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当阳市财政局: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的财政思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4 15:00 来源: 财政部网站湖北当阳市财政局
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推进湖北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战略,即通过3—5年的努力,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很强带动作用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品牌,形成一批过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形成一批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县(市、区)。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农产品加工园区,有重要经济支撑作用,有资源集聚性、投资绩效性、收入稳定性、可持续发展性,是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经济收入新的增长点,也是实现农村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重要载体。因此,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园区发展,是财政必须调研的一个重要课题。于2011年5—6月,我们结合当阳市实际,对“十一五”时期财政支持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十二五”时期财政支持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的新方向。
一、“十一五”期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的基本特点
根据《当阳市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全市以市经济开发区为重点,推行“一区四园”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加快城乡居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步伐,推动了全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的稳定发展,规模企业和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
(一)发展变化状况
1、规模面扩大。全市工业园分为“一区四园”,占地15平方公里以上。农产品加工园区与工业园区建在一起,集中在城区和高速路口,有11个农产品加工企业,比2005年增加6个,年均增长17%,占地0.6平方公里,年均增长15%;过500万元销售规模的企业有10个,如蒙牛、兴蒙、均瑶、英博啤酒、信和纺织、新世纪食品、天阳食品等企业。据统计,全市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61个,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有51个;占地面积达到9.4平方公里,年均增长68%,年均增加1.7平方公里,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料供应基地面积增长较快。为专业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
2、贡献额增加。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年提供税收3716万元,年增加2160万元以上,年增长19%.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达到8.38亿元、2.72亿元,年增长23%、19%,这些企业享受税收减免政策和间歇资金周转、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科技型、技改等补贴补助财政政策,发展实力增强,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支出压力减轻;实行建账监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年提供税收4225万元,年均增长18%。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年提供工业总产值6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1.9亿元,年均增长21%、16%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0.82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0.36亿元,年增长56%、45%。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就业人员达到3100多人,年增长5%;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就业人数达6180多人,年均增长12%,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建设、科技人才开发利用、社会保障、初级农产品的集中转化、各类收益率的提高,生产了大量的社会物质和非物质财富。
3、功能性增多。集聚功能,主要是资源的集聚功能。初级、加工、再加工农产品资源、服务的工业企业、服务的第三产业、企业管理和科技人才、社会优势资产和资金、国际国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其园区信息进入园区,出口创汇的与世界经济联系的外贸企业入住园区,使农产品加工园区物质和非物质优势资源日益丰富,使园区创造物质和非物质财富的能力增强,出现了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功能,经过多年的实践,园区规划设计、工业新型化、现代农业产业化、农民生产经营、第三产业服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企业服务、产品营销策划、产供销、资源开发利用、园区经济发展、促进城镇化等能力明显增强,使园区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和发展模式由分散化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由低效益向高效益发展,逐步成为经济发展龙头。
