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人民币汇率不能过于迁就美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7 03:37 来源: 深圳商报

  □杨国英

  在10月12日美国参议院通过《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后,短短两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升反降,大幅回落254个基点至6.3737。

  人民币中间价的大幅回落,显然是对美国“汇率政治秀”的有力还击。就在该法案未表决前,人民币兑美元1个月内曾升值逾0.6%,以迁就美国所谓“汇率重估”的诉求。

  但是,对于人民币的未来走势而言,我们希望这是基于合理判断的选择,而不仅仅是愤怒情绪的表达。实际上,对于中美双方近年来贸易增幅的走势而言,人民币确实到了应反思单边升值的时候——自2010年6月,人民币启动二次汇改后,在半年内单边升值3.1%的助推下,美国全年对华出口增幅创5年纪录达到32%。即使在美债危机恶化的2011年上半年,美国对华出口增幅仍达到28.4%,占到美国同期出口总额的20.2%,远超2010年的12.9%。

  正是通过年复一年的“汇率政治秀”,压迫人民币快速升值,中美之间的出口增幅已日呈倒挂之势。在人民币2005年7月启动首轮汇改之后,虽然中美贸易顺差的绝对额仍在加大,但我国对美出口的增幅却在2005年37.4%的高位之后,呈持续下滑态势,2008年跌至8.4%,2009年更是跌至-12.5%。虽然2010年因2009年较小的对美出口基数,对美出口增幅恢复至23.1%,但今年上半年随即跌至13.9%。

  在人民币兑美元的持续升值走势下,美国对华出口规模在逐年加大、增速在加快,而我国对美出口规模虽未明显减少,但增幅却大幅下滑。可是,深处债务危机之中的美国不会满足,他们寄望于通过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一方面附和国内民意,另一方面转嫁自身危机。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出口增速的急剧下滑,不仅仅表现在中美之间的双边贸易,全球贸易亦是如此。自2005年首轮汇改之后,我国贸易顺差占GDP比例,已由2005年的4.7%降至今年的2%左右。

  确实,2005年7月启动的人民币首次汇改,人民币由之前的单纯紧盯美元,变为“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形成机制,不能不承认这是一个极大的进步——不仅可以对外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缓和日益紧张的国际贸易纠纷,而且亦有利于我国持续的市场化改革。

  但是,由此拉开的人民币汇改,并没有完全遵循“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初衷,而是基本沿着兑美元单边升值的态势。回顾从汇改至2008年中期因次贷危机影响汇率波动趋停期间,即2005年7月~2008年7月3年间,美元指数下跌16.3%,而同期人民币兑美元却升值了15.7%。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与美元的贬值幅度惊人地相似。如此过强的单边互动,不能不让人怀疑人民币汇率走势迁就美国诉求——因为同期欧元升值了8.9%,但日元却下跌了12%,即使如周小川行长2006年所言“美元在人民币一篮子货币中所占权重远低于50%”,那么结合人民币汇改后参考的主要三大货币走势,人民币在此期间的升值幅度绝不应该如此。

  人民币在此期间的走势,显然没有真正“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而是迁就了美国的单方诉求。这种与美元指数如此惊人的单向升值、反向互动,虽然在2010年6月实施更具“汇率弹性”的二次汇改后,有了明显的改观但如果用1个月以上的走势来分析,人民币兑美元依然呈明显的单边升值态势。

  通过人民币兑美元持续的单边升值,我们基本可以观察出,“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在这个过程中,仅作为人民币汇率短期微调的依据,而没有主导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又一轮针对人民币的“汇率政治秀”扑面而来,人民币是否会在美国的压迫之下,再次急速拉升?这虽然难以预料,但在中美出口增幅的日趋倒挂之下,我们应及时对人民币的单边升值进行反思,而不应过于迁就美国的诉求。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