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心被边缘化 外资虎视中国商用车市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4 02:14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每经记者 祝贺 发自成都
9月,大众汽车集团完成了对全球商用车巨头曼公司的收购,导致全球商用车市场的竞争格局随之改变。市场格局的变化,显示出商用车这一行业的竞争正在加剧。与乘用车不同,在中国市场上,本土商用车占据市场的绝对优势。面对占全球商用车市场半壁江山的中国,外资公司不再甘心被边缘化,力求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本土企业力保中国市场
中外车企商用车市场的争夺战,也漫延到了刚刚闭幕的“2011全球汽车论坛”上。在本次论坛上,中外卡车制造商针对行业的整合与重组进行了激烈讨论。尽管大家认同环保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会加快行业的洗牌,但是对于资源整合的方式与路径,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与外资公司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整合在商用车制造环节会不会发生?陕汽集团董事长方红卫表示,自己并不反对整合,但过多的推测其实没有意义。在他看来,尽管国内商用车市场,合资兼并的案例并不少见,如曼与中国重汽的资本合作,上汽依维柯与红岩的合资、中国重汽收购王牌汽车等,但这些合资与兼并的出现,不一定会成为行业趋势。
“与乘用车行业不同,商用车客户的需求千差万别,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运营模式的多样性。”方红卫说,“在目前这个阶段,中国商用车市场特别是在卡车的制造领域不会出现互相进行产业并购。”
“目前,中国商用车的这种分散化生产是一定规模的分散,而不是完全的支离破碎,这种情况仍然将长期存在。”方红卫解释称,“并不是说分散了就不能生存。恰恰相反,在商用汽车领域,有一些规模并不是很大的企业,运行得反而非常好,投资收益也很好。”方红卫认为,国内部分商用车企有不以规模论效益的特点。
尽管部分商用车企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但是行业的进入者众多,竞争态势将愈演愈烈。东风商用车公司总经理黄刚认为,目前中国商用车市场上99%的品牌都是中国品牌。“全球的卡车品牌都进入了中国市场,但是目前的份额还比较小。”黄刚分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价格有较大差异,中国产品更具有成本竞争力,另外产品也因更适应客户的要求而更加贴近市场。
兼并重组是发展趋势?
尽管目前中国商用车企市场优势明显,但是外资汽车厂商仍然看好自身的市场机遇。“我不认为中国汽车制造商会以规模来竞争。佩卡投资了很多资金在研发领域,超过了很多中国主机厂的投资。这些投资是非常稀缺的资源,中国主机厂可以从西方直接引入这些技术。”来自于美国的卡车制造商佩卡集团副总裁BillKozek提出与中国汽车制造商进行合作的意愿,这家汽车集团今年刚刚携旗下达夫卡车进入中国市场。他认为,这比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兼并其他企业效果更好。
“长期来看,所有的公司都要变成一个全球化的供应商,尤其是在卡车行业更是如此,整合趋势在所难免。”BillKozek说。他的理由是基于北美与欧洲的汽车市场发展历程。在50多年前,北美有16个重卡制造商,45个中卡制造商;欧洲有25个重型卡车制造商,更有数量庞大的的中卡制造商,但是时至今日,仅剩下7家制造商。
美国商用汽车集团总裁兼CEOMervinDunn也持同样观点。他认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欧美的很多卡车制造商通过彼此的整合,让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同时国际化的趋势也更为明显。例如目前美国的五个卡车制造商,只有三个美国所属的卡车公司,另外两家都是欧洲拥有的,即戴姆勒和沃尔沃。MervinDunn认为,在中国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情。
对于外资公司强烈的合作意愿,中国汽车厂商的态度则较为淡然,并且提出双方的合作方式上有所不同。方红卫认为,“技术以及技术路线的整合,是未来商用车领域整合的方向之一。商用汽车围绕着节能环保技术提升,新材料的利用,设计理念的变革等,最后集中在某一些企业或者某一些板块。另一种整合则会出现在后市场。”
黄刚认为,今年卡车的需求量已经下降,中重型卡车销量在8月已下降7%。不过中国商用车市场已占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引起了全球的关注,欧、美、日韩的品牌几乎都全部来到中国,中国市场开始逐步全球化,中外品牌之间的竞争将非常激烈。未来一些企业会被淘汰出局,卡车制造商之间将出现资本层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