4、转化力增强。一批有影响的农产品加工产品知名品牌增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标准,农产品加工划分十类行业,全市有知名的品牌有4个,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1个、饮料制造业有3个。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资产、销售收入、利润、出口交货值依次达到6亿元、77426万元、3089万元、12828万元,依次年均增长22%、20%、6%、9%,新增自营出口12828万元;加工转化农产品原值、农户的农产品原值、达到1.1亿元、2.39亿元,年均增长14%、30%;加工转化粮食、棉花及其半成品、鲜奶和奶产品、鸡蛋达到2.86亿吨、1297吨、959吨、139吨,依次年均增长69%、70%、26%、2%,新增加工转化蔬菜2650吨、水果2.52亿吨。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农产品原值、农户的农产品原值6.39亿元、5.11亿元,年均增长74%、79%;资产、销售收入、利润、出口交货值、自营出口达到18.16亿元、38.97亿元、0.7亿元、1.28亿元、1.28亿元,依次年均增长36%、49%、23%、9%、9%;加工农产品主要有粮食37.88亿吨、棉花2.37亿吨、油料3.72亿吨、鲜奶及其半成品0.55亿吨、生猪0.72吨、鸡蛋139吨,年均增长101%、22%、71%、33%、30%、2%,新增加工蔬菜0.18亿吨、水果2.57亿吨、茶叶194吨、木材7.03亿吨。
(二)主要做法
1、建立服务体系。财政树立“为纳税人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对国家负责的观念,采取三种形式搭建服务平台:以实体投资为主,依托产业集群、行业协会,以政府扶持为辅创办服务平台;引进外为主,政府按产业导向引导创办服务平台:由政府提供土地和资金,选能人按产业领办服务平台。筹集资金,建立当阳市企业协会,,统一协调现有的各类服务中介组织,逐步形成当阳市企业服务网络;充分整合现有服务源,对社会服务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以市级企业协会为中心,加强对企业和服务组织的引导、扶持,使整个服务网络健康发展。完善扶持机制,加大对企业的创业辅导、技术创新、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和信息化服务等方面的扶持,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全方位服务的社会化服务。建立企业信用担保,实现企业良性循环发展,在建立服务平台一企业协会的同时,积极争取市政府、省级企业担保公司和市规模企业的支持,建立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支持企业良性循环发展。
2、制定优惠政策。实行快捷供地,外来投用地,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简化报批程序,确保方便决捷。实行税收奖励,在工业园区内,外来投资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后,从投产年度起,由财政按照企业已缴纳企业所得税中本级财政收入分享部分的100 %和增值税中本级财政收入分享部分的 50 %奖励三年;对省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年纳税 1000 万元以上、外商直接投 1000万美元以上、以及市支柱产业延伸或产业集群建设等重大投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办法给予奖励。实行规费减免,对投额在 2000 万元以上的新建外来工业项目,本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免,所有本级无法减免的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由市项目建设办公室统一按下限代收、切块分配:经营性中介服务机构的选择,由市项目建设办公室会商业主单位进行招标,按低价、择优原则确认。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在城市规划区内,每亩上地提供的税收不低于 5 万元或每亩固定资产投入不低于80万元,且总投 2000 万元以上的新建项目,由政府进行土地整理,生产用电、用水等架设至项目所在地围墙边。凡引荐并促成投项目落户的社会中介人,引进境外项目资金实际到位在 2000 万元以上的,经验机构确认,在项目竭工投产后按实际到位金额的 1‰-3‰给予奖励。
3、落实扶持政策。根据中央、省财政企业扶持政策,创新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支持重点由单个企业、单个项目转向产业集群和公共服务平台,资金分配方法由常规分配模式转向因素分配法模式,资金支持方式由无偿资助转向投资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和创业风险投资,实现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通过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形式支持企业发展:积极向上申报和拨付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县域经济发展周转资金、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专项资金等资金,对省级调度资金担保不收取担保费,带动财政的投入、社会的投入和金融机构的投入,落实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奖励制度,保障了全市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支持担保公司建设,用省级税收增量返还的50%补充担保资本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发展,重点是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产学研结合、实施富民强市计划等,安排技改贴息、新产品开发基金等,年投放2000万元以上。同时,对现代农业加工基地和附属相关企业采取补贴和奖励等形式,予以支持,如落实规模养殖、农业保险、惠农政策等,年投入过亿元。
二、目前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历经多年,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从低效向高效发展,由于农村经济贡献大较大、财政贡献较小的原因,在发展上存在“四大”突出问题。
