GDP总量从30年前的不足100亿元到现在已突破3万亿元。人均GDP增长100多倍,逼近1万美元。

  2010年进出口总额达7840多亿美元,占全国的1/4强,连续25年全国第一。

  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一大批高新技术生产企业快速成长,使珠三角工业产业结构向不断优化的方向转变。一些高端工业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民营经济快速崛起。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的比重上升到2010年的43.1%,个体私营企业户数、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数、民营经济增加值、民营经济上缴税金、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等重要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集中了20个国家级开发区、2个国家级软件园、12个国家“863”成果转化基地和1个国家级的大学科技园,成了世界著名的制造业基地和跨国采购中心,是中国最具竞争活力的区域之一。

  当然,改革开放为珠三角企业的崛起创造了天时。回望这些企业30年来走过的路,我们还发现一些如下的特殊成功因素。

  1.制定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并潜心坚持、做大做强。全球通信行业龙头华为的成功经验说明,企业应从长远的战略管理思维出发,一手做研发,一手做品牌。这是企业真正做大做强的基础因素。有目标的研发,利用品牌优势培养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2.认清及专心发挥自身所长,坚持走专业化、集约化的规模发展之路。比如格力电器专注于空调的生产与研发,“好空调,格力造”的口号深入人心,现已成为世界第一的专业空调制造商;以住宅专业化著称的万科,其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时旗下业务涵盖食品饮料、供电服务、百货等多个行业,之后经过一系列转型,回归专业化发展住宅房地产之路,2011年成为全国首个年销售额达到千亿元级的住宅企业。

  3.时刻心怀危机意识,居安思危。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发展很好的时候就能未雨绸缪,前瞻及洞察到潜在的危机,调整发展思路,认清挑战和压力,创新经营管理方式,把危机所带来的影响控制到最小。10多年前,LCD TV刚刚推出时,由于价格较高,国内大部分的彩电需求以CRT TV为主。但当有些生产企业(例如创维)当时就已经意识到行业发展趋势,经过不断验证和实践,先于竞争者实现了从CRT向LCD的转变,从而占得市场先机。

  产业转型下的企业应对之策

  然而近些年,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GDP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在“腾笼换鸟”和先行先试的政策之下,一些民营企业陷入了困境。对此珠三角企业应何去何从?

  我们可以从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看到一些亮点。在规划中,国家特别提到粤港澳合作、完善区域开放格局、优化外贸结构、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珠三角应该利用自身优势从上述亮点中找到出路:

  第一,借助粤港合作平台

  粤港合作历史源远流长,改革开放30多年来,香港利用广东省人力及土地资源优势,把制造业北移,同时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带到广东,使广东发展为“世界工厂”。粤港已经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为两地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珠三角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合作平台,加快自身的转型升级。

  借鉴香港经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多年来,服务业占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超过90%。珠三角企业可以借助香港成熟专业服务模式以及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促进企业与国际接轨。

  充分利用香港作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平台和过渡。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使得香港成为珠三角企业“走出去”的一个窗口。很多企业可以考虑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借助香港国际自由港的地位,组织跨国采购,降低进口成本,优化贸易结构。

  借助香港融资平台,解决融资困境。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香港拥有丰富的金融产品和创新的金融理念。珠三角企业应充分利用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及其成熟的金融环境,积极谋求企业在香港上市或发债。同时随着人民币在香港的接受度日益提高,贸易型企业应积极通过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来规避汇率风险。

  第二,继续积极开拓出口和内销市场

  对珠三角企业来说,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走出去应是其长期发展战略之一。对美国、欧盟、日本、香港等传统市场,企业可以依靠新产品、新技术、新标准、新服务,巩固并深度开发。同时可运用贸易、投资、承包工程等方式,大力开拓东盟、非洲、南美、俄罗斯、印度和中东等新兴市场。如企业可以通过对外投资、跨国并购等多种途径在境外设立广东商品贸易中心平台、品牌专卖店等国际营销网络,直接进入国际市场流通领域。当然也不能忽视内销市场的开拓。企业在大力发展海外市场的同时,应积极创立内销品牌,建立国内营销和物流体系。

  第三,打造现代服务业基地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特别指出,要打造现代服务业基地,构建现代流通经济圈,支持广东在对港澳服务业开放中先行先试,并逐步将先行先试措施拓展到其他地区。目前广东省的服务业整体呈现出领域拓宽、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功能增强、市场规范的态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比重偏低、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在国家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号召之下,相关企业应该积极响应,结合自身特点实现结构升级、提升行业档次、加大价值含量,争取向供应链的顶层攀升。

  善用金融,再升级

  在跟珠三角企业交流时发现,很多企业都有了一整套转型升级的发展规划。在此要给企业家们一个重要的提醒:资金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血脉,万万不可断裂。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家往往注重企业的自身发展,却忽略了资金链的重要性,以至于一旦资金出现问题,整个计划就会半途终止,甚至胎死腹中。作为银行,应该配合企业的长远发展,除了一般中长期贷款外,企业也应考虑如下金融服务:

  1.中小企业基于自己的贸易背景灵活运用贸易融资产品,走出“融资难”困境。如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服务,融资租赁,国内保理等。而且中小企业也应该加强和银行的日常沟通,不要在需要资金的时候才想到银行。

  2.对原材料实行战略性储备以锁定成本,这一点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频繁的今天更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企业可以考虑通过大宗商品套期保值产品来有效锁定成本,确保利润曲线依然能够围绕行业核心利润线进行上下平缓波动。

  3.锁定远期汇率,规避汇率波动风险。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应该把汇率风险管理看作常态,而且切忌把它当作“盈利”的手段。套保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增加盈利本身,而是增加盈利的确定性。真正的套期保值策略应该贯穿于企业管理过程的一朝一夕,而非过多依赖主观判断。

  4.利用外资银行广泛的国际化网络,为企业提供海外融资服务。以渣打银行为例,渣打在70个国家设有1700个分支机构,而且很多海外网络和珠三角企业的目标市场相吻合。利用这些平台,企业不仅能够享受无缝式的金融服务,更能得到多方面的咨询服务。

  (作者为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华南区企业及金融客户部董事总经理兼深圳分行行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