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岳南和他的《南渡北归》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2 00:0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记者雪青

  

岳南和他的《南渡北归》
“低稿费制度给中国都带来了什么?几乎消灭了自由撰稿人这个重要的行业。到2011年,据行业内的统计,中国靠稿酬生存的自由撰稿人,己濒临灭绝,己不足千人。中国的大熊猫总数还有1750多只呢。”这是前几天在微博(http://weibo.com)上广泛流传的一段话。作家岳南,就是这千人中的一个。

  采访岳南那天,作家岳南显得格外高兴。原因有两个:

  当天,他刚刚还清了买车的贷款,就在两天前,他全部还清了10年前买房的贷款。“都是因为《南渡北归》这部书,没有这部书,(现在)是不可能还完这些债的。”岳南操着浓重的山东口音说。

  另外一件让他很兴奋的事,同样和这部书有关。由于《南渡北归》的影响,岳南刚刚被台湾清华大学正式聘请为驻校作家,这样,1949年国民党带到台湾岛,并被珍藏至今的那部分民国史料,他可以很方便地查阅了。“民国时期80%的材料都在他们那里。”岳南说。

  《南渡北归》,“首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这部书的封面推荐语如此写道,下面用更醒目的字写着:“大师远去再无大师”。

  “《南渡北归》系列共分为‘南渡’、‘北归’、‘离别’三卷,此作品为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纪实作家岳南,三下江南,耗时8年,搜阅近千万字珍贵资料所完成的史诗巨著。书中详述了民国知识分子们冒着抗战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再回归中原,之后因政治局势对立而各自分别的故事。本系列完整再现了中国最后一批大师剧烈变迁的群体命运,可视为一部全面探讨民国百年中国知识分子的流亡血泪史。”

  无论当当、豆瓣、亚马逊还是京东商城,都大致如此介绍了这部书。

  民国百年中国知识分子,蔡元培、胡适、陈寅恪、李济、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梅贻琦、董作宾、李约瑟、童第周、陈梦家、沈性仁、蒋梦麟、闻一多、刘文典、罗庸、吴宓、陶孟和、曾昭燏、叶企孙、穆旦……这些无论大众熟悉还是未曾闻听过的名字,如同一个个璀璨的星星,贯穿了一部民国科学文化史,首次集中出现,他们开局不同,中间或有交错,然而,终于沿着各自的轨迹滑向最后的归宿,映衬出历史那张变幻莫测又亘古不变的脸,展示的是个人的命运,也是我们民族的命运。

  记者:为什么要写《南渡北归》?岳南:还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做学生时,我曾和当时的明定陵考古队队长夫人杨仕合写过考古纪实文学《风雪定陵》,并获得了1996年《中国时报》开卷版“十大好书奖”。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又陆续写出了《万世法门》(与商成勇合著)、《秦始皇陵之谜》、《世界第八奇迹》、《复活的军团》、《西汉亡魂》、《日暮东陵》等考古纪实文学。

  在写这些书时,不可避免地接触了许多考古学家,他们经常向我提及自己的老师,如李济、傅斯年、梁思永……也经常提到抗战时这些前辈们待过的一个名叫“李庄”的地方。我就对这个“李庄”产生了兴趣,决定亲自探访。

  到了李庄,我才知道,李庄不是以前想象中的小村子,而是一个镇,川南第一大镇,然而如此大的李庄也只能收留一万多人,那时光同济大学就有近一万人,还有中央研究院的几个学所,等等。实地勘探,使我很感动,为当年学者的激情感动。我看了傅斯年、梁思成和林徽因、李济等人当年住过的地方,体会到他们在流浪中的不容易。傅斯年后来说,水浒是108将流落到梁山泊上,我们今日也是如此流落。

  我也没有想到,“李庄”带给我的,是更多的民国时期鲜活生动、曾经声震中外的一群人物;没有想到,从此开始了8年欲罢不能的探访和写作。

  记者:何谓大师之后再无大师?岳南:作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是除了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还应该是为人类文明进步所思、所虑、所作贡献的一个特殊群体。而大师,不仅是知识分子,还一定要能给后人留下启示和精神。当然首先要学问好、有才华、有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但更重要的,要具有人格的力量,如果只有学问而无人格、精神,也决无成为大师的可能。

  当年陈寅恪先生病卧岭南于凄风苦雨中写作《论<再生缘>》时,曾说过这样一段闪烁着人类光辉和文化良知的话:“……《再生缘》一书,在弹词体中,所以独胜者,实由于端生之自由活泼思想,能运用其对隅韵律之词语,有以致之也。故无自由之思想,则无优美之文学,举此一例,可概其余。此易见之真理,世人竟不知之,可谓愚不可及矣。”陈寅恪强调自由思想的重要乃普世真理,表面上考证一部古代弹词,实在是陈寅恪向世人泣诉自己的遭遇和知识分子的命运。在许多人的心目中,陈寅恪作为“火种”的价值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他的学问以及在学术事业上所作出的贡献。

