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百强县"究竟触犯了谁的利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2 10:2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总编辑手记:签发记者的这篇稿件时,我心里有些纠结。我最担心的就是百强县排名机构在利用排名揽财,导致排名不公正。但这篇稿件却不能不发。因为百强县排名十年之久,以前几乎没受到什么质疑,今年恰恰是在中国经济网率先发表 "百强县又是贫困县"的报道之后,才引来了对"百强县"排名的质疑。"百强县又是贫困县"触及了中国沿续几十年的扶贫机制,一旦某些县失去贫困县的"帽子",他们将失去很多现实利益。也就是说,"百强县"排名在第十一次推出后,终于得罪人了,于是质疑的声音就一直不绝。

  现实社会中的质疑和意见,有时是代表公众利益,有时也仅仅是代表某些利益团体的利益。联想起前一段,几家媒体同步推出对陈光标的质疑,陈光标高调做慈善,侵犯公众利益了吗?显然没有。但他绕过某些慈善机构的慈善方式,一旦产生示范效应,将严重侵犯某些慈善机构的利益。当然这些慈善机构及其代言人绝不会傻到公开声称,你的做事方式侵犯了我的利益,我才质疑你,而是要找一个能引起公众共鸣的质疑点,比如陈的某些"人品"问题。

  纠结半天,稿子还是先发再说,只是希望给网民们提供另一个思考视角。 崔军)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2日讯(记者 曹伟) 由民间机构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参与评价的全国百强县(含:西部、中部百强以及东北三十强县)榜单在今年发布到第十一次时,突然引起了质疑。其缘由是网友在百强县名单中发现了贫困县的身影,继而对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非官方性质产生了争议。

  2011全国百强县名单是8月20日公布的,很快就有网民发现百强县名单中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就是我们常说的国家级贫困县)的身影在晃动,中国经济网在8月23日率先刊发了《全国百强县竟是国家级贫困县网友质疑》的报道。据中国经济网记者统计,全国百强县中有三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中内蒙古准格尔旗还高居全国百强县第12位、西部百强县第1位。此外西部、中部百强县中还含有更多国家级贫困县。

  此篇报道引起很多媒体关注,纷纷对此进行评论。8月24日中国经济网又组合推出了《媒体质疑百强县带"穷"帽扶贫机制亟待创新》的报道。记者了解到,扶贫部门目前所依据的《新时期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已存在十七年而未更新。

  此后,有媒体对百强县的排行单位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民营性质提出质疑,认为一家民营机构没有资格做这种研究排名。这两天,这类报道再一次引起了广泛关注。

  表面看,媒体关注的都是“百强县又是贫困县”的问题,但立足点却恰恰相对立。究竟是少数贫困县已经成为百强县了,不应该再要享受国家级贫困县的优惠政策?还是百强县排名不可信,贫困县仍是贫困县,应该继续享受扶贫优惠政策呢?让人产生联想的是,近日恰恰报道称,2012年,清华大学将在国家级贫困地区实行新的招生政策。详情

  

  理性看待贫困县进百强

  “扶贫政策需要调整”

  据记者了解有些地区经过国家对其持续十几年的扶贫开发,有的地方依靠自身丰厚的资源储备目前已经脱贫,并且经济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人均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例如国家级贫困县名单中的内蒙古准格尔旗。 详细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2010年,准格尔旗的地区生产总值达671亿元,较“十一五”初期翻了两番多;财政收入146.5亿元,年均增长38.4%。准格尔旗从全国百强县第89位跃升至全国百强第12位只用了短短的五年时间,并一跃超越四川省双流县,成为西部百强第一。

  针对“贫困县进入百强县”这一现象,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日前在做客中国经济网《经济热点面对面》时就表示,“这本身是个好事。但它也说明目前情况和当时制定扶贫政策的时候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恐怕我们也需要相应地改变政策,对政策作出调整。” 详见访谈

  

   百强县评选动了谁的奶酪?

