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湖北丹江市财政局:对偏远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1 08:37 来源: 财政部网站

  湖北省丹江口市财政局农发办

  今年以来,丹江口市财政局农发办派工作组进驻盐池河镇大岭坡村开展“千名干部进百村入万户”活动。工作组采取召开干部、党员、农民座谈会,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市场调查等方式,扎实开展调研工作,比较详细的了解了偏远山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大岭坡村的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而提出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措施。

  一、大岭坡村基本情况

  大岭坡村位于丹江口市武当山南麓,地域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0亩,其中:水田260亩。全村居住在平均海拔600米以上,距城区98公里,距盐池河集镇10公里,是典型的偏远山区村庄。全村214户、750人,辖5个组。2010年,全村人平纯收入3393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172元低779元,在盐池河镇行政村中排名第4位。多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大岭坡村村民生产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受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交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相比之下该村现状仍不容乐观,问题和困难较多: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一是人畜饮水。近几年,全村人畜饮水几乎全部是村民自筹资金、自找水源而建的简易饮水工程,虽然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但没有真正意义上有过滤池和消过毒的自来水;二是水利基础设施。全村现有60—70年代建设的上百方山塘10口,260亩水田,没有一米水泥衬砌的渠道,没有一座蓄水池,多年来仅去年立项的小流域治理,清理河道和两边新建河堤1800米;三是机耕路。所谓“机耕路”不通农业机械,农民耕作几乎全靠肩挑背驮,2011年镇政府下达全村300亩烤烟种植任务,因不通公路,一组、二组150亩烟叶种植面积难以落实。由于该村耕地以坡地为主,土地瘠薄,水利设施落后,旱涝保收的土地资源很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绝大部分耕地是靠天收。

  (二)交通情况。近几年,大岭坡村得到了国家村村通村公路的补贴政策的大力支持。2006—2008年先后建设全村通组公路23.9公里。其中,2006年新修一组公路3公里,新修四组和五组公路8公里;2007年新修二组公路4.9公里;2008年新修三组公路8公里,从表面上看每组都通了公路,可由于该村居住十分分散,每个居住点还没互通公路,据初步估算,若实现片片互通还需建设联户路10公里以上。

  (三)民生情况。由于大岭坡村地处海拔高的山区,全村5个组的214户人家,分散在22个居住点,一组离村部主干公路1.5公里,有55户178人,有6个居住点;二组距村部5公里,55户179人,有4个居住点;三组距村部9公里,42户150人,有4个居住点;四组距村部6公里,34户131人,有4个居住点;五组距村部8公里,30户112人,有4个居住点。目前全村750人,除去外出打工和在家照顾小孩子上学的农民后,常住人口不足300人,其中大部分是老弱病残的老人、妇女和留守儿童。村民居住房屋有90%以上为土木结构,四组张文菊一家已在4间土木房屋里居住了近百年。由于大岭坡村以前年度投入的新农村建设资金很少,加之受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性的影响,近几年村民住房、厨房、厕所、猪圈没什么变化,甚至没有一户用沼气,村容村貌依旧,更谈不上绿化、香化、亮化、美化和垃圾处理了。虽然家家户户基本都有移动电话,但固定电话、有线电视却无人问津。据村书记张明国介绍,这里的农户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大部分村民不愿在村里建房。经济条件好一点的,都在盐池河集镇、武当山特区和丹江城区买房。即便是政府给予在当地建房的农户一定资金补助,也仅有一半农户愿意在村里新建居住房。

  (四)产业状况。大岭坡村充分利用山区优势大力开展“一村一品”建设,重点发展木瓜、枣皮、菌特等。一是木瓜生产。全村900亩木瓜园已于2007年—2008年开始挂果,2010年进入丰产期,全村当年木瓜产量达60万斤,农民心中异常高兴,村里也算了一笔账:按每斤0.5元钱的价格销售,可给全村农民带来经济收入30万元。但当收购木瓜的商人来了以后,却给全村果农和村干部当头浇了一瓢凉水,原来是全村木瓜存在着“用药药性达不到,而食用又木质太大”的品种问题。其价格低廉不说并且滞销。当年仅销售了10万余斤,最高售价仅0.3元,其他50万斤木瓜由于收购价格太低而无人采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烂在地里。多数村民说:摘木瓜不如给人干活挣钱多;二是枣皮生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村有50多户村民栽种的100亩枣皮树,如今已进入丰产期,每亩地按70棵,每棵枣皮树按20斤计算,年产鲜枣皮14万斤,鲜果价按每斤0.8元,年增加收入12万元,实际上,由于枣皮采摘麻烦,加之受销售影响,有时一斤最高可卖到4元钱,很多年份却没有人收购。由于价格无常,收购无常,收药材的人被农民戏称是“药疯子”;三是菌特生产。在该村家家户户都种有香菇、木耳,椴木种植多者30架,少者3—5架(每架100根,1.2米长),由于受采伐计划限制,不能大规模生产。每架香菇平均可收入600元左右,每架木耳平均可收入300元左右,仅椴木香菇、木耳一项农户平均增收在1000元以上。再就是袋装香菇、木耳种植,袋装原料是除了松树、柏树以外的杂木粉碎后,每袋装6斤左右,干蒸杀菌后点菌种,因袋装菌特种植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经济效益可观,目前,全村只有7户种植,户平1万袋以上,年收入在28万元以上,还是因资源采伐限制和资金问题不能够规模发展。

