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私人银行亟待“精耕” 管理总资产逾1.3万亿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6 21:28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赵婷 北京报道

   私人银行在2007年进入中国,这一年被称为“中国私人银行元年”。短短三四年间,不仅有大量外资私人银行纷纷进入,本土的商业银行也相继涉足,目前全国私人银行管理资产逾1.3万亿元。但最新报告显示,来自欧美的国际金融巨头依然占据了私人银行业务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受限于国内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格局,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面临体制上的羁绊,监管环境上也存在着“监管真空”和“限制过严”的矛盾。私人银行如何取代民间借贷,成为富豪们的“新宠”?本土银行又将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这些都已成为中国私人银行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富一代”客户群体

   《私人银行家》杂志国际版日前在新加坡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亚太地区20家领先的私人银行(财富管理)机构管理的高端客户资产约为1万亿美元,比2007年增加76%。

   兴业银行零售银行管理总部副总裁兼私人银行部总经理张长弓在14日的“2011中国私人银行发展年会”上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目前中国的高端客户主要来源于两大市场,一是房地产市场,二是资本市场。“从客户分类上看,71.6%的高净值客户是私营业主。这就决定了中国高端富裕人群财富的来源,其财富传承、持续经营能力还有待于市场的检验。”张长弓说。

   “第一代私人银行客户遇到的难题是怎样支配财富、实现财富人生,怎样传承财富。”中国农业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周宏亮表示,在复杂变幻的经济波动背景下,资产价格持续18个月大幅跳水,客户开始对银行缺乏信心,创新银行业发展模式、稳定客户关系被各大银行所关注。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大约15%的高净值人群把钱借给朋友用于企业经营或经商,这部分应划入民间借贷范畴。“我们认为高净值人群未来有可能面临3方面的风险:一是信托兑付风险,现在信托产品非常多,大量高净值客户购买这些产品,未来会不会出现信托兑付风险?二是民间借贷,现在这种情况非常多,它也是有风险的。三是PE管理人风险,在这一轮资产价格暴跌中,可能会给一些PE,包括高净值人群的财富带来缩水的风险。”

  15%富豪涉足民间借贷

   “我们把高净值人群设定为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人群,这部分人群的投资正趋于多元化。”郭田勇告诉导报记者,除传统投资渠道外,部分高净值人群还进入了黄金、民间借贷等领域。数据显示,15.04%的高净值人群涉足民间借贷,21.75%的高净值人群涉足黄金。

   “在南方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比如温州,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部分资产陷入高利贷。”郭田勇表示,由于银行利率与市场资金供求状况不匹配,而且股市、房地产投资的预期收益比在民间放高利贷明显要低,所以,目前私人银行并不具备与民间借贷竞争的能力。

   郭田勇认为,说服高净值人群把钱放在私人银行,帮其投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可能需要一些教训的提醒。“现在,富豪们已经不敢把钱放在股市和房地产上了,如果民间借贷也出现困局,私人银行可能会被更多的高净值人群所接受。”

   “事实上,私人银行和民间借贷一样,也需要对其客户资金来源进行监管。”法兴私人银行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李晓芸强调,“私人银行很注重客户的资金来源,如果来源是我们不熟悉的,不能通过合规鉴定,我们不会接受。”

   李晓芸解释说,“未来我们在中国要做的是家族式的办公室。我不可能让我的客人把私人银行当做洗钱的中心。如何保障私人银行有一个健康发展的未来之路,对法兴来讲,家族式办公室是发展方向。”

  竞争私人客户高端市场

   “逐鹿私人银行财富领域,竞争私人客户高端市场,是银行未来发展大势所趋。”郭田勇表示,全国个人可投资的资产总体规模已经从2006年的36.1万亿元增加到去年底的86.7万亿元,增长幅度是105.8%;到2015年,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数量大概会达到219.3万,这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带来极大机遇。

   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中心总经理马劲松称,截至2010年底,有8家中资商业银行开办了私人银行业务。从机构数量、客户数量、管理资产规模可以看出,这4年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取得了快速迅猛发展。

   “私人银行业务还存在体制、业务、产品、监管、海外业务等5方面的问题。”郭田勇称,从体制上看,受限于国内金融业分业发展的格局,私人银行遇到一定羁绊,限制了产品创新的范围和深度;私人银行与产品供应商之间权责利不对等,定制能力比较差,依然有传统银行业务的色彩;由于体制上存在限制,一些深度的市场经营无法开展。

   “从业务角度看,现在中资银行私人银行存在着两种模式,市场争论比较多,需要进一步探索。同时,还有业务范围问题、部门协同问题,私人银行业务和银行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当前,私人银行与合作方存在沟通障碍,私人银行不能直接参与和管理,权责利不统一,跨市场、交叉性的金融产品难以推出。未来必须从产品创新上下工夫。”郭田勇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