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俄能源渐入佳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3 00: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黄烨

  中俄能源渐入佳境

  10月12日,有消息称,中国主权投资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有意参与俄罗斯国有石油公司OAO Rosneft计划于明年启动的私有化进程,“中俄双方已进行了初步沟通,但预计中投不会获得Rosneft很大比例的股权”。

  截至记者发稿,该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此举只能算中俄在能源领域合作的“冰山一角”,因为在俄罗斯总理普京这几天访华期间,双方的能源合作已迈进了一大步——10月12日,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双方就管道原油贸易价格达成一致,决定积极推进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合作。”

  对于一直处于“扯皮”阶段的中俄天然气谈判,普京也给出了积极信号:“天然气问题的谈判离终点已经不远了。”普京还表示,中俄双方准备在天津建设大型合作炼油厂,并在田湾核电站合作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在核能领域的合作,同时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

  “中国有市场、有需求,俄罗斯有资源、缺外汇,而双方仅通过能源合作一项就可各取所需,并深化两国的关系。”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记者表示,期待中俄双方未来在能源领域不断合作。

  管道原油:达成一致

  “落实能源领域长期合作的重要项目,是普京此行的核心议题。”在普京访华前,俄罗斯媒体就对中俄领导人的本次会晤进行提前且准确的预判。记者发现,在温家宝和普京正式会谈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与俄罗斯副总理谢钦(曾兼任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董事长)先行进行了中俄能源谈判代表工作会晤。

  温家宝在随后的记者招待会上透露,双方就管道原油的贸易价格完全达成一致。据了解,中俄原油管道虽在2010年11月1日就开始运行,但标注的却是“试运行”,此次谈判则将中俄原油管道正式“转正”。据官方资料,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经中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3个市、县、区,末站为中国的大庆市。

  “管道原油价格达成一致在预料中,中国可以更放心地使用来自俄罗斯的原油。”林伯强分析,“甚至还能进一步保障中国的能源供应乃至能源安全,尤其是非洲能源供应。”

  温家宝与普京会谈当天,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下称“中石化”)也发布新闻稿称,其与俄罗斯西布尔公司就设立两个合资公司达成了初步协议。据称,合资公司的地址分别位于俄罗斯的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市和中国的上海市,分别拥有5.6万吨和5万吨丁腈橡胶的产能。

  天然气谈判:接近终点

  纠缠了很久的中俄天然气谈判同样迎来了好消息。“我们正在解决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这是一件好事。”普京表示,“卖方希望价格更高一点,而买方则希望价格更低一点。我们需要达成妥协,让双方都满意。”

  据了解,早在1999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和中国达成意向性的天然气出口协议,但直到2006年3月,中俄双方签署《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2009年10月13日,两国更进一步签署了框架协议。

  “虽然普京给出了积极信号,但价格很难在短时间内弥合。”林伯强表示,“250美元/立方千米与350美元/立方千米(俄出口到欧洲的价格)毕竟相差100美元,即使俄罗斯能以250美元/立方千米的价格与中国签署协议,中国每立方米也会亏损1元之多。”不过,对于最终结果,林伯强还是表达了乐观,“双方很可能在谈判的最后一分钟达成协议。”

  不过,《华尔街日报》注意到,“陪同普京访华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中俄天然气谈判的俄方代表,中方为中石油)副总裁亚历山大·梅德韦杰夫10月11日在北京表示,他将不参加双方就天然气价格问题的正式谈判。”《华尔街日报》认为,这或许是双方天然气价格谈判短期内仍难最终取得突破的信号之一。

  【相关新闻】

  华锐风电再酿事故

  ■ 本报记者 史燕君实习生 李柯达 发自上海

  继被指侵犯美国超导公司知识产权后,华锐风电又传出吊装事故造成5死1伤的消息。这已是该公司今年发生的第二起伤亡事故。

  10月11日13时,甘肃省酒泉市政府新闻办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10月10日22时50分,在华锐风电科技(甘肃)有限公司厂区,施工承包方宁夏天信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施工准备过程中,该公司履带式起重机吊臂断裂,造成现场5人当场死亡,1人受伤。据酒泉市政府应急办介绍,目前伤者已无生命危险。

  昨日,华锐风电向《国际金融报》发来官方声明表示,本次事故发生在吊车开始起钩做静态试验时,事故详细情况和原因仍有待权威部门的进一步调查。不过,华锐风电在声明中否认了所谓5兆瓦机组的吊装及奠基剪彩仪式。此前有媒体称“华锐风电本计划于10月11日举行该仪式”。

  “国产设备零部件确实存在核心制造技术薄弱,常发生风机叶片断裂、主轴断裂、电机起火等问题。华锐风电在整个投产过程中过于仓促,在安装程序、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认为,中国风电企业应放缓建设步伐,加快提高装机设备并网发电,同时对在建项目加强安全管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