  (五)卫生、文化教育状况。1995年建成的大岭坡村卫生室座落在村部旁,仅有2间简陋的房屋,一间是药房和诊室,另一间房一半是寝室,一半摆着一张病人打针时坐的条椅。据村卫生室经营者张文有介绍,他今年62岁,从医40年了,有一定的从医经验,但由于村卫生室缺少必要的医疗设备,卫生消毒不够,医药用具大部分还是七十年代所用的,所以,平时看病的人很少,每月看病毛收入近千元,加上政府每月补贴100元。单靠行医难以为继。他家住在该村五组,距村卫生室8公里左右,有时还要回家干点农活,有人看病打他的手机,他再丢下农活赶回来;2009年,丹江口市委组织部在大岭坡村建成了一个村级农家书屋,藏书包括科技、政法、财经、少儿、文学、生活类等方面达千余册;因村级学校生源少,村级中心小学被撤销已有几年了。目前,包括幼儿园、学前班、小学都在盐池河集镇读书。据了解全村3年级以下有4人在镇小上学,家长都在集镇租房,由父母或爷爷奶奶陪读,用老百姓的话说:“真是丢下千官求一官,为的都是娃子们”。

  二、偏远山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大岭坡村是一个典型的偏远山区村庄,其新农村建设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将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偏远山区乡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以下的问题及困难:

  (一)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上的偏差。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存在偏差,有等、靠、要的思想,重环境改善,轻产业发展,没有把发展生产、发家致富放在首位。很多农民甚至有些干部把新农村建设看着是单一的刷刷白墙和村庄建设,一定程度上有形式主义和拿来主义的倾向,群众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差。

  (二)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不切合实际的地方。仅就大岭坡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之中的农户住宅区规划来看,就存在诸多脱离实际的地方。一是农户住宅区过于集中,全村200多户农家全部规划在该村村部周边,并以此建造公共服务设施。而该村的实际情况是,耕地大都在半山腰,离村部最远的有9公里,为便于生产生活,很大一部分村民仍希望居住在原来的宅基地。规划忽视了农民生产与城镇居民生活存在的重大区别,以城镇住宅规划代替了农家群落规划;二是农户住宅房规划标准太高,忽视了农户的家庭支出能力,成为新的农村债务和农民负担反弹的隐患,违背了农民意愿;三是以村容规划代替了新农村规划,规划在发展产业上谈得很少在内容上忽视了发展生产重要内容,没有把产业发展放在首位。

  (三)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扶持不够。从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情况看,列入新农村重点村、示范村的投入资金比较多,而这些村大部分都在公路沿线或村级集体有收入的村,往往最需要资金和政策支持的偏远村、集体无收入的村投入力度不大。示范村投入多的有数百万元资金,而偏远村投入远远低于重点村和示范村。

  (四)文化、教育、卫生基础差。由于村卫生室就医条件有限,群众看病难。在工作组驻村期间,一组62岁的弱智老人范益芳,有一天外出办事,中午回家后突发心肌梗塞,抢救不及时,不到一个小时就病逝了,范益芳老人的突然病逝给其子女带来了终身遗憾;由于教育成本提高,农民负担加重。在农村幼儿园代替了学前班,从幼儿园到三年级需要4年时间,这就意味着小孩的亲人就要陪读4年,据初步估算一个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连房租和影响农活,每年要影响农民经济收入5000元左右;此外,虽然大多数偏远村村部都建有农家书屋,但由于年青人大多数外出打工,在家的老年人、妇女、儿童受文化素质和时间限制,很少借阅,农民知识更新受到了限制,农业科技得不到普及和推广。

  三、做好偏远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从调查情况看,出现的问题,既有认识上的问题,也有体制上的问题,既有政府决策上的问题,也有农民落实上的问题,只有积极妥善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给老百姓真正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一)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村庄。一是在征求民意的情况下搞好村庄建设。应恪守科学合理又尊重事实的原则制定住宅区规划。比如确实因生产需要而不能向村部周边迁移的农户,可考虑5户以下农户在本组地域选择条件好的地势连片居住,同时做好通组公路、连户路和机耕路规划,以方便农户生产生活。在房屋建筑上要考虑农民承受能力,在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后农民建得起房,避免因建房而形成新的债务;二是做好当地水利基础设施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做好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山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旱涝保收;三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包括村组集体经济和农户产业发展规划;四是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有针对性地对教育资源进行进一步整合,从而改善偏远山区的教学条件,减轻农民教育负担。

  (二)大力发展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对现有已见效的产业进行招商引资,鼓励当地返乡农民工承包租赁基地,从品种改良、销售信息、深加工上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木瓜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加快发展,给当地广大农户带来实惠。同时,要对该村的枣皮产业进行保护,搞好信息服务,保证以合适的价格畅通销售。在农户菌特种植上,加强对农民科技培训,做好跟踪服务,支持鼓励袋料香菇、木耳生产。此外,还可因地制宜发展种植油茶、烟叶、药用材和野菜。借助于武当山道教圣地旅游资源开发当地旅游服务业,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大政府投入,进一步改善民生条件。各级政府在支持偏远山区新农村建设力度上要高于公路沿线和经济富裕村。让偏远山区的贫困农民享受到更多的国家资金投入,让他们尽快缩小与富裕村的差距。一是重点支持产业发展。鼓励投资者开办加工企业,对当地农产品和药用材进行加工销售;二是鉴于山区交通不便、建筑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而导致的建房成本较高的实际,在农民建房补贴上应给予倾斜;三是对偏远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资金倾斜;四是大力支持偏远山区水利设施建设。在搞好山塘清淤改造的同时,可考虑建蓄水池,铺设管道,修建水泥浆砌渠道,以改变农民因缺水减收的现象。五是改善卫生条件。给村卫生室增添相应的仪器、设备。适当增加从医人员政府补贴。从根本上的改变偏远山区农民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四)加强村级组织领导。应成立偏远山区村级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建立“村两委会的统一领导、村组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联动机制,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工作,积极发挥村组干部、党员、致富户的示范带动作用。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