  如果陈寅恪不是从小就受到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先进的西洋文化熏陶与浸淫,无法想象他在后来那样险恶的环境当中,何来如此强大的内心道德力量。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当时很多学者都处在中西两股文化力量的穿插作用下,就产生了很奇特的效果,于是你会看到在那个年代大师云集的壮观场面。现在没有这种条件了,高校里的学术气氛也不好,现在都文理分科,每个人所学所用越来越细化,没有大师,只剩专家了。

  记者:三部曲中哪部最重要?

  岳南:无法说哪部最重要。

  《南渡北归》时间从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写起,一直写到抗战胜利,解放战争结束,直到哲学大师金岳霖死去的1984年,时间跨度将近半个世纪。

  在这期间,中国的学者、大师们从南渡——逃亡西南,北归——回到北京。到了第三部“离别”,是新一轮的“南渡”与“北归”,一部分人跟着共产党北归,一部分人跟着国民党南渡到台湾海峡,从此台湾、大陆天各一方。不同知识分子在这一时刻的选择,以及在海峡两岸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政治氛围中所遭遇的命运剧变,也决定了他们最后的命运。可以说概括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完整的一生。

  如果说我个人最看重的,应当是第三部“离别”。

  这是一部关于上世纪最后一批大师的终场苦难。我在书中,除了描写南渡台湾的学术大师们的最后岁月,同时还描述了留在大陆的知识分子群体的最后人生,比如,一些知识分子虽然在南渡中改辙更张,回归故土,但却不知如何适应,终于在大时代的革命洪流中哀惋地死去;一些北归后原地不动的知识分子,紧守故土,积极改造,其晚景不是投湖便是上吊,境况也甚为凄凉;而还有一些投靠江青等权贵,红极一时,最终却又陷于世人皆曰杀的尴尬之境,令人扼腕。

  在前两部中我所描绘的世家,在第三部中都终将落幕,从此以后我们再无世家,只有在史迹里寻了。

  “离别”是三部曲作品中的精华与高潮,是为那些大师坎坷、悲怆的最后岁月谱写的挽歌。另外,“离别”还解释了为什么“大师远去无大师”的原因——那就是,教育的崩溃,导致了大师的远去。

  山东人岳南

  和岳南说上两句话,就能强烈地感受到这是个山东汉子,不仅仅因为他典型的山东口音和浓重的眉眼,还因为他言谈中的直爽和毫不遮掩的好恶。

  岳南是山东诸城人,“是江青和康生的老乡。”他调侃道,“诸城是舜的出生地,张泽瑞、赵明城——就是李清照的老公、刘统勋父子,还有现代著名作家王统照、王希坚、王愿坚,诗人臧克家,都是诸城人,也算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岳南对诸城的人文历史非常自豪。曾经有人把他误认为山东聊城人,他在博客上仔细向人解释,聊城是出水泊梁山好汉的地方,和诸城不同,“两地民风大不一样”。

  岳南说他们村的很多老头儿、老太太都能口述中国历史小说,比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七侠五义》,甚至一般人不太了解的《矿山英雄传》,还有一些民间传奇故事。他从小就爱听“把瞎话儿”,就是讲故事。“要说启蒙,这就算是启蒙吧。”

  岳南在1997年从一个中央级杂志社出来后,就完全开始靠稿费生活了,离开杂志社时,岳南家里所有的钱加起来,有两万块,还有儿子在上学。《南渡北归》写到中途,家里没钱了,岳南说:“我把中间一部分提出来,加工加工,写了《陈寅恪与傅斯年》。出来以后,反应还不错,挣了些钱,也加大了我写下去的勇气。”

  岳南并未想到这部《南渡北归》会耗时很长,开始时以为一两年就会完成,然而,既然已经开了头,凭着山东人的轴劲儿,岳南坚

  持了一个8年“抗战”,并且,成功了。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岳南说商务印书馆正在编辑着他的一套“中国考古大发现”的丛书,总共12部,大约400万字,是他20年来写作的总成果汇集。其中还剩一部,就是安阳殷墟发掘的写作没有完成,把这部纪实性的著作完成,凑齐12部推出。对于民国历史,岳南仍旧怀有浓厚的兴趣,“现在又被台湾清华大学邀为驻校作家,还给下了教授聘书,以后就要大陆、台湾两头跑了。”(摄影:雪青)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