(一)关键投入不够,园区发展缓慢。加工能力投入少,企业规模参差不齐,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是招商引资来的,由于农产品种养周期长、收益少,只有少部分社会资金投入,除生产管理能力逐步现代化的招商引资企业外,其他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还处于初始发展状态,资金投入极为有限,园区规模扩大速度也慢;多数企业生产规模较小,仅1家省级龙头企业,没有一家国家龙头企业,企业产业链条不长,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生产加工原料基地和使用本地农户的农产品,为成为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对本地农业的支撑带动很不够。技术装备投入少,本市自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设备和技术水平普遍较落后,科技人才严重短缺,技术水平不高,缺乏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水平低,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水平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目前加工的棉花、粮食、鸡蛋、奶产品等原料使用的是外地的,还有木材、生猪、油料也使用外地的,水产和部分畜牧农产品没有加工,反映本市农产品加工没有形成高效的农户+基地+公司的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导致了生产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差、效益低下的问题。
(二)资金引导不力,重点工作难到位。引导资金投入少,由于对农产品加工业城乡居民收入地位作用的认识模糊,强调农产品生产的多,抓农品加工的少,政策性投入和省级调度资金分配比重小;对效益好但见效慢的农产品加工项目主动抓的少,支持也不够。政策扶持力度有限,尽管市出台过一些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措施,但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尤其是在市场准入、财政投入、税费减免、激励机制等方面,有很大不足,影响了社会资本投入农产品加工业的积极性。企业融资困难,除政策性农产品收购资金能由农业发展银行支持外,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紧缺问题较为突出,贷款难问题难以落实,制约了企业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融资渠道不够畅,企业规模不大,抗风险能力不强,有效抵押物不足,较难获得银行贷款,导致企业融资不畅,融资难度大。社会融资艰难,由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产品使用期限的特殊性,资金回收慢和回报率低,有实力的城乡居民才投入,且投入量很小。
(三)服务力度不强,规范管理滞后。园区企业全部是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上投入不够大,产品研发投入、引进高科技人才不够,多数企业仍停留在生产原料、半成品和一般制品的低档次的资源初级加工阶段,精加工和深加工的不多,多层次开发的产品为数更少,加工链条短,产业延伸不够,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增值能力不强;科技含量不高,产品缺乏竞争力,生存发展的难,面临着优胜劣汰的危险。农业标准化建设投入明显滞后于市场发展的要求,质量监测体系还不够健全,目前,多数没有制定标准,优质安全农产品比重偏低,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行业协会扶持力度不够,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同行业之间没有行业协会组织指导,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单打独斗、恶性竞争,有些行业还在低水平上盲目扩张,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浪费资源,砸了牌子,如金龙油脂企业破产。
(四)资金监管不够,发展绩效欠佳。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和调度资金中,大部分调度资金用于了非农工业企业,少部分用于农产品加工园区企业。在品牌创建上投入不够大,满足于目前的市场占有率,舍不得在品牌培育、申报、宣传上花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品牌效应不高,企业产品销路不是很广,无法占领更多更大市场,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原料基地上投入不够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受原料制约十分明显,原材料受阻,企业发展就会受阻。基地投入资金整合少,园区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原料基地,没有自己的“第一加工厂”,也没有与农户签订订单,没有建立起“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遇到原材料供应不足,企业就面临着停产的危险,如不加大基地投入,产业发展将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三、“十二五”时期的财政支持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的方向
新的时期,依据《当阳市经济社会“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议确定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基本目标:新增1-3个农产品加工园区、1-3个知名品牌、规模企业及其经济指标均翻一番;新增水产品、畜牧产品、林果经济特产产品加工企业3-5个。财政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阵地,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内容,以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为手段,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的杠杆和拉动作用,加大五项投入,改进财政支持方式,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财富快速增长。
(一)人才管理投入。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什么最贵?是人才;具有一项专业技能,并在另外领域有特长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市场上最缺乏,而企业又求之若渴的人才类型;市场调查显示,各行业各地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强烈,企业偏爱复合型人才,而且“钱景”喜人,财政要支持园区集聚复合型人才和专业人才、培训职业工人。首先是引进企业老板,把园区宣传费用纳入预算,因地制宜地加强与有关企业老板的联系和沟通,确保农产品加工新型化企业落户当阳,并建立长期定期联系制度。其次是鼓励企业老板引进所需人才,政府与企业共同奖励有重大贡献的人才,或给予一定的福利待遇,用待遇和荣誉留住人才,鼓励继续学习和创业,并不断完善人才奖励制度。最后是培训职业技术工人,政府联系,企业出资,本市职校与企业联合培训,标准底线收费,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培训各种所需人员,并不断更新知识,增强技能。
