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应该反思而非“救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2 04:21 来源: 信息时报

  一次不如一次!汇金史上的第三次出手增持旗下国有银行(带有“救市”性质)不仅没能收到预期效果,还出现了反效果。昨日两市大幅高开之后就开始以接近30度角的斜率跌得“恶形恶状”,直至创出本轮调整新低。尾市在中石油的拉动下,大盘才算挽回一点颜面,上证指数微涨3个多点,深证成指1万点也失而复得。

  这样一来,与汇金前两次宣布增持后的市场表现相比,本次用“失败”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且不说2008年9月18日那次的巨量近乎涨停的走势,虽属短暂地“救一把”,之后还重回下跌路,但当时还是给恐慌的市场注射了一剂强心针,并在一个多月后见到了历史性的阶段底部。2009年10月9日的增持,虽然属于延续见底反弹的趋势,增持只是“锦上添花”,但当天上证指数涨了4.76%,反应算得上很热烈。

  然而这次增持的市场反应,最终却演绎成一些场内投资者趁机减仓(割肉)的动作。这样的示范效应,更让“乐观派”(被套的应该称为“无奈派”恰当些)感觉两股战战,恐慌情绪因此有可能会进一步蔓延,并带来进一步的杀跌。

  笔者一直认为“救市”是个伪命题,不太认同管理层总采用毫无“创意”的“救市”行为,因为市场存在的众所周知的弊端并没有在反复“救市”中得到消除,或者得到应有的改善。10年前曾引发过大讨论的中国股市,现在情况怎样?资深的股民应该心里有数。在缺少进步或者进步速度与融资速度远远不成比例的市场中,一茬又一茬的股民只是不停地在上演“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的故事。这其实跟一茬又一茬陷于痛苦中的中国球迷一样,最终的结果就是无人问津的球市和越来越臭的中国足球。股市如果不能从此中得到一些警醒,即使我们的市场规模很快世界第一,将来累积起来的风险肯定也会世界第一。不讲质量的速度,与好高骛远、好大喜功是一脉相承的,出现的有可能是另一个“高铁模式”。

  古语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事不过三”,“救市”措施也不例外。证券史上的人民日报社论、新华社时评,包括本次“汇金大手笔”,均是如此。这其实正是经济学上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起作用。

  当然,纯从市场走势的角度说,“救市”所传递出来的信号是显而易见的。至少可以在大多数股民的心里形成了市场下跌空间已经有限的预期,非理性恐慌出现的机会也就相对小些。但这个市场不能光靠指数的上涨来解决眼下投资者过分悲观的情绪(即使他们常常“好了伤疤忘了痛”),而应该进行更高层次的反思,并痛定思痛地从各个方面建立一个真正能保护中小投资者制度的市场。王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