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广东幸福指标体系的民意内涵祝乃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4 09:1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

  近日,广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率先在全国发布省级幸福指标体系。该体系由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部分构成,两个指标是独立的。其中,客观指标又叫做“建设幸福广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0项(下设49个指标),分别是就业和收入、教育和文化等。其中,就业和收入一项所占的权重最大,约为14%;社会保障、消费和住房以及人居环境所占的比重也较大。此次幸福指数体系的编制也注重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在3月份就开始面向公众征求意见。据悉,正式公布的幸福指标体系与征求意见稿相比,重要区别在于两个地方:一是鉴于省内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将全省21个市按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分类进行差别化评价,并分别设置类别指标和差别权重,避免一刀切;二是客观指标评价方法包括计算水平指数、发展指数和综合指数,既反映政府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也反映政府工作变化的趋势。广东省的“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就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至此,“幸福广东”将有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来衡量。对于历来开风气之先的广东来说,在应对经济危机的重要时期,经济上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转型。而对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优等生”广东来说,不仅在经济发展方面需要转型,在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方面更应该及时转型,重视民生、建设幸福广东就是广东省对此的最好应对。广东省率先出台全国首个幸福指标体系也绝非偶然,这与地方政府一贯对民意的关注度较高有密切关系。在广东,民调工作开展较为丰富与多元,除了政府统计部门的相关民调工作以外,广州市社情民意中心、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这两个民调机构最近几年也做了不少工作。它们作为一个第三方,能够较好地将民众意愿反映出来。这种历来重视民意的执政思路,也为广东出台幸福指标体系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人们已经非常熟谙“唯GDP论”的地方发展思维带来的不良后果,普通民众希望政府能够在发展中加入幸福指数的概念。这种诉求在近年来房子、医疗以及教育等三大问题日渐突出后更加强烈。并且,经济危机几乎成了一场残酷的“试金石”,危机前人们似乎并未明显的意识到哪些行业、哪些职位是具有保障性的,而经济发展也还算鼓励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并且,社会阶层并没有出现目前的“固化”现状与加强趋势。而在经济危机之后,一切似乎都明朗化了,一切也都变得残酷起来。在房子、医疗以及教育等现实问题面前,人们看到了哪些行业和职位几乎是不受影响的。有能力投机(比如房产和股票)的人,处境要明显优于那些冒着风险去创新的人。而且,体制对他们的良好保障令他们对经济危机具有抗风险性,他们的子女也将因此受惠,社会流动的狭窄令阶层固化趋势明显。于是,我们看到,公务员考试作为“国考”每年吸引大量人参与,而去年的相关调查也显示,大学生就业现在首选国企、央企等垄断性企业。更应该重视的是,近年来社会“仇富”情绪的不断发酵,比如人们对富二代、官二代的行为似乎异常关注,网络似乎随时可以爆发一场口诛笔伐的茶杯风暴。如果执政者不切实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幸福指数,那么这种张力将会继续发展下去。它甚至会犹如通胀,不断加深人们对生活前景的灰暗度。不仅如此,切实关注民众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还将有助于社会稳定等重要问题。此前,清华大学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以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报告指出,地方维稳陷入一种“怪圈”,这种怪圈表现在,现有维稳模式需要大量人力、财力投入,而维稳的效果并不佳。一些群体或个人只能采用法律外的方式,甚至暴力来表达和发泄不满,也就是俗称的“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导致社会矛盾越加激烈。另据2010年两会上的国务院报告,2009年我国公共安全方面的财政支出增加了16%,而2010年8.9%的增幅已超过国防开支增幅,总金额亦逼近后者,将高达5140亿元人民币。如果维稳换一种思路,那么也许它将不会是地方上压倒一切的任务。这就需要政府执政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民意,以及民众的生活满意度。维稳的实现应该依靠疏导,而不是依靠加大物力人力财力的盲目投入。对于流动人口较多的广东省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日前,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报告指出,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参保率仍然较低、流动人口房租负担重、流动人口家庭抗风险能力弱,低收入阶层入不敷出问题严重,等等,这些问题依然严重威胁着流动人口的生存与生活质量。广东省也已经提出,要不断实现广东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为全省1亿430万人民群众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民生实惠,并为1700万外省劳动力提供了有利于他们安心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对于地方执政者来说,相关制度创新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实课题。关注民众的幸福指数,提高民众生活质量,最终得由地方政府来具体落实,因此,地方必须成为一个负责任的、积极的制度创新主体。广东省的幸福指标体系,作为首个省级幸福指标体系,又开了一次风气之先。接下来我们希望的是,它能够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正面的“示范效应”。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