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当村官就要时刻牵挂着村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2 06:36 来源: 经济日报

  老殷所在的鲂鱼山村在温州苍南马站区东南面的山上,距县城灵溪有40公里路程。

  出生在这样一个穷乡僻壤,老殷的心却一刻也没有“安分”过。从1978年高中毕业开始,他就开始了忙活:先是下山,借钱买拖拉机跑运输,然后在马站开店卖农资,后来又转而搞建材搞装潢。

  老殷大名殷兴朗。他性格温和、为人友善。虽然1995年就当了村主任,现在还是村党支部书记,可是村里大大小小的人,见了面还习惯叫他“老殷“。

  深秋,记者驱车去老殷的家乡采访,在马站遇见了村民周传皮,他一句话道出了村民们心中的老殷:“没有老殷,我们现在还在山上‘啃黄土’呢!”周传皮说的是他们村移民的事。

  多年以来,鲂鱼山村的人,一直住在山上,却要下山种田,因为村里的100亩稻田就在山下大姑村。山路曲曲弯弯,每次上山下山,光是走路,就要2个小时。辛辛苦苦劳作一年,人均收入不过几百元。老殷当上村主任后,就想改变现状,带着大家尽快致富。经过深思熟虑,他动员村民下山。

  当时,老殷在马站已经买了两间房。老殷进行了一番调查:马站中心地段每间地基1.5万元,盖个三层楼需要资金2.5万元。下山村民花4万元就能住上新楼房。1999年,第一批20户村民移居山下。到现在,全村共7批150户700多人落户平原了。

  为了让村民下得了山还要过得更好,老殷也费尽心思。他在大家居住地不远处的小姑村租了90亩地建起“兰山蘑菇园区”,打出优惠“政策”:谁种1万平方米,村里就给补助5000元。“我现在种1万平方米蘑菇和1亩多水稻,年收入十几万元。跟我第一批下山的3个弟弟和1个妹妹赚钱以后都开店了。”周传皮高兴得合不拢嘴。

  掐指算来,老殷当村主任7年,党支部书记也干了6届了。可村民说:“老殷,你要干到60岁。”每次选举,都满票给他。老殷认准一个理:当村干部,心里要时刻牵挂着村民。

  至今,鲂鱼山村还有十几个老人留守山上,老殷十天半月要上去看看。采访中,记者跟随老殷到村里慰问,见他不时地与人打招呼,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74岁的殷彬珍常年生病,老殷每次来都给他送钱。“他就像我的亲儿子一样啊!”殷彬珍拿着钱深情地说。

  老殷告诉记者,他打算建一座养老院,把老人们接下山去养起来。还要把全村人的医疗保险都做好。“为村民做点实事,我心里踏实。”老殷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