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范子军:石化企业有钱滥发津贴没钱交税是国企之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4 06: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二十一号)》日前公布。其中,中石化集团旗下的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违规发放津贴高达5008万。(10月12日《经济参考报》)

  仅仅中石化旗下的一个分公司,违规发放津贴就超过了5000万元,真让人不敢想象,国有企业管理的黑洞究竟会有多大?更为离奇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出手阔绰、变着法儿替自己谋福利的分公司,却偷逃税款1100多万元,这样的国企实在叫人脸红!

  近年来,大型国企在国民中的口碑不是很好。它们依靠垄断资源攫取暴利,上缴给国家的红利太少、没有尽到应有的社会责任,而在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背景下,部分员工工资福利过高的事实备受社会舆论诟病。然而即使如此,国企违规高消费、盖别墅、发津贴的负面新闻仍时有出现,国企“长子”的形象在国人心目中越来越不招待见。

  在一些司空见惯的问题发生后,我们依旧会时常听到类似的辩解。近年来国企被曝光的问题不少,每次都可以听到高层诸如健全制度、加强监管、堵塞漏洞、避免再犯之类的回应,而且都表现得很坚决。然而同样性质的问题、雷同的违规现象却还是不断地被复制,甚而有过之而无不及,民众看不出其一丝检讨、纠错的诚意。

  国家一再强调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意识,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国企无疑应该做表率、树标杆,可“天价灯”、“天价酒”、“天价名片“的铺张浪费,私建别墅、滥发津贴等丑行相继被媒体曝光,甚至连本身应当履行的缴税义务也想尽办法逃脱,这真是国企的耻辱。

  这些频频发生的乱象,仅靠国企的责任、良心和自觉来遏制显然不够现实,只有严格的监管、严厉的查处方有可能纠正。这些侵吞、私分国有资产的行为,就是把国企当成了自己的取款机,明显涉嫌经济犯罪,理当重典惩治。否则,拿什么唤醒国企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广大国民又如何放心把国有资产交给他们去经营和管理呢?!(范子军)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新闻:

  中石化承认分公司少缴各项税款1182万元

  相关评论:

  5008万违规津贴,中石化岂能如此“坑爹”

  “天价名片”上印的是什么奥妙?

  舆论监督垄断国企不过是错觉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