  扶贫机制政策滞后导致不公平

  有多位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就表示,目前确实存在一些地区虽然脱贫但是不愿意“脱帽”,究其原因,专家们的普遍共识是“利益驱动”。例如“这顶帽子”还可以继续享受着国家的优惠政策,扶贫款的扶持、税收优惠、土地征用、粮食补贴等等。

  至于这笔款项能达多少,据王小鲁透露国家财政每年对每个贫困县都有两三千万的补贴或转移支付,除此之外还会得到其他发达地区的对口援助,另外还会有一些扶贫基金的协助等。“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样一些资金用于扶贫,在过去肯定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贫困县的改善面貌和发展都是起过作用的。”他说。

  “你想想如果上级或对口援助单位一旦认为该地跨入富裕行列,每年没有扶贫优惠了,哪个领导会愿意啊?”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地方政府官员曾经这样对中国经济网这样记者表示。

  的确,“被进”百强县后,如果导致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等一系列的丧失,孰轻孰重每个地方的领导心中自然有数。记者在之前曾了解到一些准发达地区为了每年能有“额外的进账”竟然争着去戴“贫困县”帽子,这样对于此种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仅如此,国家的高等教育招生政策也在向着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生源进行倾斜。据央视报道,2012年,清华大学将在经济、教育欠发达地区实行新的招生政策,包括投放更多招生计划,将自主招生范围扩大至县级中学和乡镇中学,并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设置自主招生方式和内容。

  据了解在去年的试点中,已有8名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通过优惠政策考入清华,今年,该招生新政将覆盖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 详细

  

  有专家就认为清华此举有利于缩小城乡,是教育鸿沟更高层次公正。而有网友就表示,贫困县进入百强县,说明当地的经济水平相对得到了发展,没有必要遮遮掩掩的。政府应该与时俱进,对于现在的592个国家级贫困县进行全面摸底,把真富县排除、对真穷县进行针对性帮扶,这样才不能一味的追求公平反而导致“不公平”的发生。

   各种评选五花八门

  民间机构参与无可厚非

  著名商业杂志《福布斯(中文版)》杂志连续多年发布中国最佳县级市排名,而英国人胡润也经常发布一些五花八门的百富榜等,众所周知以上榜单的评选主体则均为公司化运作。甚至前几个月前发生的美国标准普尔对于美国主权国家的信用等级体系进行评价,更是一个大型国际化咨询公司。

  而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克玉在日前接受中国经济网《中经在线访谈》栏目采访时就指出,“在一个成熟、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由非官方的,也就是我们所说民间的一个专业性的机构来对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经济状况进行评价,应当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详细

  

  一般认为,民营机构的排行比官方机构的排行更有可取性,因为民营机构无法借用权力来为其行为进行寻租,如果排名不能做到公平公正,社会就可以不认可而不会受到什么压力。全球每天都有大量排名出现,但被人们认可只有那么几个。如对企业的排名,何止上千上万,但人们往往只信服和引用美国财富杂志(当然是民营)的500强排名。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官方和民间专业机构每年发布的一些榜单、排行等多达上百种之多。

  针对以上专业公司针对一个地区或企业进行排名,王克玉表示,我国的行政许可性法律法规目前也没有规定说某个企业要从事社会经济研究、评价必须具备某种统计资质。所以对企业来说,并没有统计资质问题。

   相关:

  

  2011全国百强县名单东北三十强县中部百强县西部百强县

  中国经济网:全国百强县竟是国家级贫困县 网友质疑

  双城记:准格尔旗的荣誉与尴尬

  

  新华网: 记者对话“民间智库”:为何推动建设富裕绿色幸福百强县

  专访 王小鲁:我国现有扶贫政策缺乏动态评估机制

  

   质疑:

  新华视点:“中郡所”系普通公司 众多官员曾经捧场

  (责任编辑:徐晶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