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无锡“530计划” 政府扶持资金监管模式惹争议蒋卓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3 09:2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蒋卓颖 上海报道

  无锡“530计划”启动5年来,已有1287家企业计划落户,注册资金达41亿。然而,持续的财政投入也使“530计划”表现出明显的“粗放型”特征。

  记者获得的核心数据显示,5年来,无锡市对“530计划”的财政支出已经达十几亿。其中,无锡市本级财政累计拨付创业启动资金6.8亿元,市(县)区财政累计拨付创业启动资金2.45亿元。市创投集团累计提供风险投资1.58亿元,市(县)区创投公司提供风险投资1.84亿元。

  目前,“530”重点投资领域如新能源正面临投资过热现象,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江高科技园区常务副主任丁磊在9月24日,于上海召开的“2011年浦江创新论坛”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更是指出,诸如“530计划”这样拿未来20年的财政投资出来的繁荣景象,是一种对未来的不负责任。

  意欲赶超苏州

  无锡“530计划”于2006年启动,意在于5年内引进不少于30名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重点是环保、新能源、生物三大先导产业,以及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创业领军人才。

  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为“530计划”的实施单位。该局一位工作人员9月向记者表示,无锡的初衷,是让政府做市场缺位的补充。

  他向记者解释,现在国内的经济环境已经允许拥有核心技术的海外人才回来创业,但国内的风投只投资年利润达到一定规模且可以直接上市的企业,对处于孵化期的项目不感兴趣,造成了这种市场缺位。

  “当无锡发展为成熟的发达的市场国家那样时,政府就只需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而不需要投入太多财政作为扶持资金,这就是我们最终想要达到的。”他如是表述。

  无锡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在一份“530计划”工作情况汇报中记者看到,前五年政府的财政投入已经有十几亿。“530计划”的年落户项目数从2006年的7家增长到了2010年的599家,2011年上半年,又有443个项目申报,呈现逐年快速增长的态势。截至2010年末,已有1287家530企业落户无锡,注册资本总额超过41亿元。

  而530计划对于无锡的意义除了引进人才外,还有赶超苏州的想法。

  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无锡以前一直领先于苏州,但是在外资企业腾飞方面踏错了一步,新加坡工业园最后落户在苏州而不是无锡,成为无锡后来落后于苏州的原因之一。

  “在上世纪80年代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苏州的腾飞是借助外资企业的发展,而这方面的优势现在已经不明显了。在新的时期,需要新的政策。‘530计划’也将是一个阶段性的政策,等到市场发达了、市场化的风险投资愿意来投资了这两个条件都满足后,政府的直接扶持资金就可以完全退出,全心做一个营造环境的角色。这个阶段可能还要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他表示。

  政府资金监管难题

  作为无锡创新企业中的一个神话,无锡尚德无疑是所有“530计划”项目企业的目标。然而多位风投人士对记者表示,尚德的成功几乎不可复制。

  无锡在“530计划”执行中粗放型的管理模式,被多位国内知名风投人士所诟病。

  如,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员告诉记者,凡可行的设想都可以拿到风险投资,失败的话不加追究。他还透露,在即将出台的《关于深化“530计划”建设东方硅谷的意见》里,每个落户项目可获得的政策扶持资金从40-100万上升到100-500万。A类企业还有300万政策性的风险投资,只要想要,政府就给,根据项目质量还可以提升至1000万。

  曾最早投资无锡尚德的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事实上,“530计划”的成功率很可能不足10%。

  他同时分析,由于政府缺乏整体性的投资规划,无锡“530计划”同时遭遇着产业同构和过剩难题。如,现在太阳能光伏领域组建已经明显产能过剩。全国的产能是40G,而每年的需求只有20G,这些产能至少需要30年才能消化完。而国内在硅料这块的产能扩张也很大,在2年内,国内的产能就能满足需求。但无锡在这一块的投资非常疯狂。

  丁磊也认为,“530计划”现在之所以可以取得这样的繁荣,是因为巨大的财政投入作为支持。“现在拿风投的钱难,拿政府的钱容易。很多项目7年都不出成果,却还在问政府拿钱,政府又不懂,谁对这个结果来负责?”

  他还认为,资源的效率是考核官员最重要的指标。如果把今后20年的资源都放在今天来用,制造一种繁荣景象,而实际上的资源的效率可能都不到10%,这样的繁荣没有意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