(二)政府管理投入。推行财政投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使园区建设绩效最大化、政府管理最优化。首先是滚动增加园区规划投入,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政府组织,制定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规划,明确农产品加工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原则、目标、重点领域和方向、产业分布和重点工作,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绩效化的措施。其次完善服务投入方式,整合党政服务园区经费,适度安排活动经费,定期集中办公,降低行政成本;加大所需办公硬件的投入,增强服务技能,改进服务方式,及时沟通和解决问题,准确高效统计有关信息,提高服务绩效。最后是绩效考核投入,每年安排一定的奖励资金,奖励在服务园区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并予以公示,作为典型宣传,引导全市人民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增强农产品加工园区竞争力,把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成为全市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三)规模发展投入。园区发展规模是农产品加工企业成长的能力体现,财政要采取滚动投入的方式,支持园区建设。首先是注重园区规模投入,园区建设涉及到规划、拆迁、补偿、水电、路、人员安排等内容,对引进和安置企业规模要做具体的规定,以便确定项目建设内容和安排建设资金,全额纳入预算管理;根据企业规模和数量,确定园区建设规模,筹集和安排新的项目资金,增强规模效应,滚动发展。其次是生产性国定资产的投入,对生产能力、产品增值转化能力、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的企业,给予科技型企业补贴资金、发展专项资金、周转资金和其他补助奖励资金,促进农产品加工工业新型化。最后是经济社会带动奖励投入,每年安排一定量的资金奖励经济社会贡献企业,按照本市年社会就业人员和收入增量、农产品加工原料和产品增量、财政经收入增量的一定比例奖励企业,该资金作为企业发展资金。
(四)质量品牌投入。财政要多方筹集和安排资金,首先是新产品研究经费,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多途径研发,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其次产品质量投入,推进农业标准化、质量战略、市场营销等手段,提升企业产品品牌的信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产品基地,发展订单农业、标准农业、循环农业;建立优势农产品加工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服务平台,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和可追溯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最后是品牌投入,对园区品牌产品申报,政府协助,安排专业机构向上申报,财政对申报成功、产生较大绩效的,按贡献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鼓励园区企业发展国内经济社会文化,把产品加工与文化加工联系起来,创世界品牌,让当阳走向世界。
(五)综合奖励投入。落实政策投入,落实企业所得税减免,企业研发费用支出税前扣除以及技术转让所得税减免,企业合利用、建设加工专用原料基地的税收优惠等政策;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发挥信用担保的担保融资作用;鼓励其他企业、私人资本、外资等社会资本投入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对用地给予优惠。创新投入方式,按照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经营和区域化布局的思路,支持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租赁、品牌联盟等多种方式,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形成包含关联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和农户在内的企业集群结构和品牌联合体,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集成、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同时,对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发农产品加工新领域的,如加工鱼类,在企业初建3年内,给予连续政策资金扶持;整合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资源,支持建立现代化农产品加工模式,集中发展和加工本地农产品,实现农产品加工园区和企业经济包容性快速增长。
(六)提高服务绩效。改进预算方式,由分散预算改为集中预算,对农产品加工园区和企业扶持资金实行年度预算,在切块资金中安排,并建立专项资金监管制度,按预算程序报人大批准通过后执行,同时,实行财政资金支持与财税政策、产业政策支持相结合的办法,用好用活财税、产业政策 。改进资金使用方式,通过党政和社会媒体公布专项资金的具体用途,在确保项目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实行低价招投标,并纳入政府招投标项目管理,实行项目概算、预算、评审、招投标、建设监管、竣工验收、竣工决算、建后服务等监管程序,落实责任,向社会公布项目建设情况。调整财政资金投入方向,增加企业和园区建设上规模的奖励额度,加大农产品加工现代龙头企业的奖励力度,加强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资金奖励和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其园区建设,鼓励现代产业化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从基础硬件设施、软件设施建设到周转资金贴息,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走集约化生产经营的发展道路。建立资金使用评价体系,以社会发展为重点、适度推进财政收入增长为长期目标,持续调整政策资金支持重点,使农业由弱势产业逐步转变为优势产业。(罗利华 周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