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小熊市新格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2 01:4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胡润峰

  汇金出手,大盘高开低走,长阴当空,让追涨者大跌眼镜。这是典型的熊市特征:每一次利好后的高开都是出逃良机。今年以来,类似熊市征兆出现过多次,不过,市场上却没有多少叫喊“熊来了”的声音。

  从指数看,以2009年8月4日沪指3478点起算,到昨日盘中2323点,26个月下跌33%;以今年4月18日3067点起算,半年下跌25%。

  今年A股不但行情低迷,而且出现了“大小通吃”(大盘股和小盘股一起跌)和“股债双杀”的少见情形,传统所谓“跷跷板”纷纷失灵,弱市特征尽显。

  这个行情说是熊市并不为过。但相比2008年的大熊市,目前只能说是小熊市;而且经过漫长下跌之后,等到大家差不多能确认熊市了,又似乎已到熊市末期,随时都有可能反弹甚至反转。所以熊市的声音并不大。

  今年的小熊市,出乎大多数机构和市场人士的意料,再一次证明了股市不可预测。股评家预测错了问题不大;机构判断有误,可就是真金白银的损失。现实正是如此:公募产品发不出去,部分私募面临清盘。

  “这个市场真是愁煞人啊。”最近,一位私募人士对笔者感慨。其所在的私募信奉中国式价值投资,多只重仓股被套20%以上。另一家知名私募的老总则不无庆幸,其公司今年初刚刚完善起来的风控机制“发挥了重大作用”,仓位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准。

  除了错判大势,公募和私募度日艰难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市场格局已经发生深刻变化。

  进入全流通以来,产业资本取代了过去二级市场的主力机构,成为股价主导者。这一点已成共识。但很少被明言的是,资本市场的食物链已改变。

  股改之前,二级市场的基本格局是,券商和一些主力机构主导股价,产业资本提供消息配合炒作,大家共同算计散户。这种合谋有时体现为涉嫌违规的市场操纵行为,有时仅仅是基于对市场格局共同认识下的不约而同。

  如今,产业资本和市场主力机构从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变成了食物链的上下游。

  全流通之后,逢高套现符合产业资本的最大利益,二级市场的参与者则都成为其下家。由于掌握了最多的筹码、最准确的内幕信息和发布信息的主动权,在与机构及散户的博弈中,产业资本占尽优势。

  事实上,这也是近年来A股表现不佳的首要原因:由于股改解禁,加上IPO扩容,来自产业资本的套现压力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而包括公募、私募在内的市场主力机构,又是其最理想的接盘对象。公募以收取管理费为盈利模式,追求规模成为必然。规模大、限制多,恰如肉厚油多而又搁浅的鲸鱼,正是上佳攻击目标。私募处境稍好,但也受制于人,步步惊心。

  至于活跃于市场的另一重要力量游资,一则灵活凶悍,二则可用期指对冲,是不易捕杀的鲨鱼。散户和基民继续处于股市食物链最底端。

  说到底,新的市场格局仍与市场估值体系直接相关。如果估值达到甚至低于产业资本的套现预期,买方就会夺回一部分主动权。在信息披露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市场估值体系更趋合理之后,资本市场才会形成新一轮的生态平衡。届时,基于上市公司业绩真实成长的牛市才会到来。

  (作者为本报编委)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